神舟拂曉回東風——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船返回任務側記

6月4日,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在東風著陸場成功著陸。新華社記者 任軍川 攝6月4日,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在東風著陸場成功著陸。新華社記者 任軍川 攝

據新華社酒泉6月4日電 當清晨第一縷陽光喚醒巴丹吉林沙漠時,在太空「出差」180多天的3位航天員踏上了回家之路,已經在東風著陸場預定落點守候的搜救人員也開始忙碌起來。

6月4日6時33分,在現場人員的期盼和歡呼聲中,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在東風著陸場成功著陸。費俊龍、鄧清明、張陸3名航天員安全順利出艙,身體狀態良好。

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行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早在14個小時之前,6月3日下午4時,一支任務車隊已從東風航天城出發,前往著陸場附近區域待命。

這是東風著陸場第4次迎接航天員天外歸來,也是首次跨晝夜執行的神舟飛船搜救任務。為了應對戈壁灘上晝夜近20攝氏度的溫差,搜救人員帶上了羽絨服和防風毯。

4日淩晨2時,東風著陸場,圓月映照戈壁。搜救分隊空中(直升機)分隊、固定翼飛機(載傘降救援組)分隊、地面分隊、道路封控分隊、搜救支援分隊、搜救預備隊和地面搜救小組陸續開始行動。數架直升機、近百台車輛向飛船預定著陸點進發。

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正高級工程師、載人航天工程著陸場系統副總設計師卞韓城說,為確保航天員歸途安全,東風著陸場設立了應急備降場、新增後彈道返回搜救區域、構建非合作式搜索體系、創新預案體系構建方法、全面實施裝備檢修檢測、製定應急處置預案200餘份。

當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船按照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的指令開始調整姿勢,沿著既定的軌跡朝著地球飛來時,位於巴丹吉林沙漠邊緣的東風著陸場,地面風力僅3-4級,正是著陸的好天氣。

「軌返分離」「推返分離」……在東風航天城指控大廳,口令一個接一個地發出,搜救工作進入倒計時。

不久,神舟十五號飛船返回艙進入黑障區。返回艙剛進入黑障區,敦煌測控區光學組組長李長鬆便準確地捕捉到返回艙的實時高清圖像。

曾經會讓飛船與地面失去所有聯繫的黑障區,如今已經實現可控。「從神舟一號任務開始,為瞭解決飛船在黑障區的跟蹤測量難題,經過一代代測控人接續攻關,現已具備了黑障區穩定跟蹤飛船的能力。」測控區技術專家吳剛說。

「回收一號發現目標!」「回收二號發現目標!」東風航天城指控大廳,一個耀眼的白色火球出現在屏幕上,光學望遠鏡成功捕獲飛船軌跡。

「是開傘了嗎?」一出黑障區,便傳來航天員費俊龍的聲音,「神舟十五號報告,狀態正常。」

隨後,空曠的戈壁灘傳來「砰」的一聲巨響。距離地面大約10公里,傘艙蓋從返回艙上彈落,紅白相間的降落傘打開。

6月4日,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在東風著陸場成功著陸。新華社記者 連振 攝6月4日,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在東風著陸場成功著陸。新華社記者 連振 攝

全員出動,全力以赴。等候了一夜的搜救車隊,打開全部車燈,全速向著返回艙進發,素白的燈柱隨著車輛的顛簸上下起伏。

反推發動機成功點火後,返回艙在一望無際的戈壁上著陸。褐色的返回艙散發著淡淡的焦糊味,在週遭留下一圈圈淺淺的沙坑。

隨後,第一架搜救直升機也降落在返回艙附近,穿著橙色工作服的搜救隊員快速從直升機上跳下,奔向返回艙。

按平壓氣閥、固定安全帶、旋轉開艙手柄……開艙手高嘉鑫嫻熟地打開艙門。

圓滿完成4次出艙活動任務,開展多次載荷出艙任務、8項人因工程技術研究、28項航天醫學實驗,以及38項空間科學實(試)驗……神舟十五號乘組結束6個多月的太空遠行、順利返航。

7時許,按照出艙流程,航天員費俊龍、鄧清明、張陸全部安全順利出艙。3名航天員面帶微笑,精神飽滿。

為適應地球重力,航天員被從艙門搬運到半臥式座椅上。戈壁灘的清晨天氣寒冷,出艙後的航天員隨即穿上保暖型睡袋。

6月4日,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在東風著陸場成功著陸,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行任務取得圓滿成功。這是航天員費俊龍安全順利出艙。新華社記者 賀書琛 攝

「回家了,回家了。」面對記者遞過來的話筒,費俊龍說,我們神舟十五號飛行乘組,完成了所有在軌飛行任務,現在順利回到了祖國,我們感覺良好。

6月4日,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在東風著陸場成功著陸,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行任務取得圓滿成功。這是航天員鄧清明揮手致意。新華社記者 連振 攝

鄧清明依然是一臉溫和的笑容:「感謝全國人民對我們乘組的關心支持和鼓勵,無論年齡多大,能夠被祖國需要就是最幸福的。」

6月4日,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在東風著陸場成功著陸,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行任務取得圓滿成功。這是航天員張陸安全順利出艙。新華社記者 連振 攝

「眼有星辰大海,胸懷赤膽忠心!我們會盡快調整狀態,投入訓練,隨時準備再次出征太空!」航天員張陸的回答鏗鏘有力。

短暫的地面重力適應後,3名航天員離開著陸場,乘專機飛往北京,在那裡有他們期待已久的家人和朋友。

編輯 孫琳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