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十五號成功著陸 航天員乘組平安抵京

  據新華社電 6月4日6時33分,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在東風著陸場成功著陸,航天員費俊龍、鄧清明、張陸全部安全順利出艙,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行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介紹,5時42分,按照飛行程序,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船軌道艙與返回艙成功分離。之後,飛船返回製動發動機點火,返回艙與推進艙分離,返回艙成功著陸,擔負搜救回收任務的搜救分隊及時發現目標並抵達著陸現場。返回艙艙門打開後,醫監醫保人員確認航天員身體健康。

  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船於2022年11月29日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隨後與天和核心艙對接形成組合體。3名航天員在軌駐留期間,完成大量空間科學實(試)驗,進行了4次出艙活動,圓滿完成艙外擴展泵組安裝、跨艙線纜安裝接通、艙外載荷暴露平台支撐杆安裝等任務,配合完成空間站多次貨物出艙任務,為後續開展大規模艙外科學與技術實驗奠定了基礎。

  作為迄今為止執行任務時平均年齡最大的航天員乘組,3名航天員不僅刷新了中國航天員單個乘組出艙活動次數的紀錄,還見證了中國空間站全面建成的曆史時刻。

  圓滿完成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行任務的航天員乘組,於6月4日乘機平安抵達北京。空間站應用與發展階段飛行任務總指揮部領導到機場迎接。

  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介紹,3名航天員抵京後將進入隔離恢復期,進行全面的醫學檢查和健康評估,並安排休養。之後,他們將在京與新聞媒體集體見面。

  現場直擊

  大漠金霞映神舟

  6個多月前的夜幕中,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船由長征二號F遙十五運載火箭送入太空。6月4日清晨,在金色朝霞映襯下,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在胡楊大漠凱旋,神舟十五號航天員乘組回到地球懷抱。

  東方欲曉,蒼茫天幕泛起魚肚白,淡淡的雲層依稀可見,雄渾的胡楊大漠也逐漸甦醒。在位於內蒙古自治區額濟納旗的東風著陸場上,搜救隊伍枕戈待旦、蓄勢待發。

  清晨的大漠,涼意襲人。直到太陽初升,一縷縷穿透雲層的陽光,才給大家帶來了絲絲暖意。天愈來愈亮,返回時間愈來愈臨近,大家不時仰望蒼穹,想儘早發現返回艙的身影。

  突然間,一聲雷鳴般的巨響穿透雲層,整個戈壁灘沸騰了起來。“看見了!看見了!主降落傘打開啦!”有人高聲喊道。仰望天空,只見紅白相間的主降落傘掛著黑褐色的返回艙,正在緩緩降落。

  6時33分,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在東風著陸場成功著陸。記者趕到著陸點看到,返回艙周圍降落著幾架直升機,身著不同顏色製服的工作人員,正在緊張忙碌。

  金色朝霞之下,胡楊大漠上的返回艙萬眾矚目。隨著返回艙艙門打開,醫監醫保人員上前進行了短暫的詢問交流。隨後,費俊龍、鄧清明、張陸3名航天員依次出艙。他們神情輕鬆地向大家揮手致意,引發人群陣陣歡呼掌聲。

  內蒙古出入境邊防檢查總站額濟納邊境管理大隊副大隊長雷宏亮值守的位置,距離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很近。雖然背對著返回艙,但他依然能清楚地聽到航天員的講話聲。“每次神舟載人飛船發射、回收,我們都要參加安保任務,為此還特地組建了‘航天護衛隊’。”雷宏亮激動地說,神舟凱旋讓每一個參加安保任務的民警都非常振奮,大家都為祖國航天事業的強大而驕傲。

  在返回艙著陸現場,除了眾多的工作人員,還有一名“追星”的牧民,他是額濟納旗賽漢陶來蘇木孟格圖嘎查的牧民衛其勒格其。“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船返回艙也降落在我家草場,我太高興啦!”為一睹神舟凱旋的精彩瞬間,4日淩晨4點多,衛其勒格其就從家驅車出發了,“‘神十二’‘神十四’‘神十五’的返回艙都降落在我家草場,這是我的榮幸,我為出征太空的航天員們點讚,為祖國航天事業點讚!” 據新華社

  相關

  我國載人飛船黑障區跟蹤測量取得重大突破

  據新華社電 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船6月4日清晨成功著陸東風著陸場,科技人員對其在穿越黑障區時的穩定跟蹤,表明我國在載人飛船返回穿越黑障區跟蹤測量難題上取得重大突破。

  飛船返回地球時,會與大氣層發生劇烈摩擦,溫度劇增,導致氣體分子與飛船表面被燒蝕的材料均發生電離。這些不斷產生的電離氣體包裹在飛船周圍,形成等離子體鞘套,對電磁波產生吸收衰減、折射、反射、散射等效應,導致飛船內部與外界的無線電通信異常乃至中斷,這就是所謂的黑障現象,這段過程也被稱為黑障區。

  飛船穿越黑障區時,只能依靠雷達和光學設備進行跟蹤測量,能否在此期間穩定跟蹤飛船,不論是對出黑障後的飛船測控引導,還是及時預報飛船落點都極為重要。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敦煌測控區任務區間涵蓋了飛船返回進出黑障區的全過程,是實現飛船在黑障區穩定跟蹤的核心力量。

  據敦煌測控區指揮長曾強介紹,在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船返回時,他們確定了“優化黑障區雷達跟蹤方案托底,完善多雲天氣下光學跟蹤策略求精”的總體思路,在雷達和光學兩個方面形成合力,圓滿完成了飛船在黑障區的跟蹤測量任務。

  “發現目標,跟蹤正常!”

  6月4日清晨,神舟十五號飛船返回艙剛進入黑障區,敦煌測控區光學組組長李長鬆便準確地捕捉到返回艙的實時高清圖像,並通過車載通信設備第一時間傳至北京飛行控製中心。

  “從神舟一號任務開始,為瞭解決飛船在黑障區的跟蹤測量難題,我們一代代測控人接續攻關,聯合多家科研機構,針對飛船在黑障區的雷達回波信號特點,不斷完善針對性的信號檢測和跟蹤技術,現已具備了黑障區穩定跟蹤飛船的能力。”測控區技術專家吳剛說。

(責編:馬雲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