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讓入住2年的長輩直呼感到驕傲的養老社區,泰康之家·楚園!

轉自:中國網財經

  前言

  入住前的故事

  己亥末,庚子春…… 荊楚大疫, 染者數萬 眾惶恐,舉國防,皆閉戶, 道無車舟, 萬巷空寂。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發生的傳播速度最快、感染範圍最廣、防控難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面對來勢洶洶的疫情,在中共中央堅強領導下,英雄的武漢人民與全國14億人民同舟共濟,眾誌成城,同疫情展開頑強鬥爭,付出了巨大代價和犧牲。大疫過後,對一個突發重大變故的家庭來說,離開喧囂的城市中心,選擇一個安靜安逸、環境優美的去處,擺在了我們這樣一個特殊家庭的面前。

大美楚園,我們來了!

  我的嶽父嶽母都是抗戰時期參加革命的老人,原籍江蘇。老人養育兒女四人,我老伴排行老三。2018年前,我們絕大多數時間都與老人在一起生活。2018年,我們的孫女長大了要回澳洲上學。七月,我們這個小家去了澳洲。由於老人的兒子年長體弱,照顧老人主要靠在國外生活的三個女兒輪換。

  2019年9月,我們從澳洲回漢。2020年,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我們的生活節奏。如何讓時年九十三歲高齡的老嶽母晚年生活幸福,改變生活環境成了不二選擇。好在互聯網時代,大家勾通方便,選擇入住稱心的養老機構,很快形成共識。2020年7月15日,泰康之家.楚園開園,我和老伴陪老人有幸成為楚園首期入住的居民。

  座落在嚴西湖畔、常家山腳下的泰康之家.楚園,三面環湖,風景如畫。入園門樓巍峨聳立,高仿的武漢大學牌樓,幻境般地使我一下子找回了八十年代求學“武大”的感覺。活力中心造型大氣,建築現代,設施先進,功能齊全;掩映在綠樹叢中的獨立公寓、護理公寓和醫院,淡黃的外牆立面、黛藍色琉璃瓦,與大自然渾然一體,不失“珞珈”風格。園內的櫻花大道,梧桐廣場、千字文廣場等,巧妙地由仿古長廊聯繫在一起,並與地下通道銜接,構築起了為居民遮風擋雨的地上、地下人行通道。

  在園區東的常家山下,是以苗湖為中心的嚴西湖濕地公園。七月苗湖,草長鶯飛。一湖婷婷玉立的新荷婀娜多姿,微風吹來,清香撲鼻。荷塘邊柳樹依依,百鳥爭鳴,蜻蜓翻飛,如瑤池般美麗。在園區的西北,浩瀚的嚴西湖漁舟點點。湖面上散落的座座小島碧玉般玲瓏,如詩如畫。住在公寓,晨觀常家山日出,如泰山觀日般神往;傍晚,夕陽西下,更有漁舟唱晚之感歎!晾台靜坐,喝一壺清茶,觀荷濤起舞,聽鶯啼蟬鳴,彷佛人間仙境,世外桃源!

(黃叔叔愛人尤阿姨與許奶奶在家看書)

(黃叔叔愛人尤阿姨與許奶奶在家看書)

  老人說,“這裏挺好!”事實上,老人已經有些輕微失憶了,剛發生的事她記不住,對過去的事,會反複講。她常說這是她兒子蓋的房子。有鄰居來串門,她會熱情地挽留別人住下。她說,“我叫他們開個房吧!”

  現在,老人已習慣了這裏,認可了這裏的生活。

融入楚園大家庭

  走進楚園,“歡迎回家”四個大字十分醒目,倍感溫暖!入園的捧花、管家甜美的微笑、可口的飲食、精細的保潔,每個細節都能體現“家”的溫馨。

  楚園居民來自各行各業。有資深教授、知名大夫;有行業模範、商界精英;有社會名流、共和國衛士,他們為新中國的建立和發展貢獻了畢生心血。楚園“榮譽牆”記錄了他們的過往,凸顯了楚園珍重曆史、珍惜榮譽、敬重老人的人文理念。

  我的嶽母是入住楚園獨立公寓的最年長者,又是抗戰期間參加革命的老同誌,擁有過許多榮譽。當她看到自己的“過去”也榮登“榮譽牆”,九十多歲的她臉上笑意充盈。平時,園區工作人員只要一見到老人,都會駐足親切地喊一聲“奶奶好”!鄰居們也會走上來噓寒問暖,陪她聊天拉家常,有什麼好吃的,會送來“嚐鮮”。我常常笑著跟老伴說,“我們像在吃百家飯”!

(黃叔叔一家參加楚園中秋湖畔歌會)

(黃叔叔一家參加楚園中秋湖畔歌會)

  “每逢佳節倍思親”!轉瞬間,我們入住楚園兩年了!兩年的春節,恰逢武漢疫情反複,不得不封園。為了讓居民愉快過年,園區動足了腦筋。除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外,餐飲部都會組織大家包餃子、看春晚、玩麻將…… 除夕夜,餐飲部門前的“迎新大鼓”,老嶽母從來都是“第一槌”!大家都勸她早點休息,她說,“我要和大家一起迎接新年的到來”,完全沒有老年的孤獨和寂寞。

樁樁小事見真情

  關懷總是在細微中顯現。早上散步是我每天的第一件事。春天時,杜鵑滿園怒放,嬌豔嫵媚。一天早晨,我正低身拍照。突然,管家、醫護人員跑了過來。“叔叔,是不是摔著您了?”“哪裡不舒服嗎?”原來,是我下蹲時,壓住了門禁卡上的求助按鈕,他們收到信息後自動定位,跑來“救助”了。

  伺弄晾台上的花草,是我早飯後的第一件事。說來有趣,光顧晾台,也是小鳥們的“愛好”,甚至還會不經意地留下一些鳥屎。“叔叔別動,我們來!”不知何時,保潔員拿來了掃把拖把抹布,一下子把晾台整理得干乾淨淨。她們是怕我下蹲閃了腰、傷了腿腳。從此,第一時間打掃晾台,成了保潔員入戶保潔的第一道“工序”。

(園區菜園大豐收)

(園區菜園大豐收)

  為了滿足部分居民的種菜愛好,園區把十餘個大花壇改成了小菜園。居民們看著自己種下的蔬菜瓜果,“成就感”由然而生。為此,我還寫了幾句讚美這田園生活:遲日楚園麗,細雨伴泥香;於今栽青苗,腳下有芬芳。躬耕當細作,鋤禾伺農桑;我讚瓜蔬美,含笑釆擷忙。

  今年六月初,我們種的黃瓜、豆角開始長蔓爬藤了,園區統一組織大家搭架子。說巧不巧的,我在幫忙時,左手握的竹杆居然會有一個小洞,洞里有一個小竹蜂。它爬出來,“順便”蟄了我一口。馬上,發麻、發腫。這可嚇壞了一起勞動的園區“小夥伴”。他們有的叫醫生,有的跑去找牛奶,忙裡忙外的把我送到醫院,陪著打針、吃藥、送餐,一直忙到中午二點鍾。

老來學“藝”歡樂多

  俗話說,人生四十不學藝。居住在園區的居民平均年齡已過八十,是典型的七老八十。可大家並不服老,認真地在“樂泰學院”已開的二十餘門課程班里,重溫著美好的“學生時代”,踐行著“老有所學”的夕陽旅程!

(尤阿姨·右一·在楚園登台表演)

(尤阿姨·右一·在楚園登台表演)

  我老伴已六十有五,從不摸器樂的她,也有滋有味地學起了中國曆史上最古老、藝術水準最高,最具民族精神和傳統藝術特徵的古琴。在舞蹈班,她與七、八十歲的大姐們一起,在老師的指導下翩翩起舞。每到節日,還能上台輕歌曼舞,有的劇照還上了《長江日報》。

  我生性好靜不好動。學素描、畫彩鉛是我選擇的課程。兩年來,在老師的鼓勵下,居然也能拿起彩筆亂塗鴉,完成一些基本的練習。其中,有幾幅作業還被選送進了展廳,供來園參觀的客人觀賞。游泳、檯球、乒乓球一些健身活動,也有一些收穫,有的還得過名次。平時寫些詩文,有的被《泰康之家通訊》刊用,有的搬上了園區的節日舞台。我編髮的近十部反映園區活動的彩視、美篇,點擊量都已過萬,擴大了園區影響力。

  “我和幸福有個約定 相約去尋找泰康之家 如今踏上這康養的路 走進了泰康迎來了春” 楚園小夥伴們修改的《我和幸福有個約定》,正是居民們晚年生活的真情流露!

  (以上所有圖由泰康保險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