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生意·大創造丨「零零後」闖入即時零售江湖

21歲,他從湘南縣城里,第一次來北京,便在東三環勁鬆商圈的一處社區居民樓里,開了一家屬於自己的店。四十平方米的小店「五臟俱全」:從膠水紐扣電池到五金水暖被縟密碼箱,常見的生活用品都賣。只不過,小店在居民區以接待小區居民為主,小店平日門可羅雀,但上線了「京東到家」等即時零售平台後,每天能有幾千塊錢流水。

在這座城市,有幾萬家實體店上線即時零售平台,輻射了幾千萬消費人群。2000年出生的王鵬權,可能是北京即時零售賽道里最年輕的闖入者了。他從18歲就進入社會,在廣東、湖南等地輾轉數年,在超市和理髮店做過管理工作。他已經目睹了中國零售行業從線下到線上的轉型,而當前,消費者希望通過即時零售買到一切。

王鵬權的店有4000多種商品,屋裡面鐵貨架子上的商品,堆放得快伸到天花板,走廊僅能容納一個人過。他做起事來很老練,一兩分鐘可以找到任何一件商品位置,分揀、打包、貼簽,一件包裝好的商品很快會被放在屋外桌子上,等騎手取走。

實際上,即時零售早就不是新的概念,京東早在2015年便推出「京東到家」開始即時零售業務。但對「後來者」王鵬權來說,這種商業模式,才剛剛進入紅利期,它很契合於上班族的當下消費習慣,也成為實現自己財富夢想的機會。如今他靠他的店,足以讓家人在北京安穩生活,還能每個月給留守在家鄉的爺爺奶奶零花錢。

輾轉四千里在北京開家四十平小店

王鵬權出生在湖南株洲市攸縣,這是一座盛產油茶,湘江邊上的小城。在他幾歲的時候,父母在江蘇崑山、廣東等沿海經濟發達的省市做生意。老家的村莊,幾乎家家戶戶都經營小買賣。王鵬權沒有讀大學,18歲就去了廣東省惠州市的一家大型超市做銷售,而後升任部門主管。

他身材微胖,常穿著一身貼身休閑裝,見人禮貌性地笑笑,頭髮上染了點黃。在2021年之前,他從未想過去北京發展。在惠州那家超市里工作了將近四年時間,雖然收入不多,但他習慣了那裡的生活節奏:朝九晚五上下班;每日要查看商場衛生環境,尤其力求每件貨物的擺放要整齊美觀。

甚至在2019年,新冠肺炎疫情暴發的前幾個月,他一邊上班還一邊經營了家平價理髮店。他一個人租了個小店舖,簡單裝修了下,在網約平台上雇了一位理髮師傅,專門面向對髮型不甚講究,習慣慳錢過日子的消費者人群。理髮店只開了三個月,已經實現收支平衡,但因為突如其來的疫情,店舖被迫關門了。他立即轉手了店面。

在北京生活的湖南人超過15萬,在一個商圈或鄰近社區做同類行當生意的湖南人,會互相間走動。在勁鬆商圈周邊,王鵬權認識七八個從株洲來的百貨商人。他們都是年齡在四十歲到五十歲之間的男性,王鵬權稱呼他們為「老家的叔叔」。

是「老家的叔叔」們,在微信群裡鼓勵王鵬權北上。「現在疫情來了,什麼都不好幹,來北京做線上百貨吧,這兒目前能掙到錢。」叔叔們異口同聲地說。2021年秋天,王鵬權從惠州辭職,奔向四千里之外的北京。

要考慮地段的客流量,還有水電費房租等成本花銷,王鵬權騎著電動車把勁鬆商圈及周邊轉了個遍,終於在一座有五十年歷史的居民小區,在離小區入口十米遠的位置,盤了間40平方米的門店。小店在一樓,門前有個小院子,四周圍了鐵柵欄和一個小門。可以想到,以前作為居民住宅,小院里會擺放上花盆、寵物箱,而現在小院里擺滿了硬紙箱、泡沫盒。王鵬權說,在2022年,通過京東到家下單的潔具用品需求量大增,裝滿消毒液和衛生紙的箱子,在小院里能摞到一個成人那麼高。

王鵬權對這個店舖很滿意,主要是它性價比高,一個月一萬五千塊錢的房租,這在附近動輒每月數萬元租金的商業地段,已經很便宜了,它離勁鬆地鐵站只有800米,離國貿商城不到3公里。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他的店舖線下交易基本停止,線上生意火了起來,每天幾百單的單量,交易額經常超過6000元。曾經有顧客通過京東到家下單他店裡的膠水,一個小時內送到了大興機場。

融合了兩種生意生活節奏從快向慢

在小店的院前,有一片牆根旁的空角落,總有幾個本地大爺坐在馬紮上,搖著摺扇侃大山,從國際時政形勢聊到隔壁社區又開了家燒烤店。有位穿著白衣服的頭髮花白的老人,今年快80歲了,是這裏的主角,他慢慢踱步走近,幾位老頭就喊,「哎呦喂,可把您這位穿白大褂的醫生盼來了。」

勁鬆地鐵站出口周邊,是層層疊疊的共享單車,四處站著商貿樓、舊式居民樓;街旁的餐飲店和便利店,一家挨著一家。這裏是不缺喧囂的,從早上到傍晚,人和車總在擠擠攘攘。穿過主路旁的一條林蔭街道,有處八十多棟老居民樓構成的空間。王鵬權的店,就在樓林外緣的角落里,它緊挨著小區出口,出門右拐二百米是鬧市,進門即是僻靜住宅區。

他買了兩台一模一樣的黑色電動單車放在小院子裡,每輛車充滿電可以跑50公里。剛操辦起門店的時候,他很忙,和父母終日擠在四十平方米屋子裡,經常淩晨一兩點,還在捯飭商品、分揀發貨。最重要的是,他以前從來沒有開過網店,而要熟悉電商平台的運營邏輯也非易事。

「這種店,是兩種生意的融合,線上和線下。一開始是無從下手,怎麼把商品傳到APP上,怎麼作客服和客人在網上交流互動,這些東西在腦子裡都是空白的。」他和網絡上所標籤的很多「零零後」不太一樣,他對互聯網社交不太喜歡,尤其不習慣和陌生人網聊,他更喜歡和老家的朋友出門去海邊上旅遊,定期和熟人進行影片聊天。

讓王鵬權感覺到線上生意是一門學問的,是今年30歲出頭的「京東到家」運營工作人員小崔。京東到家有專門工作人員幫助零售商化解運營效率瓶頸和履約效率瓶頸。小崔告訴他,做即時零售業務,需要時刻洞察消費市場動向。

「比如,小崔說,現在天要熱了,你要多上線一些電風扇、冷風扇之類的物品。從後台數據看單人涼蓆,最近椰子口味的雪糕等賣得不錯,可以多上些貨,配合做些運費優惠、618促銷等活動,人家會更願意在你這買東西。」王鵬權聽了小崔的話後,單量次日就增加了二成。

即時零售,在王鵬權看來像是一座城市的「貨棧」。除了小店周邊的居民,可以登門買東西外。在理論上,北京主城區及周邊郊區的任何一個人,只要在「京東到家」搜索到王鵬權店裡的商品,都可以下單,而且最快的可以在1個小時之內就能拿到商品。每天傍晚,社區門頭店的騎手絡繹不絕,取走包裹好的商品後陸續離開。包裹里的小零食,會填滿在附近居住的年青人的肚子;抽紙巾、擦桌布,用於人們在飯後清掃客廳和廚具。

王鵬權的店裡全是貨架,沒有用於辦公的寫字檯和電腦,他就搬著一隻凳子,在院子裡查閱手機訂單和用戶評價。哪怕是用於打印訂單的打印機,也是一個單手可提攜的袖珍式打印機,他把它放在倒數第二層貨架上。「這裏寸土寸金,放個寫字檯辦公,太浪費地方了。這是節約成本。」他說。

在年初,父親回到老家歇息,此後他和母親兩個人照看貨店。每天下午一點,他騎電動車去十公里遠的小商品批發市場進貨,五點回家,夜裡值班發貨,淩晨兩點睡覺,次日中午起床。

一天中大部分時間,他都在與訂單為伴。坐在小院里的後備上,聽操著本地口音的大爺聊天,一有顧客下單的鈴聲,起身,幾分鐘內就能麻利地處置好貨物分揀和包裝,再坐回後備上打發時間。偶爾,他能抬頭看到城市上空的火燒雲。

將顧家的小生意在其他地方接力做下去

王鵬權對自己店舖的營業額、成本等數據不避諱向外公開,目前每日的運營成本在1000塊錢左右,營業額在兩三千元。他越來越熟悉京東到家的「玩法」,前幾天他上線了比較貴的夏涼被,仍然銷售而空。甚至,一些高檔的刺繡布料也賣得不錯。

「周邊的居民消費水平普遍比較高,而且京東用戶對正品的消費需求比較大。換句話說,只要東西好,價格適合,消費者就會買。」他把近期琢磨出來的門道,分享給了老家的叔叔們,「我們的目標消費者是面向整個北京,彼此間是不構成競爭關係的。」

每天晚飯後,他會和故鄉的三四位朋友線上影片聊天,大家都是同齡人,總對對方的工作狀況充滿好奇。朋友們有的做生意,有的做公務員,有的進廠干工人。「總之,掙薪金的,還是不如做生意的掙得多。」他說。

王鵬權喜歡和朋友出門旅遊,今年三月份,他從北京飛到三亞,和朋友玩了幾天。事後,他覺得把母親一個人丟在北京的店舖,有些過意不去。但他說,還是忍不住地想去遠方走走,看看以前沒見過的世界。他有些高興地說,現在訂購了一張薛之謙在七月份於西安市舉辦的演唱會,「是有想法的,今年想來次出國遊。」

總體上看,他現在對店裡收入比較知足,掙的錢足夠他和母親在北京的花銷。今年3月8日,國際婦女節,他花了2426元給母親買了一隻金戒指。他錄了一段母親拿到戒指的小影片,發在個人影片號上,這是他目前唯一一個在影片號上的影片。母親一臉驚愕,連聲問你給我送戒指啦,他輕輕回應說,是啊媽,女神節快樂。

爺爺奶奶都過65歲了,在老家縣城生活,照顧著十來歲的弟弟。父親這幾年身體也不好。王鵬權幾乎每個月會打給爺爺奶奶一兩千塊錢。現在生意已經穩定下來了,他萌生了再開一家即時零售平台門店的想法。不過,他現在還沒想好地點,「我感覺這個模式是能掙到錢的。我想著,等父親身體好了,就負責照料這家店。我去別處再開家店。」

王鵬權接觸即時零售平台不長,他覺得這是個機遇,「想想看,現在大家都很忙,一回到家可能就不願去在商場排隊買東西了。而且,年青人容易熬夜,到了深夜,大部分便利店就打烊了。」

商務部在《2022年中國網絡零售市場發展報告》提到,以小時達、分鐘達為特徵的即時零售已經成為消費者購物、實體店增收的主流渠道之一,在擴大優質供給、激發本地消費活力上有獨特優勢。而在2022年7月,北京市商務局在《加快建設一刻鍾便民生活圈促進生活服務業轉型升級的若干措施》中提出,到2025年,全市實現一刻鍾便民生活圈全覆蓋,落地2000多家國內外生活服務業品牌首店,培育超5萬家生活服務業數字化門店,形成多元化、多樣化、覆蓋城鄉的生活服務體系。

作為國內即時零售開放平台的行業代表,京東到家已合作30多萬家線下實體門店、覆蓋全國2000多個縣區市,還通過自主研發的集履約優化、商品管理、會員運營、營銷活動和數字看板五大模塊能力於一體的海博系統,幫助零售商提升O2O運營效率。

和網上顧客打交道,不會像和鄰家大爺聊天那麼隨性子。起初,王鵬權無法忍受無理由退貨的行為,會和顧客在網上拌嘴。但經過時間磨礪,他覺得做生意還是得收斂性格,就像電視劇里所說的江湖兒女,都要講人情世故。

前幾天他又遇到了一個顧客要無理由退貨,他坐了一個小時的地鐵,去當事人家裡取了那雙被退回的皮鞋,還連聲致歉。5月23日,他說,他仍計劃打算在其他城市開家同樣模式的店,繼續用京東到家,做同樣的生意,「畢竟有錢了,才能讓家人過得好點。」

新京報記者 趙利新

編輯 張樹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