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團隊值守抗疫最前線

    2022年6月,河北醫大三院感染疾病科在成立一年多後才拍下了科室的第一張合照。  

    2021年,河北醫大三院感染疾病科醫護團隊共同慶祝疫情中的5·12護士節。  

    今年1月5日,河北醫大三院感染疾病科的年輕醫護團隊共同慶祝科室成立兩週年。受訪者供圖    今年1月5日,河北醫大三院感染疾病科的年輕醫護團隊共同慶祝科室成立兩週年。受訪者供圖

    今年5月6日,世界衛生組織宣佈新冠疫情不再構成「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但新冠病毒XBB變異株近期還是在我國一些地方製造了感染「小高峰」。

    今春甲流來勢洶洶,近期新冠又殺了「回馬槍」。對於值守在河北醫科大學第三醫院(以下簡稱「河北醫大三院」)發熱門診感染疾病科的醫護團隊來說,緊繃的神經依然不敢絲毫鬆懈。

    從「非典」疫情過後,2004年開始,各地二級以上綜合醫院陸續按照要求建立獨立的發熱門診。平日裡發熱門診建設是為了對傳染病進行篩查和預警,一旦出現疫情,這裏將發揮抗疫「橋頭堡」作用,避免疫情擴散和院內感染,同時加強對患者的救治。

    在新冠疫情中值守這個最前沿陣地的,是河北醫大三院成立時間最短的科室感染疾病科,它也有著全院最年輕的醫護團隊。「7名醫生中有5名80後,還有1名今年新加入的90後。」科室負責人楊楠也是80後,2020年1月,作為河北首批支援湖北醫療隊的一員,楊楠曾遠赴抗疫最前線。

    今年1月,共青團河北省委發佈了認定在新冠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工作中「河北青年突擊隊」的通知,在認定名單中,這支在抗疫中經受考驗的年輕醫護團隊名列其中。

    當年勇敢逆行,如今應對從容

    略顯疲勞的聲音、高頻的語速、簡潔的應答——這是醫生楊楠的高強度工作「模式」。

    楊楠和感染疾病科同事值守的發熱門診是傳染病「哨點」,對近期新冠病毒的新一波感染全程保持「敏感」,門診量最多時達到了每天六七十人次,最近已呈現下降趨勢,每天就診在十幾人次左右。

    在楊楠看來,每次與新冠病毒的遭遇都是一次狹路相逢。

    2020年1月26日淩晨,當時還在呼吸科的楊楠在值班中被緊急通知前往院領導辦公室。在那個農曆正月初二的早晨,當得知醫院正在徵集前往武漢抗擊新冠疫情醫療隊隊員時,身材壯碩的他閃過的第一個念頭就是:「有我這麼大尺碼的隔離服嗎?」當得到肯定回答後,他隨即成為河北省首批支援湖北醫療隊的一員。

    回顧2020年年初的武漢抗疫,被楊楠形容為「與病毒真刀真槍、刺刀見紅地搏鬥」的這段經歷,使他對重症患者的識別、病情的預判能力獲得了提升。「這很難用某個具體的標準去衡量,是一種系統的感覺。」

    「再重的病情我都不怕了,我能穩下心來去分析患者到底是什麼情況。」楊楠說。

    如今,楊楠和同事已經能夠相對「從容」地應對這次新冠病毒的反復,「患者普遍表現出的症狀與上次相比較輕」。目前可供治療使用的藥物也更加豐富。

    經過3年抗疫曆練,當初作為呼吸科青年醫生逆行出征的楊楠,現在已在感染疾病科挑起了大梁。

    做能看病、會看病、看好病的發熱門診

    2021年1月石家莊暴發疫情後,經過武漢新冠疫情考驗的楊楠,帶領剛剛組建的感染疾病科「臨危受命」,開始值守河北醫大三院的發熱門診。

    「一樓是發熱門診,二樓是留觀病房。」這些青年醫護用了不到3天時間,便合力完成對病房的改造,「床位不夠,我們就自己去庫房搬」。2021年1月5日,楊楠和同事開始收治就診者。

    依託武漢的經驗,楊楠帶領團隊從零開始,以疫情防控具體政策為準繩,製作了發熱門診流程管理彙總,包括《接診高度疑似患者流程》《接診高齡伴發熱患者流程》等。其中,有面向醫護人員的參考,也有面向就診患者的指南。

    在感染疾病科成立之初,他們便給團隊定下目標——「做能看病、會看病、看好病的發熱門診」。為了完成這個目標,醫院舉全院之力給予支持。

    尋找患者發熱原因往往要涉及內科、外科、婦科、骨科等多個醫學學科,前來增援的同事和他們一同組成臨時醫生團隊。為了給年輕的團隊做後盾,河北醫大三院還成立了專門的研判專家組,及時對發熱患者的病因做出診斷。

    2022年12月7日,隨著國務院聯防聯控《關於進一步優化落實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通知》的發佈,感染疾病科立刻將工作重點從疫情防控轉向重症救治。他們在河北醫大三院第三版《感染疾病科患者告知書》中寫道:「盡最大所能解決廣大患者、特別是危重症患者的住院需求。」

    依託原有的25張重症病床、12台呼吸機等設備,楊楠和同事展開了與死神的賽跑。在收治的危重症患者中很多都是高齡老人,80後醫生們為了這些80後的患者拚盡了全力。

    在「平疫結合」中找到突破口

    青年醫護在與新冠病毒的「狹路相逢」中成為戰友,也在「臨危受命」中進入了各自新的專業領域。

    攻讀博士學位和做博士後期間,楊楠主攻呼吸學。此前作為一名呼吸科醫生,他原本最感興趣的是氣管鏡介入治療;作為團隊「副手」的80後醫生張倩,取得過老年病學的碩士和傳染病學的博士學位;2021年6月加入感染疾病科的85後海歸博士李廣瑞,在這之前是醫院神經肌肉病科醫生……

    對新冠病毒實施「乙類乙管」以來,負責值守發熱門診的他們,又一次面臨對工作崗位的精準再定位,在「平疫結合」中為自己的專業所長找到突破口。

    經過思考,結合河北醫大三院作為知名骨科醫院的優勢,他們將科室的主攻方向定在了骨與軟組織感染治療。最近,有一名外院脊柱科患者術後感染高燒,做了清創手術後轉到河北醫大三院感染疾病科治療。經過救治,患者3天內恢復了正常體溫——這堅定了他們對團隊特長的打造。

    新冠疫情不再構成「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但不意味著新冠病毒作為全球健康威脅已經結束。

    也正是因為對突發傳染病有了更深的瞭解,這支肩負「橋頭堡」職責的青年醫護隊伍一直堅持定期組織醫療應急演練,以隨時應對各種突發情況。他們已經整理了科室運行兩年多來的全部流程制度,一旦出現突發傳染病,團隊智慧的結晶可以隨時被激活。每週四更是他們雷打不動的集體業務學習時間……

    「平時我們要有自己的特色和突破,一旦真的出現了突發傳染病,我們可以隨時展開防治。」楊楠說,這是他們「平疫結合」的發展思路。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樊江濤 朱洪園 實習生 齊家樂 來源:中國青年報

2023年06月15日 11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