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學教授張小強和張雪峰“互懟”告一段落 張小強:給這件事畫上句號

封面新聞記者 李茂佳

近日,峰學蔚來創始人、研途考研VIP名師張雪峰和重慶大學新聞傳播學教授張小強就“新聞學專業是否值得報考”的問題,在網絡上持相反觀點,甚至正面互懟,引發網友關注,相關話題甚至衝到熱搜第一位。

張雪峰表示:“學新聞傳播的學生中有80%是沒有從事本行業的,現在每個人都是自媒體。”張小強則認為:“新聞專業能文能武,主流媒體依然是一個能吸納就業的行業。”

……

爭論愈演愈烈,網友也各自站台,17日下午,張小強單方面表示,要給這件事畫上句號。但他仍然堅持認為新聞傳播是好專業,也看好其前景。

新聞學教授和考研名師“互懟”

這場“觀點爭論戰”起於張雪峰在直播中發表“孩子非要報新聞學,我一定會把他打暈”等言論。6月15日,重慶大學教授張小強發文“炮轟”,稱千萬別被張雪峰這樣的網紅“忽悠”。

張雪峰發表的引起爭論的言論。

張小強表示,新聞專業能文能武,主流媒體依然是一個能吸納就業的行業。進,可以自主創業、到互聯網大廠,退,可以考公務員,到國有企業。

他舉例說:“今年我這邊畢業的研究生,三個考入公務員系統,一個去了青島海爾電器,一個去了吉利汽車,還有一個去了其他企業。去年畢業的研究生,有兩個進了主流媒體,兩個分別考入深圳和成都當公務員,還有一個進了高校、一個進了遊戲公司。可見新聞傳播就業範圍是很廣的。”

重慶大學新聞學教授張小強發表自己的意見。

16日下午,張雪峰發微博回應:我出身普通老百姓,如果家境優渥,選擇更多,不存在錯不錯的問題!但是大多數的家庭,條件沒有那麼好,選專業就要選適合自己的,能讓自己吃上飯的!而不是照本宣科,不考慮實際情況,“我沒有針對任何人任何專業,我只是根據就業情況給建議!孩子找不到工作負責的不是你老師,而是你爸你媽跟自己!”

對上述回應,17日下午,張小強再次接受封面新聞專訪時表示:“家庭條件自然也是學生選專業的一個考慮因素,但我們國家現在的助學體系、機制還是比較完善,不管什麼家庭條件,都能夠完成各種專業的學習。並且,未來社會對傳播人才需求會一直旺盛,新聞學專業的就業形勢是比較樂觀的。”

張小強還說:“選專業主要還是看學生的興趣,就業只是一個方面,但是興趣更重要,因為有興趣未來才能夠更好地發展。”

17日下午5點半,張小強發表朋友圈表示:“在我這裏就算給上熱搜這個事畫個句號了,或者說我向現在的輿論環境暫時投降了。剛才把‘噴子’最多的抖音、頭條內容刪除了,也不再接受媒體朋友們的採訪……我仍然堅持認為新聞傳播是好專業,也看好其前景,但我們的媒體人和新聞教育工作者要為自己的發展營造一個好的輿論和社會環境,自己首先要爭氣。”

張小強教授發佈朋友圈稱,“這個事畫上句號”。

多位新聞學教師:

專業就業前景樂觀

學生報考時需結合自身興趣選擇

報考新聞學專業的價值到底高不高?是否有就業前景?封面新聞對重慶各大高校的新聞學專業老師及學生進行了採訪。

四川外國語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副教授、媒介實務中心主任楊清波認為,當前,黨和國家急需優秀新聞傳播人才,特別是國際傳播人才,“只要懷揣新聞理想,學好專業知識,提升素養能力,還沒畢業就可能被媒體看好,就業前景是很樂觀的。”他同時表示,高校新聞傳播教育如何適應和滿足媒體融合、國際傳播等重大需求,的確需要探索和突破。

高分學生是否可報考新聞學專業?楊清波副教授認為,一看學生自己的興趣,二看有沒有信心把興趣變成特長,三看是否願意把興趣作為謀生的手段。總之,專業選擇需要綜合考量,而不應只看就業前景,否則就會一葉障目。

在西南政法大學廣播影視與新媒體研究院院長陳笑春看來,當下,媒體呈現越來越發達的趨勢,網絡平台的發展給新聞人提供了更廣闊的施展拳腳的空間,互聯網帶來了無限可能,大數據帶來的專業化報導和專業化製作,讓產業鏈條更長。

陳春笑院長舉例稱,“我帶的畢業生,無論是研究生還是本科生,就業前景都非常好。新聞學專業的學生很多時候不是沒有辦法就業,而是對於自己的第一份工作可能是有著較高的需求。”

陳笑春院長還認為,近幾年,在網友集體討伐一些自媒體的時候,越來越感覺到主流媒體、專業媒體的聲音很可貴,高質量的內容會給網絡帶來更多進化。

“現在不管是維護國家的大國地位,還是想去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或是想在國際傳播中爭奪話語權等,不靠專業的新聞傳播人,那能靠誰來做呢?”陳笑春院長反問道。

新聞學專業學生:

不後悔報考新聞學

對就業前景充滿信心

重慶工商大學網絡與新媒體專業學生雷宇婷表示,新聞學是非常值得報考的專業。她認為,在信息時代,新聞傳播行業發展迅速,對專業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斷增長,涵蓋了廣播電視、新聞媒體、網絡媒體、公關、廣告等多個領域。而且新聞傳播學專業還為從事其他領域提供了交叉學科和綜合能力的優勢,比如政治、經濟、法律、文化、教育等領域。

雷宇婷還結合自己的實習經曆說,在實習過程中,她感受到新聞學專業的實用性和實踐性非常強,而且和其他專業相比,也相對更加開放和前沿,不斷湧現新的理論和實踐,這使她對新聞學的前景和價值充滿信心。

西南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播音與主持專業學生甘桐菲也認為:“讀新聞學我認為是挺不錯的一個選擇,因為我本身就是那種個人觀點很強的人,再加上喜歡跟人聊天,所以覺得新聞學挺適合我。”

他還表示,通過學習,他發現新聞學專業的實踐成分居多,靈活性也很高。同時,新聞學專業還可以很大程度上拓展自己的人際資源。

另外,也有學生家長髮表觀點說,兩位張老師屬於典型的“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首先,大學能教會孩子什麼,這比能教孩子什麼,在家長的心中更重要;其次,在人口老齡化的大趨勢下,未來就業的行情本就撲朔迷離,“專業對口”已經是老皇曆的概念了;再次,大學給孩子們穿上了“長衫”,就業的時候反正都要脫去,現在何必去爭議長衫的顏色和樣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