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是“端午安康”還是“端午快樂” 武漢數萬市民齊聚園博園探尋端午節知識

封面新聞記者 石偉

端午祝福到底是說“端午安康”還是“端午快樂”?為什麼要在端午掛艾草?

6月23日,武漢數萬市民進入園博園,參與一系列端午主題活動,一起射五毒、製作香包、放紙鳶,共度端午節日。現場還通過漢服表演、詩詞朗誦、通關遊戲的方式,向市民普及端午知識和傳統文化。

小朋友模仿演員跳舞(石偉攝影)

在隨州園,複製的編鍾樂聲綿延,漢服小姐姐為市民獻上一場楚韻舞蹈,吸引小朋友們模仿、共舞。歌舞演罷,小姐姐們邀請小朋友一起製作艾草香包,順便普及了一波端午知識。

園博園內工作人員為小朋友畫額(石偉攝影)

在恩施園外,一身僧服的小哥用雄黃顏料,在孩子們額頭畫上驅邪避蟲的王字。之後,小哥通過詩詞問答方式,將《離騷》《愛蓮說》中涉及的中國傳統文化講解給小朋友們。

在襄陽城下,遊客們跨上旱龍舟,在身穿武士服裝的兵卒指揮下進行了一場守城攻防戰。大雨過後的園里涼風習習,市民們的呐喊聲、歡笑聲傳出很遠。

小朋友與演員合影(石偉攝影)

有孩子向演出人員喊著“端午快樂”表示祝福。引起幾位市民辯論,端午祝福到底該說“端午安康”還是“端午快樂”?現場工作人員表示,端午節原本是為了紀念屈原,但隨著時間變遷,紀念的方式已經越來越豐富,各種中國傳統文化被賦予其中,包含了百姓祈福、紀念、慶祝的感情,“所以,無論是安康還是快樂,都代表了大家的祝福,並沒有對錯之分。”

演員為小朋友書寫“通關文牒”(石偉攝影)

市民李女士一家五口上午進園,中午在百花環繞的草地上紮帳篷休息。她說,上午參加了五六場活動,孩子的“通關文牒”上蓋滿了標記,“以前過端午就是簡單在家吃粽子,門口掛艾草。今天不僅僅孩子玩得開心,長了見識,我們大人跟著也學習了很多之前一知半解的知識,感覺非常有意義。”

園區工作人員介紹,端午相關的活動會持續三天,有十多個分園參與其中,跟端午相關的內容幾乎可以一園囊括,希望能為市民的節日帶來歡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