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迅:《八角籠中》中去表演化,出來的效果最真實丨角色

《八角籠中》王迅角色海報。《八角籠中》王迅角色海報。

由王寶強執導的現實題材電影《八角籠中》於7月6日在全國範圍內公映,該片根據真實事件改編,講述一群孩子衝出命運之籠、探尋人生出路的熱血故事。這是王寶強繼2017年《大鬧天竺》後第二次執導電影長片,臥薪嚐膽式的創作和精益求精的態度,讓他的好兄弟、在片中擔綱重要角色王鳳的演員王迅感動不已。他最近通過陪著王寶強一站又一站地跑路演,在收穫了很多觀眾的認可和感動的同時,也大為感歎創作電影的不易,也真心祝願好兄弟王寶強用真誠和堅持可以打動觀眾。

王迅因參演《瘋狂的石頭》走紅之後,「喜劇」「小人物」等標籤一直掛在他的身上,在很多電影中都能看見他活靈活現飾演各種偏喜劇角色。他笑著表示,本以為這次在《八角籠中》里飾演的角色王鳳是一次信手拈來,沒有料到卻成了他職業生涯以來最難演的角色:「說實話,拍了一個星期後,我自己都有點兒懵了。我發現我設計的所有的一切,寶強都說‘不要’,甚至讓我‘不要演’了,後來我才知道他對真實的追求,尤其是面對很多沒有表演經驗的孩子,一旦我們演得太刻意,他們的表演瞬間就可以把我們‘賣’了。很多人看完電影都說我變化很大,甚至認為是我近幾年演得最好的一次。(笑)」

第一次看王寶強劇本就被「」住

事實上,《八角籠中》和王迅的緣分開始於很久以前。早在他與王寶強拍攝《唐人街探案2》(大概是2017年)的時候,他聽說王寶強正在孵化一個電影劇本,之後很長一段時間沒有下文。到了王迅去探班《唐人街探案3》的時候,王寶強鄭重告訴他「有個角色要找你」,但那時的他對這個項目全然不知。直到2020年,王迅看到了《八角籠中》的劇本:「整整快四年,他一直在悶頭做劇本,後來我才知道在這些時間里他推翻了無數劇本草稿,因為他給自己定下的標準太高,如果沒有達到他滿意的程度他是不會和演員聊(角色)這件事的。當我第一次看到劇本的時候整個人被‘鎮’住了,因為故事改編自真實事件,我沒想到他會選擇拍攝這樣的題材,這麼難拍的故事,而不是(駕輕就熟)地拍攝相對熟悉的喜劇題材。這次,他真的是極其用心。」

《八角籠中》劇照,王寶強(圖左)與王迅在片里片外都是知心好友。

王寶強的用心態度令王迅極為感動,他也對這次參演極其重視,但他沒想到《八角籠中》的籌拍製作並不是一帆風順。2021年就想開機,因為投資、疫情等多種因素的影響,一拖再拖,中間隔了很長的時間。王迅曾有一次忍不住催王寶強「到底準備什麼時候開機」,王寶強說他還在找真正合適的小孩進行表演,加上疫情因素,電影挪到2022年3月才開機,「這段時間,任何一個關鍵節點出了問題,這個項目都堅持不下去,但寶強就這樣,一步步地,用自己的執著熬過了開拍、製作、上映,他想用作品說話,想把這件事情做到最好。我看到他這幾年都沒有接戲,認認真真地一頭紮進這個項目,他這幾年拒絕掉的片約和機會,原本都可以很輕鬆就獲得報酬,但他都拒絕了。」

「收」著演很有難度,曾一度發「懵」

《八角籠中》講述的是主人公向騰輝一直傾注心血照顧無人看管的孤兒,想把他們培養成格鬥高手,給他們一個出路。王迅飾演的王鳳是向騰輝的好朋友,兩人一路扶持,一路幫助,才順利完成了「救助孩子」的夢想。觀眾曾經對王迅的瞭解都是通過各種喜劇角色,無論是早期電影《瘋狂的石頭》里開「別摸我」寶馬車的秦豐收,還是《唐人街探案》里狡猾的陸國富,只要他一出場,眼鏡一戴,手勢一來,觀眾總會被他逗笑,彷彿王迅本身就是自帶笑點。這次王迅飾演的王鳳也是一個耿直、幽默、憨厚的角色,他本以為對這次表演的拿捏是信手拈來,但他卻告訴新京報記者「這次真的太不好演了」:「說實話,過去我演喜劇居多,這次則是要把表演的度往下降。我印像當中,這次和《靈魂的救贖》(王迅在片中飾演在地震中「失獨」的父親老何),是唯二需要壓製表演的,並且這次去表演化的程度,比起《靈魂的救贖》,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寶強一開始就告訴我在表演上一定要‘收’,儘量將表演‘收’沒有。這樣一個狀態,你們知道有多難嗎?」

對於這次的表演風格,王迅進一步闡釋,王寶強在《八角籠中》中,追求的是絕對真實感,因此他對王迅提出的要求就是要打破常規化的表演,也推翻了很多王迅最初的構想:「我是演配角出身,也見不得有一點兒戲縫,有點兒戲就要發揮到極致,空間不大也要把它演出來的,你突然要讓我‘收’,說實話真的很難,因為我已經習慣了過去的創作方式,一旦在戲面前,不發揮或是不做什麼事情,我會覺得好像什麼都沒有了。」王迅回憶,有一場他吃紅薯片的戲,他本希望吃得很香讓孩子們嘴饞,王寶強就立即告訴他「別這樣吃,不用去演」,他要求的是一種生活中的表演;還有一場戲是照顧孩子們吃飯,他設計了各種「忙」的細節,給孩子們夾菜、弄這弄那,但後來都遭到了王寶強的拒絕:「我剛開始是沒有壓力的,因為自己是比較積極努力的人,在拿到角色後我設計了很多,想著有一分我要演出五分這樣,但後來發現寶強一直跟我說‘不要’‘不要這樣演’,在太多‘不要’之後我就迷茫了,甚至不知道怎麼演了,是我想錯了還是怎麼了?那個時候壓力就來了,難度就來了。」

王迅在《八角籠中》與孩子們有很多對手戲。

王迅說,這種「懵」和「迷茫」反而讓他重新審視了王鳳這個角色,他是片中的笑點擔當,但不會再像以往一樣故意「甩包袱」「出梗」,在語言節奏、形體神態上,他都用非常簡單樸實的狀態呈現,絕對不會讓觀眾看到一絲絲刻意,演著演著,他越來越感受到真誠的可貴。得益於與王寶強多年的兄弟感情,他們將這份情誼用在角色身上,讓很多戲在戲外就可以完成,王迅感歎,若不是與王寶強太熟悉,或是沒有深厚的默契,很難讓向騰輝與王鳳的親厚情感得以精準呈現:「除了幾場重場戲,片中我倆沒有更多的交流,但為什麼觀眾看到能相信我們是對好哥們兒,一起創業,一起遇上困難,重振旗鼓,探索出路,我和他的很多細節、眼神,不用多言就能夠鋪墊出兩人的關係,這得益於我們在現實生活中的兄弟感情,就用經歷去把表演成分降到最低,這樣讓觀眾信服、感動。」

【專訪】

最怕被素人孩子「演」沒了

新京報:電影中,你們的對手演員是大山裡真實的孩子,他們的「真」與你們「去表演化」是相呼應的嗎?

王迅:是的,最開始我覺得寶強在控制我的表演,但到了後來,我發現他是把我們的表演和素人小孩的真實達到統一,不然的話,我們會被這些孩子演「沒」了的(笑)。我相信,觀眾在看電影的時候注意力很多時候都是在孩子身上,他們太真了,如果我們演多了,觀眾會覺得我們是演出來的真。所以我們決定這次不用演。包括王寶強,他也是一個會表演的人,但這次我們就儘量不演,追求真實,對我們來說有難度,但出來的效果一定是最準確的。

新京報:這次取景主要在偏遠荒涼的山區,真正到了那個環境,需要自己如何融入?做哪些準備?

王迅:寶強選景和選演員一樣,極其用心,基本上把四川翻了個遍。開始我們想要找個山,從成都出發開車兩個小時就有,為什麼要去那麼遠的阿壩州,也有人問他為什麼要這麼折騰。後來到了阿壩的山上,那確實是光禿禿的一片,風都要把你吹沒了,但那種荒蕪的感覺可以呈現出好電影的質感。包括我們的美術、道具都在現實生活中取材,過往有些電影你一看可能滿眼都是美術、搭景,但這次真的不是,鏡頭下沒有修飾感,不刻意做舊,你能感受到的是極度的真實。

《八角籠中》劇照。 王迅認為孩子們的「真」不用表演,為了呼應這種「真」,他需要在片中控制自己的表演痕跡。

新京報:為什麼要這樣執著追求你說的「極度的真實」?

王迅:因為我們認為這些演員,尤其這幫素人孩子,你不給他們「扔」到一個逼真的環境中,他們就會不適應,因為他們沒有任何表演經驗,他必須要讓真實的生活與他共鳴才能達到真實。再比如電影里我們的工棚,床鋪、被縟都是真實工人用的物品,我在沙石場辦公的進貨單據都是真的。其實,一旦到了真的環境,演員自然而然就會放下一切表演,真正融入那種環境里生活。

新京報:因為你是四川人,這次在片中都用四川話對白,你有沒有成為片場大家的語言老師?

王迅:這個肯定就當仁不讓了(笑),但我們尊重專業,現場會有語言老師。只不過我和寶強一起演戲的時候,當他說四川話彆扭、不自然的時候,我會幫他調整一下。事實上,我認為自己如果用四川話演戲的時候,戲最少能夠長三成。因為它畢竟是母語,表達起來更自如、富有神韻,所以在現場的時候只要大家的感覺不太對,我就跟他們提出來。

新京報記者 周慧曉婉

編輯 黃嘉齡

校對 趙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