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武談兵|陸戰“新寵”:中國遙控武器站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遙控武器站是坦克裝甲車輛車載武器的“新寵”,可有效提升裝甲車輛的作戰能力。

近日,國內軍刊首次公開報導了中國外貿遙控武器站的研發以及外銷情況,使得我們第一次系統瞭解到這種新式武器裝備在國內相關領域的最新發展成果。

UW-1是國內研製的第一款出口型遙控武器站。UW-1是國內研製的第一款出口型遙控武器站。

遙控武器站有何優勢

提到遙控武器站,一些讀者應該不會感到陌生,因為這種新型武器系統越來越多出現在影視劇中,該武器最早是以車載遙控機槍的形式出現,而真正走向實用化是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到了2001年阿富汗戰爭以及2003年伊拉克戰爭相繼爆發後,遙控武器站逐漸顯示出其優於以往車載武器系統的獨特優勢,並且迅速在全世界範圍內,特別是以歐美為代表的西方國家陸軍各型裝甲戰車上推廣開來。

與傳統的開放/半封閉式車載武器系統以及炮塔相比,遙控武器站具有安全性好、重量輕和適裝性出色等特點。以傳統的雙人/單人炮塔為例,人員都要在炮塔內操控武器射擊以及進行戰場態勢觀察,而車載武器準備發射的不同口徑的彈藥通常也存放在炮塔內,或者下方的吊籃內,在戰場上,敵方火力也會將我方戰車的炮塔作為最主要的瞄準目標。

對於步兵戰車、裝甲人員輸送車這類裝甲戰車來說,其炮塔受到體積以及重量的限制,裝甲防護能力要比坦克炮塔弱得多,戰車炮塔一旦被擊穿,炮塔內的人員很可能非死即傷,其內部儲存的彈藥如果被擊中殉爆,更會造成車內大量的人員傷亡(因為裝甲戰車的戰鬥艙通常都是與載員艙連通的)。那麼,對於遙控武器站來說,其配備的各型車載武器、觀瞄系統以及待發彈藥全部安裝在車體外部,人員在車內利用操控台以及顯示器就可以實現戰場觀察以及瞄準射擊等功能,安全性有了成倍的提高。即便是遙控武器站被敵方火力擊中失效,甚至彈藥殉爆,也可以將爆炸的危險減到最小,車內的控製人員依然是安全的。

此外,由於遙控武器站基本上都採用不穿透車體的設計模式,沒有傳統雙人/單人炮塔那樣要佔用大量車體內空間的吊籃。所以,採用遙控武器站後,裝甲戰車內可以利用的空間大大增加了,既可以搭載更多的作戰人員,也可以裝載更多的彈藥、物資,大大提升了戰場使用靈活性。

遙控武器站其他的技術優勢也值得一提,比如採用模塊化設計後,其通用性更強,可以像搭積木一樣配備不同口徑和類型的車載武器,包括大中口徑機槍、小口逕自動炮、自動榴彈發射器乃至遠程大威力反坦克導彈等,可以打擊戰場上幾乎所有類型的目標。而且,由於採用了骨架式結構,遙控武器站的戰鬥全重要比傳統的雙人/單人炮塔輕得多,這對於提升裝甲戰車的機動性是非常有幫助的。而且,遙控武器站的適裝性也更出色,不僅可以裝備在裝甲戰車上,由於其不穿透車體的設計,同樣可以裝備在各類中小型水面艦艇上,作為近程防空以及對海打擊武器使用。

UW-4B型通用遙控武器站配備了30毫米機關炮和反坦克導彈,火力更強,已經成功出口泰國。UW-4B型通用遙控武器站配備了30毫米機關炮和反坦克導彈,火力更強,已經成功出口泰國。

遙控武器站研發難度有多大?

其實,遙控車載武器這一概念很早就出現了。早在二戰期間,納粹德國就曾經在裝甲戰車上試驗過遙控機槍。戰後,隨著技術的發展,西方國家也研製過遙控炮塔,但由於技術原因,性能難以滿足需求,沒有普及,進入新世紀後,隨著技術的發展,遙控武器站的優勢開始受到關注。

遙控武器站之所以能夠稱為是一種劃時代的車載武器系統,主要是因為其真正實現了重量體積、火力密度、命中精度以及觀瞄能力等幾方面性能的平衡,所以,研發一款真正實用化的遙控武器站還是有很大的難度。

首先,如何提升遙控武器站的射擊穩定性就是第一道難關。傳統的雙人/單人炮塔與裝甲戰車的車體採用了一體化設計,炮塔座圈在車體內,而且炮塔下方還有容納人員座位以及存放彈藥的吊籃。所以,傳統雙人/單人炮塔能夠依靠整個裝甲戰車車體來承受車載武器射擊時的後坐力,再加上吊籃設計可以抵消一部分後坐力所產生的力矩,能夠最大程度地提升射擊穩定性。但是,遙控武器站則完全不同,其用於周向旋轉的座圈與裝甲戰車的車體頂部通常是以螺栓固定的形式,實現剛性連接。因此,遙控武器站所配備的各型武器射擊時,幾乎所有的後坐力都要由遙控武器站本身的主體結構來承受,這就成為了降低射擊穩定性的主要因素。如果這一問題不解決,遙控武器站在進行連發射擊時,其命中精度會大大降低,彈著點的散佈會大大增加,由此便很難擊中乃至擊毀敵方目標。

其次,遙控武器站總體結構佈局也是另一大挑戰,在合理佈置車載武器、觀瞄系統、火控系統以及供輸彈系統等各子系統的前提下,還要保證總體結構的重心與座圈中軸線重合。此外,在設計中,還要儘可能控製遙控武器站的戰鬥全重和總體尺寸,以便與裝甲戰車的總體設計相匹配。

再者,遙控武器站的觀瞄系統以及操控台的設計也是難點。因為人員要在車體內進行操控,觀瞄系統所獲取的圖像不可能像傳統的雙人/單人炮塔那樣,通過精心設計的光學通道,直接傳到人員的目鏡內,只能由CCD這類傳感器元件先生成數字化圖像,再通過有線傳輸到操控台的顯示器上,人員才能真正看到戰場上的情況。所以,遙控武器站在觀瞄系統以及顯示系統這一系列設計上的複雜結構和流程,導致了人員對於目標的識別和瞄準在相當大的程度上要依賴於各部分元器件的性能高低。此外,一旦在圖像生成、傳輸以及顯示等任何一個環節上出問題,遙控武器站的操控人員都會變成“睜眼瞎”。

所以,遙控武器站也是在20世紀90年代末至21世紀初,隨著微電子技術、信息化技術、光電技術以及火控技術等各方面高新技術成果不斷髮展和成熟以後,才真正能夠走上戰場。

配備在警用防暴車上的UW-2型遙控武器站。配備在警用防暴車上的UW-2型遙控武器站。

中國遙控武器站水平如何?

我國在遙控武器站發展上的起步要比西方國家稍晚一些。根據公開報導,我國兵器科研人員是在2003年伊拉克戰爭爆發之後,注意到了美國陸軍開始在各型裝甲戰車上大量裝備XM101型通用遙控武器站,才真正啟動了相關的研發計劃。從2004年開始,借助當時正在進行的4×4外貿輪式裝甲車項目,我國兵器科研人員首先研發了一款採用14.5毫米機槍的技術驗證型遙控武器站,開創了我國在這一新領域的先河。這款遙控武器站經曆三年時間,到2007年完成了實彈射擊測試,基本達到了最初的設計要求。

之後,我國兵器科研人員參考美軍XM101型通用遙控武器站,正式立項研發了國內第一款實用型遙控武器站——UW-1。應該說,面對西方國家嚴密的技術封鎖,我國兵器科研人員在既無法接觸到國外遙控武器站實物,也得不到詳細技術資料的情況下,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研製成功了UW-1型遙控武器站,其難度可想而知。這款遙控武器站從2008年開始研發,2010年進行實彈射擊測試,並且在2011年阿聯酋阿布紮比國際防務展上首次公開亮相。從此,我國正式躋身於世界先進遙控武器站研發國家之列。

UW-1型遙控武器站研發成功後,我國兵器科研人員又馬不停蹄地展開了後續型號的研發工作。按照規劃,UW-1型遙控武器站屬於輕型通用化遙控武器站,配備的武器以中小口徑機槍為主,主要用於對付人員以及輕型車輛。那麼,遙控武器站作為一種採用模塊化設計的通用性武器系統,只採用中小口徑機槍作為主要武器,其局限性太大了。所以,在UW-1之後,我國兵器科研人員研發的第二款遙控武器站,即UW-2就採用了組合式武器配置,主要包括12.7毫米機槍以及40毫米自動榴彈發射器。而且,與UW-1不同的是,UW-2型遙控武器站所採用的這兩型車載武器都為北約製式口徑,發射北約製式彈藥。這樣一來,很多採用北約製式口徑和彈藥的國家,就可以選用UW-2型遙控武器站作為該國的車載武器系統,大大拓展了我國遙控武器站的潛在市場規模。

在UW-1、UW-2的基礎上,我國兵器科研人員研發的第三代UW-4/4B型通用遙控武器站繼續進行技術升級,其武器配置已經有了主次之分:主武器為1門30毫米自動炮,輔助武器則可以配備7.62毫米並列機槍、40毫米自動榴彈發射器以及威力最強的“紅箭”-73反坦克導彈。目前,UW-4B型通用遙控武器站已經裝備在34輛VN-1C輪式8×8步兵戰車上,成功出口到泰國皇家陸軍,成為其目前作戰能力最強的主力輪式戰車。

未來,我國兵器科研人員還將會繼續研發出作戰能力更強、總體性能更先進的新一代遙控武器站,不僅配備在各型外貿主戰坦克以及裝甲戰車上,還將更多地出現在我軍現役各型裝甲戰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