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佩琦、蔡明主演話劇《西去東來》9月首演,講述百年老字號傳奇

新京報訊(記者劉臻)由黃誠堅、孟黎單擔任總策劃,導演郎昆任總導演,孫昊宇編劇,閆銳導演的中國非遺主題史詩話劇《西去東來》7月10日舉行發佈會,主演劉佩琦、蔡明、於明加、劉流、句號、楊樹林、楊九郎、周小镔等演員與媒體見面。話劇《西去東來》主要講述了東來順如何從1903年的一個小攤位,憑藉著「品牌、質量和誠信」三大基石,發展為在今天擁有各方食客信任和擁戴的百年老字號,通過話劇讓每一位觀眾能夠沉浸式感受中華飲食文化魅力。據悉,作為 「大戲看北京」重點劇目的話劇《西去東來》,將於9月16日-20日在北京保利劇院進行首輪演出,之後將開啟全國巡演。

話劇《西去東來》海報。話劇《西去東來》海報。

該劇由北京市政協原副主席、北京人民藝術劇院原院長張和平任藝術總監,編劇、中國文聯副主席劉恒任文學顧問,編劇、北京電影家協會副主席束煥任劇本監製。張和平表示,「隨著時間和歷史的輪轉,許多人和事都已經為人們所淡忘,可是沉澱在百年老字號東來順120年來經營過程中的時代風雲、人間冷暖,已經成為埋藏於北京老百姓乃至全國老百姓心底的那份不變的回憶和感動」。「我們劇本里所描繪的內容和融入的喜怒哀樂、愛恨情仇,其實都是對我們自己人生和所處現實的一種隱喻。」文學顧問劉恒談到劇本的美學思考時表示。

該劇總導演郎昆則就話劇《西去東來》的創作談了自己的看法,「‘回歸傳統’和‘匠人精神’近年來一直都是熱議的話題。以有著120年歷史的中華老字號東來順作為創作的故事原型,在藝術化展現中國優秀傳統和‘匠人精神’方面就具有題材上的優勢。今天我們用話劇的方式,講好這個跟中國老百姓‘心貼著心’的故事,本身就是在用踏踏實實的努力,實現著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也是對於文藝在新時代如何更好地為人民服務的一次探索」。

主演劉佩琦。

話劇《西去東來》中,演員劉佩琦飾演男主人公丁德山,「丁德山這個角色很有意思,一方面他憑藉著自己的勤奮努力為我們留下了東來順這樣一家聲名顯赫的老字號;另一方面,他奮鬥在各個時代的過程中,始終在摸爬滾打,免不了留下一片狼藉、一肚子委屈,甚至一場無法避免的撕心裂肺。像丁德山這樣努力活過每一個時代的小人物,讓我覺得特別親切。在閱讀劇本時體味著他屬於小人物的小算盤、小希望、小得失,我非常感動。」

主演蔡明。

被譽為「小品女王」的蔡明,在話劇《西去東來》中出演丁母。談起丁母這個角色,蔡明表示,丁母是個既溫暖又幽默的老太太,因為溫暖,她把誰都當孩子看,天天都有操不完的心;因為幽默,她跟誰說話都愛開兩句玩笑。編劇把這個人物寫得很巧妙,每個行為、每句台詞都帶著設計,「我在看劇本時,就開始設計這個人物該怎麼演。琢磨了一會兒,我忽然覺得這個角色既熟悉又陌生,嗨!這不就是一個民國版的閑人馬大姐嘛!」

在這部作品中,舞台表演區採用了機械化舞台設計,轉台可以根據舞台上演員的表演轉化成不同空間。可旋轉、可攀爬,兼具了假定性和流動性,加上配合多媒體投影出的不同場景,可以做到緊跟劇情與演員進行變換。啟動儀式上,歌手湯非和青年歌手任君陽還聯袂演唱了由誠堅、源子夫作詞,音樂人王備作曲的主題歌《人間滋味》。

編輯 田偲妮

校對 劉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