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商人變農人:文冠果林里出了個“新藥農”

轉自:中國新聞網

圖為柴胡花開。曾令剛攝圖為柴胡花開。曾令剛攝

中新網興安盟7月11日電 題:從商人變農人:文冠果林里出了個“新藥農”

作者 張瑋 曾令剛

盛夏時節,正是中草藥促根壯苗的關鍵時期。內蒙古自治區興安盟突泉縣道地中藥材種子種苗繁育示範基地中,伴隨著引擎的轟鳴聲,一架農用植保無人機在崔海佳的控製下,低空勻速飛行在基地上方。在螺旋槳的風壓下,機身不斷側噴出農藥,均勻地灑向藥田。

“這樣的話,只用半天時間,便可完成500畝中草藥田農藥噴灑。如果人工噴灑,至少需要5個人用3天的時間才能完成。”曾經是商人,如今是農人,4年時間,崔海佳已然成為種植中草藥的“專家”。

圖為唐金髮(左二)帶來社員學習無人機技術。曾令剛 攝

圖為唐金髮(左二)帶來社員學習無人機技術。曾令剛 攝

“之前中藥材基地,在做病蟲防控的時候都是用人工背噴霧器噴灑,現在使用無人機噴灑,既省時又省力。”作為突泉縣興寶牲畜養殖專業合作社的技術員,崔海佳一邊忙著操作無人機一邊說,“用了無人機,我真正的體會到了科技興農的意義,也讓我對後期擴大中藥材種植規模充滿信心。”

52歲的唐金髮4年前還是個地地道道的生意人,偶然間聽說家鄉退耕還林項目招標,便瞅準時機,承包了6300畝林地,開始種植文冠果。

文冠果的培植期得有5年,2024年才能達到盛果期,進行採摘售賣。培植這5年還能幹點兒啥呢?

圖為合作社社員操作無人機灑藥。曾令剛 攝圖為合作社社員操作無人機灑藥。曾令剛 攝

為了實現了生態與經濟效益雙贏,唐金髮嚐試在文冠果林地種中草藥。

唐金髮介紹,在創業的路上,曲折程度遠遠超過了他的想像,種植中草藥,全靠自己摸索,從品種選擇到技術應用都走了不少彎路,也交了不少“學費”。

種植中草藥初期,為防止品種單一帶來經濟損失,唐金髮試種了1000畝板藍根、射干、黃芩、柴胡4種藥材。

“因為是退耕還林地,板藍根受藥害影響,出苗一個月就全部枯萎了。”回想起當時,唐金髮仍覺得惋惜,“但當時的自己哪有時間難過,立即採取補救措施,補種了射干。”

唐金髮向記者介紹,射干是一種喜愛溫暖環境的植物,如果在種植過程中環境溫度太低,種子的發芽率就會較低。

所以,由於生長緩慢,當時的那一批射干全部凍死在了冬天。僅這一次選種失敗,就讓唐金髮虧損了近500萬元。

圖為唐金髮(左一)查看黃芩長勢。曾令剛 攝

圖為唐金髮(左一)查看黃芩長勢。曾令剛 攝

唐金髮吸取教訓,經過比較,最終挑選出黃芩和柴胡兩種中藥材進行大規模種植。

如今,他種植的中藥材面積已達10000畝,不僅遍及當地的林場,還輻射到周邊村落,種類有黃芩、柴胡、桔梗等。

由此,唐金髮牽頭成立的突泉縣興寶牲畜養殖專業合作社也應運而生。

為了讓藥材價格賣得更高一些,減去中間商賺的差價,唐金髮從河北引進藥業企業,形成“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的模式。

我們由合作社帶領農戶統一採購種子和化肥、統一噴灑農藥、統一播種,藥業企業簽訂訂單“保回收”。在這種模式下,唐金髮的中草藥種植託管產業也發展得如魚得水,越來越多農戶也加入進來。

“一個人富不算富,只有大家富才是真的富。”合作社在種植、管理、收穫、加工整個過程中所需的工人,唐金髮都優先考慮僱傭附近村民,讓他們有穩定收入。“每年,僅勞務費用這一項就需要支出100萬元。”

圖為唐金髮(左一)查看柴胡長勢。曾令剛 攝

圖為唐金髮(左一)查看柴胡長勢。曾令剛 攝

“4年時間,光務工費我就掙了20多萬元。同時,我還掌握了黃芩、柴胡等藥材種植技術,自己也種了一些,又帶來一筆可觀的收入。”合作社的社員唐文海說。

為了提高效率,2021年,唐金髮購置了無人機、拖拉機、旋耕機、起壟機、除草機等機械設備,啟用機械化耕作。

圖為5000畝黃芩進入開花季。曾令剛 攝圖為5000畝黃芩進入開花季。曾令剛 攝

“我每年都要送年輕人到全國各地學習,學習機械化操作、新品種栽培技術和新的加工技術。”唐金髮說,這幾年,他已經培育了多名新型農民,他們不僅有文化、懂技術,還善經營。

行走在田間的唐金髮看著漫山遍野開著紫花的黃芩欣喜地說:“這些黃芩都已經進入大產期,今年秋季準備起收1000畝黃芩,產值預估達到700萬元以上。”

去地裡查看中草藥長勢、在合作社與村民一起幹活、去周邊農戶家免費指導種植技術……在濃濃的藥草香中,唐金髮走出了一條新的振興路。(完)

責任編輯:常林(EK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