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歲為什麼受傷的又是我?

李先生吐槽青旅不接待35歲以上中年人 李先生吐槽青旅不接待35歲以上中年人

價格較低廉、多人拚住具有社交屬性的青年旅舍深受不少自助旅行者的喜愛。不過,最近有遊客在社交平台吐槽北京多家青旅拒接35歲以上中年人入住,這一內容於近日登上熱搜,引發爭議。35歲,原本只是人生長河中一個普通的年齡,然而,這個年齡又決定了人生的走向,成為了繼18歲之後的又一個堪稱人生轉折點的歲數——在職場上,有35歲的危機、35歲的魔咒……而如今,這樣的遭遇又讓人對35歲有了更深入的認識,就是住青年旅社,35歲也可能是個坎。有網友感歎:“職場35歲危機後,住店也有危機了?”

想住青旅遭拒絕 老闆說年齡大了上下床不安全

李先生從事銷售工作多年,以前在上海、鄭州、大理、昆明等地出差或遊玩時,都是選擇住在青旅。在他看來,住青旅不僅便宜,還能結識一些興趣相投的朋友。6月底時,他來到北京時聯繫了多家青旅,沒想到不少商家都明確表示拒絕接待35歲以上的中年人。對此,李先生非常不解,“我問老闆是誰的意思,她說年齡大的上下床不安全容易出事,我無言以對。雖然35歲了,但是我還是可以做50個俯臥撐,還是可以跑5公里,翻2米的牆也可以,怎麼就危險了呢?”對於自己的經曆,李先生在某社交平台上發帖吐槽。

李先生這條吐槽的帖子引發了網友們的熱烈討論,截至11日中午,留言已經將近2600條。有網友表示:“青旅青旅,面向的群體就是青年人,住到一起可能晚上聊聊天或者玩玩遊戲,年紀大點了確實就是和年齡小的有代溝,聊不到一塊去不說,生活習慣也不一樣,住到一個屋子別人不舒服你也不舒服。”對此有網友反駁:“我不是很能理解為什麼要限制年齡,和年齡大一點的人住有什麼問題嗎?反正本來也只是旅店臨時落腳而已。只要這個人本身不討厭,好相處,年齡大點小點有什麼關係嗎?”還有網友表示憤怒:“連青旅都有年齡限制了?”“什麼離譜的規定,直接投訴吧!”當然也有網友理解青旅的做法,認為這屬於商業行為,只要提前告知,不應苛責,就好比幼兒園不接受老人日托,養老院不接受年輕人入住。

外地青旅沒有限制

北京的確有不少類似規定

記者聯繫上了發帖人李先生。據他介紹,當時他是在某電商平台上搜索諮詢的,“有些是直接註明了的,有的是打電話的時候會問你年齡。”他還表示,以前在上海、鄭州、大理、昆明等地入住青旅時,都沒有遇到過這樣的要求。後來他放棄了有年齡限制的青旅,換了一個酒店入住。

記者通過某電商平台進行了查詢,發現北京的確有不少商家存在35歲的入住年齡限制,不過有的將年齡放寬到了45歲。以發帖人諮詢過的位於十里河地鐵站附近的“xx那年青年旅舍”為例,具體房型上就明確註明了“暮雲春樹男生四人間18-35歲”,價格為68元每晚。另外一家“北京遇x青旅”,也在智能回覆上表示,“年齡限制:僅限18-35歲的客人辦理入住。”還有一家名為“minixx青年旅舍”的青旅則在房型上註明:“陽光帥氣男生席夢思四人間限40歲以下”,價格為每晚129元。“北京x柚青年旅舍”的“男生特價房”,年齡限制為“18-45歲”,每晚價格為163元。

針對年齡限制的問題,有商家回應記者,之所以規定35歲以上人士不能入住,是因為自家經營的旅社床鋪多為上下鋪,年齡較大的人士在下鋪滿員的情況下,住上鋪存在安全隱患。尤其部分人士還可能患有高血壓之類的疾病,夜裡上洗手間尤其不安全。另外有顧客投訴年齡較大的打呼聲很大,影響別人休息。“我們也是小本生意,一旦出現事故誰也擔不起這個責任。”一位經營青旅的老闆說。

律師說法

青年旅社是否違法? 須看經營者有無正當事由

北京市時代九和律師事務所高級合夥人閆兵表示,《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四條規定了平等和公平的原則,第十四條規定了消費者享有其人格尊嚴受到尊重的權利,這兩條法律依據決定了經營者不得在沒有正當事由的情況下對消費者差別對待。本次事件中,青年旅社拒接35歲以上顧客的行為是否屬於違法,要看經營者是否有正當事由。在歐美,青年旅社主要面向經濟能力較弱的學生和青年人,為他們提供廉價住宿服務,相對於一般意義上的酒店,青年旅社的居住條件和設施通常比較簡潔。

閆兵認為,國內的青年旅社有些僅是作為一種字號稱謂,實際經營策略不一定具有針對性。如果是這種情況,經營者拒接35歲以上客戶的行為可能構成違法。而如果涉事旅社確有不適合中年及老年居住的客觀事由,則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這一點正如很多遊樂設施只面向兒童開放,或一些遊玩項目對參與者的身高、體重或健康狀況作出限制,再如飛機上臨近安全門的座位只能配給到年輕體壯的乘客。所以,涉事旅社需要對其限定住客年齡的理由給予說明,並且這種理由需要符合社會的公序良俗。

閆兵表示,即便青年旅社確有限定住客年齡的合理事由,也需要給到充分且明確的提示。這種提示至少要滿足在經營場所顯著位置公示以及在預訂網絡平台清晰標識的標準,以避免消費者的誤解或忽略。由於這種標準並沒有客觀統一的尺度,可以參考航司、鐵路部門對於限制條件的公示,或遊樂園對於遊玩項目參與者身體條件限制的提示標準。

媒體評論

“小於35歲”是“人力資源” “大於35歲”變“人力成本”?

李先生的遭遇之所以在網上引發熱議,主要原因是因為35歲這個字眼——在青旅住宿之前,“35歲紅線”觸動著不少職場人的敏感神經。因為一提到35歲,對於求職者而言是一個很敏感的數字,很多企業都表示不願意錄用35歲以上的員工。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35歲居於“而立”與“不惑”之間,正是當打之年,為何成了職場“人見人嫌”的存在?究其原因,不外乎一些企業認為年輕的勞動力更具性價比。若過了35歲仍未晉陞至管理層的員工,還很可能會遭遇變相降薪或淘汰,以換取更實惠的“新鮮血液”。

“35歲職場榮枯線”現象,幾乎在各個就業場景下都存在。公務員考試,現在部分地區已將應屆畢業生放寬至40歲,但還有很多要求35歲以下;在企業招聘中,無論是國有還是民營,除了特殊職位另作要求,大多數招聘也都限定了35歲以下;一些互聯網公司近幾年在優化人力資源結構時,也將35歲確定為一個分界線,甚至部分公司明確要求“員工90化”……在一些企業,35歲員工還可能面臨受排擠、邊緣化。“35歲以上的不要,那35歲以上的都不用工作了?”一位在網絡發文抱怨工作難找的網友,得到了這樣調侃的答覆:35歲之後,人脈多的賣保險,人脈少的開滴滴,沒人脈的送外賣……

全國總工會2022年一項全國性調查顯示,35—39歲年齡組職工中有54.1%擔心失業,70.7%擔心技能過時,94.8%的感覺有壓力,均是各年齡組中比例最高的。據《中國人口普查年鑒2020》顯示,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35歲以下從業人員占64.6%,細分行業互聯網和相關服務占70.4%。多家數據平台顯示,35歲及以上程序員僅佔據行業總人數的9.4%,35歲以上主播僅占7%。正是面臨這樣的情況,才有網友戲謔地說,“小於35歲”是“人力資源”,“大於35歲”變“人力成本”。

實際上,35歲人員的優勢也不容忽視。一方面,“上有老下有小”使其更具責任心和穩定性,另一方面,長期工作堆砌出的閱曆與人脈資源,都是初出茅廬的年輕人所不具備的優勢。其實,在政策層面,關乎性別與年齡的就業歧視已經多次被提及。2022年政府工作報告也指出,完善靈活就業社會保障政策,開展新就業形態職業傷害保障試點。堅決防止和糾正性別、年齡等就業歧視,著力解決侵害勞動者合法權益的突出問題。

專家表示,破解“35歲職場門檻”,需要政府及相關部門發揮引導作用,也需要充分發揮用人單位的作用,取消35歲的招聘限制。當然,走出“35歲危機”,個人的努力也不能少。35歲,正是敢做敢當的年齡。35歲的職場人,理應是新時代的弄潮兒。因此,每一個職場人都應告別抱怨、氣餒和失敗,以奮鬥者的姿態去迎接成功。

據上遊新聞、澎湃新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