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鐵站不能逢雨就成“水簾洞”|新京報快評

▲7月16日下午,紹興北站候車廳漏雨,乘客撐傘候車檢票。截圖來自新京報視頻▲7月16日下午,紹興北站候車廳漏雨,乘客撐傘候車檢票。截圖來自新京報視頻

紹興北站又雙叒漏雨了!

據新京報報導,7月16日下午2時50分許,高鐵紹興北站候車廳內多處天花板出現漏雨,不少乘客撐傘從檢票口進站乘車。當晚,上鐵寧波車務段官方微博回應,受強降雨影響,紹興北站站房屋面短時積水超過設計排水量,造成積水超過排水簷溝漏進候車室內。而此前有浙江媒體報導稱,紹興北站曾多次出現漏雨問題。

原本遮風避雨的候車廳,乘客還得撐傘蹚水,這種候車體驗也是“沒誰了”。就在兩個月前,還有乘客反映紹興北站連廊漏水,乘客不得不頂著行李箱跑,而如今雨已經下到了室內。人們不禁要問,這樣的事情為何反複發生?

2013年7月1日正式啟用的紹興北站,建築設計構思源於紹興“水上三絕”的烏篷船。烏篷船本是遮風擋雨的,沒成想以其為靈感設計的高鐵站,卻總是屢屢變成“水簾洞”。一座現代化的高鐵候車廳,基本的防雨功能都不具備,“年年一下暴雨就漏成水簾洞”,無論是設計缺陷,還是質量問題,相關方都該好好徹查整改一番了,“船篷”不能遮不了雨。

南方夏季多雨,且不乏暴雨。這樣的氣候特點,在高鐵站建造之初,自當有所考慮,後期使用出現漏水、積水現象,也該積極查找問題、解決問題,而不能“次次說整改,下雨照樣漏”。顯然,此事並沒有真正引起相關方的重視。

高鐵站候車廳,屬於公共場所。作為公共服務提供者,高鐵站有責任打造溫暖舒適的出行環境,而不能只要面子,不顧裡子。讓拎著大包小包,拖家帶口的旅客,下雨天還要撐傘候車,實在談不上“舒適”。車站“漏雨”,不僅關乎旅客乘車體驗,也有礙高鐵站觀瞻。

無論漏雨原因何在,都不應讓旅客在站內還要淋雨。高鐵紹興北站自身若不能解決問題,也需及時上報情況,並在雨天提前佈置一些擋雨設施,不應坐視漏雨事件持續發生卻“無動於衷”。

近年來,極端天氣頻發,尤其今年以來,受厄爾尼諾現象的影響,多地出現高溫或者暴雨天氣。人人都有麥克風的當下,部分火車站等交通公共場所的服務短板更容易地暴露了出來。比如某小站不到運營時間不開門,旅客不得不在廣場忍受高溫等現象。

無論讓旅客站內淋雨,還是站外忍受高溫,都暴露出,在保障旅客順利出行,優化民眾候車體驗方面,仍需要有關部門進一步提升公共場所服務。

而且,隨著暑期到來,全國多地進入出行高峰期,交通樞紐必將持續承壓,留給“漏雨車站”的時間也不多了。“亡羊補牢,猶未遲也”,該補的補,該改的改,別再讓大雨淹了“烏篷船”。

撰稿/新京報評論員 徐秋穎

編輯/遲道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