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雙減”了,家長也別再糾結“為何不公佈分數”|新京報快評

▲重慶市銅梁區教育委員會答覆關於學生成績家長的知情權問題。圖/重慶網絡問政平台▲重慶市銅梁區教育委員會答覆關於學生成績家長的知情權問題。圖/重慶網絡問政平台

據報導,近日重慶市多位家長在重慶網絡問政平台反映,自己的孩子在上小學,但是學校不公佈學生成績,僅按“ABCD”劃分等級。就此,7月13日,銅梁區教育委員會回覆稱,考試結果不排名、不公佈,不得以考試成績和分數來定義和評價學生,著力克服“唯分數、唯升學”傾向,學校對所有考試均實行等級評價。

事實上,“學生成績僅劃分等級”並非重慶獨有,“雙減”之後,多個省市都轉變了考試管理方式。這也是落實教育部《關於加強義務教育學校考試管理的通知》的要求——全面規範學校考試,讓考試為育人育才服務。

家長不滿學校以等級評價替代公佈成績,居然“告”到了網絡問政平台。不難想像,大概率是家長和學校溝通分數無果後憤而投訴。顯然,“雙減”落地兩年,很多家長還難以適應沒有“成績排名”的考試。

當然,這些投訴的家長,心情可以理解。長期以來的“唯分數論”早已形成思維定式,學校驟然改變成績評價方式,讓家長突然間失去了清晰的標杆和對照。沒有分數排名,就覺得無法知曉孩子在班級乃至年級的精準“定位”,既擔心其他孩子搶跑,也擔憂自家孩子在不知不覺中被淘汰性分化。這本質上,還是教育焦慮在作祟。

這也導致,很多學生反映,“雙減”之後,課業負擔並未明顯減輕,雖然老師留的作業少了,但架不住家長留的多了。這也說明,“雙減”落地的最後一環,仍然繞不開家長教育思維的轉變。家校共育,始終缺一不可。

考試分數排名,之於孩子,到底意味著什麼?“分分必較”導致的“劇場效應”,只會讓孩子徒增壓力,甚至認同“以分數論英雄”的單一評價標準,這不僅違背了素質教育的導向,還可能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

而緩解家長的教育焦慮,一方面,離不開具有“指揮棒”功能的中高考改革,逐漸形成過程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方式;另一方面,還依賴家長對教育的期望和理解真正轉變,認識到教育的長期性和複雜性,幫助孩子找到最合適自身的發展道路。

此外,學校老師也有責任做好家校溝通,讓家長儘可能知曉孩子的學習狀態,幫助其適應“雙減”後新的教育模式,這也是減輕家長教育焦慮的重要途徑之一。

撰稿 /翛然(媒體人)

編輯 / 徐秋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