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錦添在《封神三部曲》中藏了這麼多中國美學|揭秘

2016年,葉錦添(代表作《臥虎藏龍》《夜宴》)正在美國舊金山做歌劇《紅樓夢》時,接到導演烏爾善的一通電話,希望見面聊一部電影。當時,烏爾善也在美國為電影《封神三部曲》考察視效製作公司,籌備電影的前期工作。兩人見面聊了下這部電影后,回到北京又繼續深入溝通,葉錦添對這個中國神話史詩很感興趣,想為中國電影工業探索一種新的可能,於是他決定進組。

葉錦添曾憑藉影片《臥虎藏龍》獲得2001年第73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藝術指導。

明代小說《封神演義》已被改編過多種藝術形式,葉錦添就在想,會不會再有一個新的方法,做個原創性的東西,可以讓觀眾拋開對神話故事的刻板印象,也能吸引全世界的觀眾,讓他們對中國的神話感興趣。他一直在追求一種可能性,用我們自己看待世界的方法和電影語言,尋求中國文化和中國視覺的原創表達。而對於該系列影片中的美學風格是如何搭建,殷壽、妲己等角色的人物造型設定,以及龍德殿、鹿台、崑崙仙境等場景的美術構想,《封神三部曲》的美術指導、人物造型指導葉錦添在接受新京報專訪時,都一一作瞭解答。

【美學設定】殷商青銅結合桑治山水畫和元明道教畫風

「《封神演義》是一代一代人傳下來的,不管是普通老百姓還是受教育水平很高的人,都知道這個故事」,然而,葉錦添在和導演討論這部戲時卻發現很多矛盾的地方。比如,小說原著講述的是3000年前武王伐紂的故事,但小說作者許仲琳生活在明代,書里的很多細節和商朝的系統對應不上。

這就需要葉錦添在美學部分去尋求一個平衡。小說故事是發生在商朝,但電影不可能完全按照商朝的美術風格來做,因為商朝是從部落文化發展而來的,很多士兵都是露著腿,片中的人物形象處理就是個難題,這條路走不通。

「後來我們還是回到觀眾最熟悉的《封神演義》小說中所描述的人物的一些造型」,葉錦添和團隊花了大量的精力,包括與導演到各個博物館考察、大量的資料蒐集、畫氣氛圖,發現從桑治朝到明朝,曾經刻畫過很多不同的神話人物,就從中吸取一些經驗,看他們是如何描述神仙。他還看了以道教人物為主題的絹本白描長卷《八十七神仙卷》,出現了八十七神仙形象。等看到元末明初時期道教水陸畫時,各種神佛的顏色、細節最接近電影的美學系統。葉錦添就引薦了對道教比較熟悉、從事藝術工作的李雲中,做人物造型方面的概念設計,幫他把劇本中有名有姓的100多個人物,全部用道教藝術系統畫了一遍,最後葉錦添在此基礎上變成電影《封神三部曲》的美術風格。

《封神三部曲》的美學分別參考了殷商青銅、桑治山水畫和元明道教水陸畫美學。

葉錦添表示,《封神三部曲》的美學是好幾個朝代綜合起來的,有3000年前殷商的青銅器美學,還有1000年前桑治人的山水畫美學,但是主體其實還是元明時期的道教水陸畫。「我們希望在戲劇上做出一種超現實主義味道,所以這是一個很獨特的,只屬於《封神三部曲》的物理空間」。

導演烏爾善也認為這種美學設定是最合理的,因為《封神三部曲》是一個神話史詩電影,並不是寫實類型,也不是以還原歷史真相為目標,更多的是神話和想像,所以用道教水陸畫文化作為美學基礎,對這部電影來說是最符合類型特點的。

【角色造型】

冷酷饕餮象徵殷壽,妲己服裝暗示慾望變化

整部《封神三部曲》的人物造型在確定好演員之前,基本就已經設計好。比如,殷壽確定由費翔出演前,葉錦添和團隊已經設計好了角色的大部分造型。費翔進組後,好像都不用調整,「他本身很適合這個造型」,葉錦添回憶道。

葉錦添正在為費翔拍造型照。

費翔飾演的殷壽有場登基大典的戲,在人物造型上,葉錦添以最簡單的方式去表達隆重,在殷壽的服裝上加了非常多的手工刺繡,全部都是盤金秀,一點一點盤出來。顏色以白為主,白里泛金。殷壽和薑王后(袁泉飾)的服裝都非常統一,他們把衣服展開來的時候,整個造型都宏大起來,寫實中帶有一種舞台感。

《封神第一部》商王殷壽登基大典造型。

在葉錦添看來,片中所有的場景美術細節,都是為故事和角色服務的。他在跟導演討論時,設定將傳說中的神獸饕餮作為殷壽的一個象徵。在商朝的時候,人們相信神獸這些東西,對饕餮是有敬畏的。圍繞殷壽這個角色,饕餮就變成一種圖騰,美術團隊就將原來是在器皿、服飾上的饕餮紋,轉到建築上。片中好多場景都用了饕餮圖案,包括一些屏風、柱子上都會雕刻著很多冷酷的眼睛,把殷壽陰冷的性格在景里呈現出來,對周圍環境造成一種壓迫感,對於演員表演也是很大的幫助。

對於妲己這個角色的人物造型設計,葉錦添說,以往影視作品中,妲己的造型都是很華麗的,但這次他想往比較真實的方向走。妲己本身是冀州城的一個16歲左右的公主,她目睹了整個家庭被毀滅,最後自殺,被狐妖附體。在葉錦添看來,妲己其實是一個帶有強烈悲劇感的人物。「如果是一個很聰明的狐妖在殷壽旁邊,就沒有什麼想像力,但如果是一個可憐的悲劇公主,為了生存,慢慢與殷壽建立關係,戲劇性就很強了」。

《封神第一部》中,通過妲己青蓮色、粉紅色到朱紅色的服裝顏色,暗示她內心慾望的變化。

在服裝的顏色上,妲己出場穿的是青蓮色,之後過渡到粉紅色,等她在殷壽麵前跳舞的時候,穿的舞服就變成了朱紅色,象徵著她內心慾望的變化。「妲己和殷壽之間的關係也越來越離經叛道,兩個人有點墮落的感覺」。葉錦添說,兩個角色之後衣服的變化會越來越多,《封神三部曲》中兩人各自應該有40套衣服。

【場景設定】

龍德殿突出權力野心,寫實空間加入超現實元素

龍德殿是《封神三部曲》里很重要的場景,是商王殷壽權力、慾望集中的地方。薑子牙向商王殷壽獻寶那場戲就是發生在龍德殿。在電影籌備時,葉錦添和團隊去過河南安陽考察,發現商朝的房子沒有太大,但是要在戲里突出商王殷壽的野心,這個空間必須得大,這樣才能讓觀眾相信這個角色。

龍德殿高約14米,燈光師需要坐5層電梯才上得去。整個場景的搭建曆時4個半月,峰值時有大約200個泥雕、木雕和石雕師傅同時進場。場景沿用上古的那種結構,沒有斗栱,全靠樑柱做的建築,但商朝的房子並沒有這麼大。

《封神三部曲》中龍德殿上猙獰的饕餮雕刻。

龍德殿整體美術風格比較寫實,但葉錦添在寫實空間里推了一些氣氛,加入了一些超現實元素。比如建築的雕刻特別猙獰,好像盯著這個房間。「你看到整個戲的感覺是有很強烈的戲劇感,但又非常寫實」。

「在我的設計里來講,鹿台是一個很奇怪的存在」,葉錦添說,鹿台是商王秘密享樂的地方,它的牆壁非常高,等於用牆壁隔開裡面的花天酒地,就好像在裡面重新搭建了一個天堂。這裏有仙鶴,也有飄蕩的鬼魂,與神仙居住的崑崙山形成一個鮮明比照。鹿台七重天的建築設計,也是在對比道教修行的七重天,只不過這裏是七重享樂的荒誕地方。

《封神第一部》中奢靡的鹿台場景。

龍德殿的氣氛比較嚴肅莊嚴,建築上的饕餮圖案,也是王宮里的獸,但鹿台每個立柱上的神獸妖性很重,整個地方就讓人有一點迷離婆娑的感覺。而摘星閣房間地板都是鏤空的,底下有光透上來,就有非常超現實的感覺。

故事一開始看到鹿台時,妲己已成狐妖。她已經開始用法術來左右著殷壽,乃至整個周圍的環境,葉錦添也在用場景的變化來表達虛跟實的度。而殷壽在慾望的引誘下不斷走向深淵,他的狀態、造型也是與鹿台同步的,從實到虛。

《封神第一部》中縹緲的崑崙山仙境。

在《封神三部曲》中,崑崙山是神仙住的地方,也是道教的神山。葉錦添說,它不是一個寫實的空間,是一個比現實高的世界。整體風格上,葉錦添和團隊參考到中國的北桑治山水畫。它講的是內在精神的反映,等於是畫出來的山,是對原神的理解,把整個世界構成一種能量模式,再把它反射到山上。片中,崑崙山被設定成一個氣的流動體,所有神都是在大地的氣裡面慢慢展現出來,虛景跟實景相互交錯的共同體。在崑崙山上面,它是一個存在的虛景,而在現實的世界是一個實景。神仙活在虛景里,它可以通過某種方法去到實際的時空,就是故事發生的寫實的地方。

新京報記者 滕朝

編輯 黃嘉齡

校對 吳興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