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張、磨煉、平常心……一個新人演員的六年丨對話「蘇妲己」娜然

電影《封神第一部》上映的前20天,娜然飾演的蘇妲己才揭開廬山真面目。為了保持神秘感,在此之前,蘇妲己和飾演者娜然的形象,一直被捂得嚴嚴實實。

從2017年夏天的第一次面試,到電影上映前才揭開面紗,演員娜然為了這個角色蟄伏了六年。導演烏爾善透露,她是最早來劇組參加訓練的,但也是最晚公佈的演員。

娜然是電影《封神第一部》最後一個公佈的演員,卻也是最早一個參加演藝訓練營的演員。 受訪者供圖娜然是電影《封神第一部》最後一個公佈的演員,卻也是最早一個參加演藝訓練營的演員。 受訪者供圖

娜然,是烏爾善從15000人的全球選角資料中海選出來後,又通過1400人的面試,最後選了二十多人進入「封神演藝訓練營」,進行為期六個月的訓練。

為了成為蘇妲己,娜然學習了表演、台詞、舞蹈、古琴、武術等課程,成片中不到一分鐘的舞蹈片段,她花了近兩年的時間去學習。為了創造一個全新的角色,她花了半年時間觀察模仿狐狸的動作形態,每天拍下自己模仿狐狸的影片給導演「交作業」。最終能夠拿下這個角色,完全靠的是她「百分之百的努力」。

面對新京報記者,娜然看起來內心平靜,有一種歷經沉澱的力量。在電影遲遲沒有上映的幾年里,她將時間安排得很充實,用學習武裝自己,讓自己忙起來。她特別喜歡彈古琴,那是一種能讓她心情平靜下來的樂器。烏爾善對她的評價很準確,「一位非常專注,耐得住寂寞的演員」。

學了兩年的舞蹈,只為那一分鐘

2017年夏天,娜然的一位朋友看到《封神三部曲》在全球招募演員,「我朋友說這個項目非常值得,導演很有名,讓我一定要去試試」。她還記得,劇組對女演員的要求大概是:年齡在16歲至22歲之間,有舞蹈基礎。當時的娜然,20歲,平時有健身習慣,喜歡練瑜伽,但舞蹈是零基礎。

第一次面試時,娜然和好多年輕演員來到一棟大樓里,表演老師先分組,每組十到二十人,輪流走進面試房間,去做一些表演練習,考察演員的想像力。「因為太緊張,手腳冰涼,完全不記得是什麼樣的面試,做了什麼練習」。對於那天的面試細節,娜然腦子一片空白。不久後,她又進行了第二輪面試,同樣因為緊張,關於面試的細節記憶彷彿從她大腦中抹去。

兩輪面試後,娜然抱著一顆平常心,覺得即便被刷掉也無所謂,「就是嘗試一下,也沒失去什麼」。然而,她不知道的是,自己已經進入了「妲己」角色的候選名單之列。

2018年初,經過兩輪面試後,娜然成了妲己的候選演員之一,並開始進行集訓。 受訪者供圖2018年初,經過兩輪面試後,娜然成了妲己的候選演員之一,並開始進行集訓。 受訪者供圖

2018年1月1日,娜然進入到「封神演藝訓練營」參加訓練,表演課、台詞課、舞蹈課、古琴課、武術課、體能課……每天從早到晚,持續了六個月。戲中本沒有她騎馬的戲份,但她還是主動上了馬術課,「萬一有呢,但狐狸騎馬有點兒難以想像」,娜然笑著說。

導演烏爾善在接受新京報記者專訪時透露,妲己這個角色當時有四五個演員備選,娜然只是其中之一。後來,有的演員覺得太辛苦主動放棄了,有的演員找到了更好的工作機會,還有的不太適合這個角色,就請她離開了。

的確,長達半年多的訓練,一切都是未知,很可能到頭來也是和角色失之交臂。娜然的心態卻很平靜,她並沒有覺得那半年的訓練是在浪費時間「畢竟可以免費學習,而且都是很好的老師給上課,即使沒有拿到角色也沒關係。反正學到的東西永遠是我自己的,以後去其他項目也能用到」。

問及娜然靠什麼最終拿下妲己這個角色,她的回答很自信:「因為我知道自己很努力,導演給我們的每一個任務,我一定都完成百分之百。可能第一次拿到任務的時候覺得好難,但就算不睡覺也要完成,反正我付出了百分之百的努力」。

而導演烏爾善舉了一個例子,也印證了娜然的努力——她用了近兩年時間學習舞蹈,就是為了最終電影里那不到一分鐘的戲份。

拍攝前每天研究狐狸,給導演「交作業」

在確定娜然出演妲己後,導演烏爾善沒讓她看此前其他版本的詮釋,怕她會有一些對角色的刻板印象。烏爾善希望創造一個比較創新的角色,有一些原創性設定。

妲己是被狐妖附體,但狐妖到底應該什麼樣,在表演上得有一個依據。烏爾善想從狐狸的真實形態里找到塑造狐妖的方式,而不是去演別人已經演過的方向。以往很多狐妖角色演得都比較色情、風騷,但據烏爾善觀察,狐狸沒有那些特點,「那都是人類自己的特點,人們把自己的特點放在了狐妖身上,這是一種錯誤理解」。

在烏爾善看來,狐狸是一種非常聰明敏感的動物,從研究狐狸的生態、生活方式和它的情緒表達上,能找到一種真正塑造狐妖的方法。他覺得這種對於角色的創造性表現,更符合對狐妖的想像。娜然在經過「封神演藝訓練營」的半年訓練後,最終得到了妲己這個角色,烏爾善給她的最重要的一個課程就是研究狐狸,一直到拍攝。

娜然看了各種能找到的關於狐狸的紀錄片,還去了幾次青島的動物園實地觀察狐狸,研究狐狸的生活習性,模仿它們的肢體語言。「我讓同學在酒店房間幫我拍影片,有的時候她同時也在演另一隻狐狸,我們兩個人像狐狸一樣溝通。」娜然說,她每天都要拍影片給導演「交作業」,讓導演和表演老師看看像不像狐狸的形態,哪些地方可以改善,哪些表情或許可以放在某場表演里。

娜然在《封神第一部》中飾演妲己前,並未參考此前的其他演繹版本,而是把更多時間用來觀察和模仿狐狸的習性。

每天觀察狐狸,並練習模仿,娜然很多時候都要處於爬行狀態。時間久了,體力不夠,膝蓋就會蹭到地面。但六個月的觀察訓練後,她也都能感覺到,每次發給導演的影片都有很大進步。

《封神第一部》開場,妲己被九尾狐狸附體後的第一次出場,就是像動物似的爬出來。觀眾馬上就知道,這不是人類。娜然說,這場戲提前排練了很久,狐妖觀察世界的方式是從嗅覺開始的,她一出場就是在地上爬行,用鼻子嗅,聽到質子們的聲音後,就又回到人類的狀態,慢慢地站起來,有些晃晃蕩蕩的,表演都是依照動物的行為特徵設計的。

「《封神》上映前,我沒閑著」

2023年6月29日,電影《封神第一部》發佈了一版預告片和一組海報,娜然飾演的妲己首次亮相。烏爾善說,娜然是最早來劇組訓練,但卻是最晚被公佈的演員。從2017年夏天的第一次面試,到電影上映前才揭開面紗,娜然蟄伏了六年。

「她是一位非常專注,耐得住寂寞的演員。作為女演員,從20歲到現在,大部分時間都留給了我們,非常了不起。你們看完電影就知道,她完成的妲己是超乎想像的」。烏爾善給了娜然很高的評價。

2020年1月,《封神三部曲》全部殺青,之後遇上了疫情,遲遲沒有上映。最初娜然還有點兒著急,想著電影什麼時候能上,後來就是慢慢地等待。「這三年半的時間我沒閑著,一直在學習,有更多時間去準備我的台詞和表演」。娜然很享受這個過程,她將時間安排得很充實,報名找老師上台詞課和表演課,去健身、練拳擊,報各種課程,讓自己忙起來,還拍了一部目前處於保密階段的電影。

得益於飾演妲己前的訓練,如今娜然私下也會彈彈琴,平複心情。 圖片來自其微博得益於飾演妲己前的訓練,如今娜然私下也會彈彈琴,平複心情。 圖片來自其微博

在《封神三部曲》劇組的時候,娜然學習過古琴,從此就喜歡上了,在第二部和第三部中會有她彈古琴的戲份。電影殺青後,她一直與教她古琴的老師保持聯繫,還去看過老師的演出。最近,娜然又重新學習起了古琴,「我現在把彈古琴當作冥想,能安撫我的心境。心情很糟糕的時候就去彈古琴,越彈越不好聽,所以我就必須把心情平靜下來。」

平時娜然也喜歡宅在家裡看電影、看電視劇、看書、健身,「我想在每個方面都提升自己,好多東西就要嘗試一下」。

對 話

娜然:21歲時的我,更接近妲己

新京報:在「封神演藝訓練營」訓練的課程中,哪些對你來說是有難度的?

娜然:當時覺得是舞蹈和台詞。舞蹈我是從零開始學的,起初看老師跳,覺得很好看,後來自己試了一下,覺得太難了。但還是堅持每天去練,老師們也很耐性地教我。片中有一場舞蹈戲,有比較難的動作,需要身體有一定柔軟度,一開始沒想到我的身體也會那麼軟,差不多練了一年多後,我發現其實我的身體也可以。

戲中我的台詞不多,但必須說得非常標準,所以花了很長時間練習。成片中的對白都是我的原聲台詞,後期我在錄音棚錄了大概一週時間。雖然台詞對我來說,現在也是有難度的,但我一直在充實自己,找老師上表演課。

新京報:2016年你出演了周杰倫的歌曲《告白氣球》MV,當時是什麼機緣?

娜然:我當時做模特,經理人收到一個面試在招演員,我就去報名了。可能看我的表演還可以,比較自然,拍攝也比較簡單,就拍了一天。但如果是現在,我從比較專業的演員角度來思考,肯定會演得更好。

娜然早年曾出演過周杰倫的歌曲《告白氣球》MV。 受訪者供圖娜然早年曾出演過周杰倫的歌曲《告白氣球》MV。 受訪者供圖

新京報:你現在再回頭看四年前演的蘇妲己,覺得現在會演得更好嗎?

娜然:小說中蘇妲己進王宮時的年齡是16歲,我拍這部戲時21歲,比較接近角色年齡。狐妖的想法比較簡單,很單純,我當時那個年齡的表情神態也更接近角色。

新京報:片中你和費翔老師對手戲最多,合作下來感受如何?

娜然:我非常感謝費翔老師,他人非常好,是一個紳士,一直在鼓勵我,要相信自己。在片場,他會分享他在表演和生活中的經歷,整個拍攝過程非常開心。他知道我是第一次演戲會緊張,就經常逗我笑。現場電影的紀錄片跟拍團隊應該拍到了我很多大笑的場景。

新京報:第一次在大銀幕上看到自己的形像是什麼感覺?

娜然:我覺得每個角色都很突出。我們都是這個龐大項目的一部分,裡面還有我的朋友,我們一起在「封神演藝訓練營」訓練,到現在一直保持著聯繫,如果有時間就一起見面聚一聚,所以在大銀幕上看到他們也替他們高興。

新京報:《封神第一部》上映後,應該會有很多機會找到你,對於之後有沒有什麼計劃?

娜然:我現在表演經驗不多,想認真地看每個劇本,每個角色都想嘗試,角色適合的話,就會抓住機會。

新京報記者 滕朝

首席編輯 吳冬妮

校對 劉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