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大運村設計總負責人鍾鵬:大運村有著“可持續、綠色、開放”的標籤|封面專訪

封面新聞記者 楊霽月 圖源受訪者

設計師名片

鍾鵬,中國建築西南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副總建築師。國家一級註冊建築師,教授級高級工程師,中國建築學會建築師分會理事。

長期從事建築設計,曾主持設計的項目包括綿陽博物館新館、天府新區政務服務中心、成都獨角獸島園區、中科院成都園區、成都大運村等,設計作品多次榮獲國家及行業獎。致力於綠色低碳研究以來,參與多項城市更新和既有建築改造利用行業標準製定及課題研究。

鍾鵬

成都第31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將於7月28日至8月8日舉行,運動員生活居住的大運村坐落在成都大學校園內,遵循“綠色、智慧、活力、共享”理念,依託成都大學校園建設、改造而成。建設始於2019年5月,項目已於2021年3月完成交驗,建設完畢後為學校新增約40萬平米的教學、行政、生活用房。占地面積約80萬平方米的大運村,能容納約11000人入住。

大運村

7月22日,成都大運村正式開村,迎接各代表團入住。封面新聞記者專訪了中國建築西南設計研究院副總建築師、大運村設計總負責人鍾鵬,他用了“可持續、綠色、開放”來形容大運村的建設,希望向世界傳遞環保理念。

據悉,大運村的建設是基於校園既有建築的改造利用和服務設施的新增,而新增的這一部分也是在賽後會轉變為學校師生使用的教學和生活的場所。

生活服務中心

從設計師的環境觀、生態觀的角度,鍾鵬談道:“這片區域是淺丘陵地貌,原始的地形就有很多小土坡,我們現在新建的建築就是放在小土坡上的。”他表示,從經濟角度看,減少土方量能直接做到節省。但同時,對原始地貌的破壞也減少了,建築跟自然環境的融洽度會更高。

以大運村的生活服務中心為例,鍾鵬說這裏也被稱為“冷巷”。這是利用文丘里效應,通過引導自然風、提高通道中的風速來達到降溫效果。總面積1400平方米的建築,不用使用空調,就完全能用自然風來保證室內的舒適度。“如果這個地方做成封閉式的,需要開空調的話,一年需要耗費7萬度電,所以在這方面我們就做到了綠色節能。”

冷巷

除了採風的考量,採光的設計也頗有講究。四川非常有特色的居住形態川西林盤,以及在四川人眼裡非常親切的植物竹子,也被納入構想。鍾鵬說:“我們在設計‘冷巷’的時候,屋頂是天窗設計,自然光可以進來,我們用了像竹編一樣交織的金屬構架,陽光正好時,散下來斑駁的陰影,看起來就會像是走在竹林間,這是我們有意而為,希望當你走在這條巷子裡時,你能擁有對川西林盤的一些聯想。”

採光設計

鍾鵬認為,整個大運村最重要的是“可持續、綠色、開放”。“可持續”是指除了為大運會服務的兩個星期,這些建築和設施還能被可持續利用,它是可以被改造、以適應新的需求的。“隨著時間的推移,今天的我們可能無法想像未來的校園師生怎麼去使用這些空間,所以現在建造的這些空間,是需要具備在未來被改造的可能性的。”

記者注意到,從總體規劃來看,有一些公共建築將來是對市民開放的。更特別的一點,體現在這些建築沒有主門廳,不論是從北門還是南門進入,甚至是從中間穿過,就像行走在室外的街道一樣,人們可以自由自在地穿梭。鍾鵬解釋,街道是交往的空間,沒有起點和終點。“我們把街道空間的開放性運用在這些建築形態里,這有很多個出入口,大家可以自由穿行,這就是我們對開放的表達,容納更多可能性。”

從2018年開始規劃設計,鍾鵬與設計團隊幾乎一週就要去成都大學2~3次,站在一個個土坡上去想像,未來大運會如何使用,未來師生又如何使用,把腦袋里想像的模型投到現場去,一次次驗證。如今,大運村正式投入使用,鍾鵬低調欣喜地告訴記者,看見大運村完美地呈現,有一種很滿足的感覺,但同時也希望,能把綠色環保等設計理念,傳遞給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