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淤疏濬後儲水量翻幾番 四川內江高新區楠橋村不再“渴”

封面新聞記者 賈嬌

這段時間,對四川內江高新區高橋街道楠橋村支部書記文胡雷來說,最牽掛的是流經村里的楠橋溪。

“原來沒有清淤疏濬之前,整個河道最大儲水量只有5000立方米,這幾天剛好下了雨,河道的儲水量最少都有25000立方米,河道兩邊輻射的農田面積有200多畝,農業灌溉完全能夠得到滿足。”8月1日下午,在楠橋村1組,文胡雷再次對楠橋溪儲水情況進行查看。

如今的楠橋溪

楠橋溪全長2.5公里,楠橋村靠水而居。文胡雷告訴記者,近年來,由於乾旱少雨,又因河道年久失修,楠橋溪淤泥堆積,沿河兩岸輻射的土地基本沒收成,改變迫在眉睫。

按照內江市委八屆五次全會作出的“美鄉優城”決策部署,今年內江高新區大力實施農村面貌改善行動,2023年將全面完成高橋街道7個村(社區)農村面貌改善任務。楠橋村抓住機會,下定決心清淤疏濬。

如今,楠橋溪的清淤疏濬工作已告一段落。得益於最近的幾場雨,楠橋溪蓄了不少水。當日下午,村民劉玉梅拿著一把蒲扇來到溪邊散步。“我嫁到楠橋村近40年,從來沒看到河裡面有這麼多水。”順著她手指的方向,在她身後,往日淤泥堆積、河道狹窄的舊顏已不複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一條潺潺的小溪。

劉玉梅還清晰地記得,7月28日晚,楠橋村整夜大雨。次日一早,看著河道已蓄滿水,大家都笑逐顏開。

“我們一家人一共有5畝多土地,在楠橋溪邊有2畝左右。這一兩年天干,河道里沒有水,最嚴重的時候甚至都有裂縫了,莊稼受到影響,今年收了油菜種下的玉米長勢就不好。”對劉玉梅來說,每年一到種莊稼的時節,是她最犯愁的時候了,現在她可以安心在8月種油菜,灌溉用水也不用愁了。

文胡雷也深有感觸,得益於農村面貌改善行動,有了資金,清淤疏濬工作終於可以推進,但還是費了一番周折。

正在對楠橋溪清淤(受訪者供圖)正在對楠橋溪清淤(受訪者供圖)

“整體是非常順利,有個別老百姓不理解。”說起今年6月開始挖河清淤時,文胡雷向記者透露,並不是所有村民都積極響應,“因為挖河要將河裡的淤泥挖起來鋪到岸邊的地裡,剛好老百姓又在地裡種了莊稼,如玉米、紅薯、水稻,這就會對老百姓造成一定損失。”

文胡雷認為,歸根結底還是老百姓不清楚這樣做會有什麼好處,通過反複跟老百姓做工作、講道理,最終大家都同意了。

“我今年種的玉米,現在地裡堆滿了淤泥,就沒得收成了,但是損失一點也不要緊。”一旁的村民彭文光告訴記者,他今年70歲,還要堅持種莊稼,如今有了水,他只需要考慮下一季種什麼,“現在看來,挖河清淤是長久之計。”

“開頭難,後頭就好了。”文胡雷明顯感覺到,“老百姓心裡是實打實的高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