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完《古相思曲》後,郭迦南學會了用眼睛「說話」|演員新勢力

《古相思曲》是今年夏天的高口碑劇集,郭迦南在其中飾演男主角沈不言。原本這個角色的第一人選並不是郭迦南,他最終通過試戲得到了這個角色。郭迦南最初並沒想過要把沈不言的前期演出喜劇效果,「這是導演的建議和想法,他覺得既然是虐戀,前面越輕鬆後來的反差才會越大。」角色在劇集中的成長,也帶給郭迦南很大的觸動,「拍完這部戲,在表演上我有很大的進步,我覺得我學會了用更多眼神的東西去演戲。」郭迦南也會看大家對他的意見和建議,「大家對我表演的評價我都看到了,會吸取和改正,在後面的角色中改進和成長。」

郭迦南。 受訪者供圖郭迦南。 受訪者供圖

郭迦南

出生日期:1998年6月18日

畢業學校:重慶大學美視電影學院

代表作品:《古相思曲》《公訴》《沉默不語的顧小姐》《老九門之青山海棠》

沈不言不同階段的細節有所區分

《古相思曲》尋找男主角的人選時,最初是看中了郭迦南同公司的其他男演員,但當時那位演員已經有其他工作,經理人便把郭迦南推薦給了導演。錄了試戲片段,導演看過後覺得不錯,兩人約在北京見了一面,於是就有了後續的合作。郭迦南還特意去看了導演的影片帳號,「導演的作品都特別能讓我共情,而且我看導演把人都拍得特別好看,我心裡非常期待。」

開拍前,郭迦南也做了一系列準備,「我會看對手戲演員之前的作品,看導演的作品,包括找一些同類型人設的作品去看。」劇中男主沈不言有些文弱,劇情也是比較「虐」的風格,所以郭迦南特意參考了《鶴唳華亭》中羅晉的形象。看完劇本,郭迦南與導演交流了一番,原本沈不言的前期,郭迦南設想的表演方式和現在不同,但導演希望劇情前期不要太壓抑,「導演覺得劇情應該像彈簧,前期先壓下去,後期鬆手才能彈起來,要給劇情一些張力。」郭迦南也很讚同導演的想法,於是就有了現在看到的前期輕鬆、帶點喜劇色彩的沈不言。

為了更準確的塑造人物,郭迦南給沈不言分了不同階段,比如沈不言的前期,他作為一個現代人穿越到了古代,他走路的樣子和儀態都很隨意,而到了後期,他已經慢慢融入到那個朝代裡面了,他的儀態就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包括他最後一次穿越,雖然穿著現代人的衣服,遇到了還是孩童的陸鳶,但是沈不言蹲下來說話、吸氣、走路其實都是古代人的感覺。」

沈不言在後期性格發生變化。 圖來自受訪者微博

很多戲份都是現場討論而成

郭迦南自己最喜歡沈不言後期的沉穩和釋懷,「他明明知道一切,但是他沒有去嘗試改變,他釋懷了,選擇去尊重。」郭迦南說,他能感受到沈不言隱忍的痛苦,所以他也很珍惜沈不言前期一無所知的時候,「因為一無所知,所以他是快樂的,而且對一切都非常感興趣。」

劇中有很多呈現其實是現場臨時碰撞出來的,「導演很尊重演員的想法,會在編劇不大動的基礎上,讓大家去發揮。」郭迦南說。比如在軍營中,陸時把劍架在沈不言脖子上那場戲就是大家臨時商量出來的,「一開始兩個人就是站著說話,後來大家都覺得應該加點東西,然後我就拿了一個小棍,在地圖前指手畫腳,他坐著喝水,這些都是現討論出來的。」

讓郭迦南印象很深的還有一場騎馬的戲,劇中的設定是沈不言不會騎馬,女主「美女救英雄」。生活中的郭迦南不但會騎馬,而且還很喜歡騎馬,他要演一個不會騎馬的人,還要演出慌亂無措的樣子,很多小表情和小動作他都特別去琢磨:「那場戲我們是實景拍攝,我讓自己一直亂晃。那天天氣很好,山裡的風景也很好,陽光透過樹葉打在臉上,那種感覺特別的好,我印象非常深。」郭迦南迴憶到。

《古相思曲》拍攝現場花絮。 圖來自受訪者微博

每一部作品中都能學到表演知識

高中時期的郭迦南是個理科生,他從來沒想過自己會成為演員,直到班上有同學去上表演課,他湊熱鬧跟著去旁聽,沒想到有了興趣。後來郭迦南跟父母爭取了很久,家裡人才開始支持他去上表演課,就這樣郭迦南大學報考了表演專業,藝考前還和同學去參加了《明日之子》的選拔,「體驗了一把之後,認清唱跳終究不適合自己,我還是演戲吧。」郭迦南笑著說。

大一那年,劇組去學校里選演員,郭迦南被選中,他很嚮往去拍戲,「學校和老師原本是不同意的,後來班主任特批假,我才能去拍。」第一次拍戲,郭迦南發現現場和自己想像的太不一樣了,那是一個青春校園題材的電影,郭迦南還記得他們一場打籃球的戲,整整拍了一天。「那時候我才知道,原來拍戲真的是很辛苦,而且一場戲拍起來很複雜,要拍那麼多遍,並不是想當然的隨便打打球就好了。」就這樣,電影雖然拍完了,但是劇組超期,郭迦南迴到學校時已經超出了請假的時間,再加上剛剛體驗了拍戲的過程,給了郭迦南很大的鼓勵,於是他決定幹脆休學一年去北京闖蕩,找找機會。

來到北京後,更多和自己想像中不一樣的事情發生了,「當時我心氣很高,以為拍完一部電影之後會有很多戲找過來,結果我到北京後,有快一年的時間沒接到戲。」第二年,郭迦南迴到學校繼續讀書,隨後出演了《山河令》《老九門之青山海棠》《關於唐醫生的一切》《公訴》等影視劇作品。在這個過程中,郭迦南也不斷髮現自己的問題,然後修正、進步。他還記得剛開始拍戲的時候,曾被一個導演輕輕踢了一下屁股,問他看劇本了嗎?「我覺得表演還是要多實踐,多學習,找到適合自己的表演方式。」

郭迦南在《公訴》中飾演韓軒。 圖來自受訪者微博

對於郭迦南來說,每一部作品中,他都會學到一些對錶演有用的知識,比如拍完《古相思曲》後,他覺得自己更會靠眼睛「說話」了:「我也會看大家對我的評價和反饋,比如有人覺得看我的時候比較跳戲,一點都不像古代人。挺有道理的,我可能在找現代人的感覺時,有點放大這種效果了,這些對於我下次塑造角色很有幫助。」

新京報記者 張坤玉

編輯 田偲妮

校對 李立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