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正推動放寬廣州、深圳限牌,上海已增加投放:汽車限購將如何再鬆綁

近日,優化汽車限購措施在促消費政策中被接連提及,或將為車市帶來“及時雨”。

7月21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財政部等13個部門聯名印發《關於促進汽車消費的若干措施》的通知。其中提出,優化汽車限購管理政策。鼓勵限購地區儘早下達全年購車指標,實施城區、郊區指標差異化政策,因地製宜增加年度購車指標投放。

國家發展改革委就業司副司長常鐵威在新聞發佈會上表示:“今年以來,我們積極協調有關限購地區,結合實際,鼓勵因地製宜增加年度的購車指標投放,實施城區、郊區指標的差異化政策,儘早下達全年購車指標,加快投放的進度,更好滿足居民的汽車購買出行需求。”

7月31日,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國家發展改革委《關於恢復和擴大消費的措施》。其中明確指出,優化汽車購買使用管理。各地區不得新增汽車限購措施,已實施限購的地區因地製宜優化汽車限購措施。

8月1日,據深圳商報消息,廣東省商務廳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廣東正推動放寬廣州、深圳“限牌”;支持廣州、深圳等汽車大市實施購車補貼、以舊換新,擴大新能源車銷量。

8省市對汽車限購,已有城市增加指標放寬限購

汽車限購政策往往通過限制牌照購買來執行。目前國內對汽車進行限購的地區有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天津、杭州、石家莊、海南8個省市。在上述限購城市購車,市民要先通過搖號或拍牌的方式獲取牌照指標。

中國最早的汽車限購政策始於上海。1994年,上海開始對中心城區新增私家車額度進行限制,對車牌進行拍賣。不過大規模限購則是從北京開始。2010年底,北京市政府公佈《北京市小客車數量調控暫行規定》實施細則,北京正式進入汽車限購時代。

此前,汽車限購城市的名單上還有貴陽。貴陽自2011年開始實行汽車限購政策,2019年9月10日,貴陽市人民政府宣佈廢止政府規章《貴陽市小客車號牌管理暫行規定》,正式取消搖號購車政策,成為全國汽車限購城市中首個完全解除限購的城市。

其他城市在汽車促消費的政策推動下,也會通過在一定時期內增加指標,放寬汽車限購政策。

上海在2022年年內新增非營業性客車牌照額度4萬個。廣州和深圳兩個城市已經多次在汽車促消費活動中加大指標投放力度。例如在去年5-6月期間,深圳在原有基礎上增加1萬個購車指標,廣州增加3萬個購車指標。

據廣東發佈,今年4月,深圳發佈綠牌指標個人申請條件調整的公告,非深戶可持居住證直接申請綠牌,對社保不做要求。

限購政策出台最直接的因素就是治理城市交通擁堵和空氣汙染問題,但對於限購城市的“無車族”來說並不友好。

“從大學畢業開始搖號,現在孩子都會打醬油了,也沒搖上。”北京市民吳先生對澎湃新聞記者表示,北京市實施汽車限購搖號政策的初衷是控製汽車保有量、緩解交通擁堵,但十餘年後,北京市汽車保有量全國第一,像他一樣的剛需家庭只能“望車興歎”。

消費者的購車需求因限購政策而被抑製,因此不少業內人士都呼籲取消汽車限購政策,相關部門在近年來也多次發文鼓勵地方優化限購政策、增加指標投放等。

為汽車限購鬆綁:從購買管理到使用管理

汽車行業產出規模大、產業鏈帶動效應廣、就業崗位需求高,是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產業。此外,汽車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具有乘數效應,還會帶動其他領域的消費。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付炳鋒在2023中國汽車論壇上表示,結合全球汽車發達國家的曆程判斷,預計中國汽車內需消費的頂峰大約為4000萬輛/年,長期來看我國汽車市場還有很大增長空間。與此同時,業內普遍預期,今年汽車市場整體規模相較2022年不會有明顯增長。

為汽車限購鬆綁將是車市的一場“及時雨”。招商證券在研報中提出,放寬汽車限購政策的目的是充分釋放消費潛力,放鬆限購是一種政策成本低、見效快的刺激手段。

全國人大代表,廣汽集團黨委副書記、總經理馮興亞曾在今年3月提出,我國多個大型城市已實行汽車限購政策多年,對最具購買力的消費市場客觀上形成了需求壓製。在環保理念逐步深入人心、汽車消費趨於理性且亟需拉動內需的當下,通過對限購政策進行優化,有限度地釋放部分大城市購車需求具有可行性。

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認為,放開限購能有效促進消費潛力,尤其是部分限購導致城市汽車保有量嚴重落後的城市,汽車消費有較大消費增長空間。

乘聯會統計數據顯示,2022年全國有84個城市的汽車保有量超過百萬輛,同比增加5個城市,其中6個限購城市,分別為北京、上海、杭州、廣州、深圳、天津。其中,保有量為300-400萬輛的共13個城市,其中深圳、杭州、廣州、天津4個限購;400-500萬輛的4個城市,蘇州、鄭州、西安、武漢均不限購;500-600萬輛的城市有成都、重慶、上海,其中僅上海限購;600萬輛以上的1個城市是北京。

乘聯會研究發現,限購城市的銷售結構是主城區的銷售比例偏高。由於有錢才有車,限購城市的主城區車輛占比較限購初期明顯提升,這與限購初衷不一致。

此外,深圳、天津、杭州三個城市的汽車保有量都位於全國保有量前8名之外,保有水平有提升空間,尤其是杭州與寧波的城市地位差距大,但保有量相近。因此,崔東樹認為,目前低於400萬汽車保有量的限購城市,應該放開私車限購。

除針對性的放開限購之外,從購買管理到使用管理的轉變,是近年來政策發展的重要方向。

加速由購車管理向用車管理轉變這一精神已多次被提及。2020年公佈的《中共中央關於製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中,就提到了“推動汽車等消費品由購買管理向使用管理轉變”。

“使用管理上被我們提的比較多的其實就是‘擁堵費’,學習新加坡和倫敦,向進入市區主幹道路的車輛徵收擁堵費,提了很多年,但暫時不好落地。”某汽車流通行業專家對記者表示,使用管理涉及很高的城市管理水平,要兼顧效率和公平,尤其要注意被國外使用最廣的收費方式可能變為“為富裕群體開綠燈”。因此,要轉變為使用管理,甚至最終放開限購,都尚需時日。不過他補充說,從購買管理轉向使用管理是明確方向,隨著智能汽車、智慧交通的發展,汽車使用管理的條件也正在逐漸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