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中國調研行·長江篇丨清華大學博士團:科研助力長江源人與野生動物和諧共生

新華社西寧8月10日電 題:清華大學博士團:科研助力長江源人與野生動物和諧共生

新華社記者周盛盛、李彥南

這個暑假,薛博元將自己的實驗室從清華園「搬」到了長江源頭。

24歲的薛博元是清華大學環境學院的博士研究生。這個暑假,由他和另外4名同學組成的清華大學博士團來到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長江源園區管委會治多管理處,開展實地科學考察與研究。

三江源地區擁有冰川、草原、戈壁、沙漠,這些形態各異的地質類型孕育了雪豹、藏羚羊、野犛牛等珍稀野生動物。來到三江源後,薛博元第一次被三江源廣袤的土地和種類繁多的野生動物所震撼。

「生活在這片雪域高原的野生動物才是三江源真正的主人,我們只是來它們的領地作客。」薛博元感慨道。

7月28日,清華大學環境學院博士研究生薛博元在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治多縣開展野外考察。新華社記者周盛盛 攝

除了來長江源開展實地考察與野外研究,這支博士團還有一個重要目的:對三江源地區存在的「熊患」問題開展深入調查,並探索可行性解決之道。

自三江源國家公園開始試點建設以來,當地加大對珍稀野生動物的保護力度,部分地區棕熊數量急劇增加。但同時,一些地區出現棕熊闖入牧民家,破壞牧民財產的現象,「人熊衝突」成為當地社會治理與生態保護中面臨的一個難題。

據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曲麻萊縣葉格鄉紅旗村黨支部書記鬧布才讓介紹,截至目前,村里已有65戶牧民家遭遇棕熊破壞。

「以前,我一個人就能出去放牧。但是現在山上棕熊也多,必須幾個人一起上山,不然很危險。」牧民羅開告訴記者。

經過一個多月的走訪調查,博士團研究發現:以玉樹藏族自治州治多縣為例,適合棕熊覓食活動的區域與村落等人口聚集的區域環境條件趨同,人熊共用生存空間的重合度較高,而每年6至8月是棕熊肇事高發期。

7月28日,清華大學博士團成員在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長江源園區管委會治多管理處進行學術研討。新華社記者李彥南 攝

「其實,這個問題並不是無解,我們可以利用紅外相機等監測設備對棕熊進行物種監測,從而掌握它們的行動軌跡;同時在牧民房子周圍修建圍欄。」團隊的博士生陳傑皓說,試驗效果明顯,加了圍欄的村民家裡沒有再遭到棕熊攻擊。

如何利用現代化科技手段,促進三江源地區人與野生動物和諧共生,是博士團關注的課題。

7月28日,清華大學博士團成員在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治多縣開展野外考察。新華社記者李彥南 攝

在野外考察途中,陳傑皓經常邂逅野犛牛、藏羚羊、黑頸鶴等野生動物。他發現,這些「高原精靈」遇到人類,也不會受到驚擾。「三江源是我們的共同家園,只要我們願意去重視、保護這些野生動物,人與動物就能和諧相處。」陳傑皓說。

清華大學生態學博士研究生王鈺宸一直對三江源地區有著強烈的好奇和嚮往。來到三江源後,他更深刻體會到江河之源的美麗與靈動。

「三江源地區的生活條件確實很艱苦。」但同時,王鈺宸也發現許多專屬於高原的浪漫,「三江源地區的星星很多,雲朵也很漂亮。在我眼中,這片土地格外動人。」

(本文來自於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