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現EG.5變異株?專家:我國尚無需擔心新一輪疫情
(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 徐詩瑜)據聯合國新聞中心8月10日消息,世界衛生組織最新發佈的初步風險評估報告顯示,新冠變異株EG.5及其亞譜系列在美洲、歐洲及西太平洋地區的新冠變異株中增長最快,被列為「需要留意的變異株」,不過,初步評估,其風險級別仍為「低」級別。
「基因組序列分析表明,變異株EG.5仍屬於奧密克戎變異株家族的一員,其對人的毒力沒有增強,但免疫逃逸和感染細胞的能力更強,因此其傳播範圍相對較大。」南方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生物安全研究中心主任趙衛告訴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總體來看,變異株EG.5造成的危害在可控的範圍內,我國尚不需要擔心EG.5可能帶來的新一輪疫情影響。
「從世界衛生組織與美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公佈的數據看,與過去三年發現的新冠毒株相比,目前暫無證據表明新冠變異株EG.5有更強的致病性,公眾無須過度擔心。」中南大學湘雅公共衛生學院院長胡國清在接受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採訪時表示,地方疾控中心只需按國家衛健委的要求開展工作即可,國家層面需要密切關注該變異株的發展態勢。
世界衛生組織表示,從全球來看,EG.5相較於其他流行的變異株有著顯著的增長優勢,其感染佔比從6月19日到25日這一週的7.6%增至7月17日到23日這一週的17.5%。同一時期,EG.5在中國的流行率從24.7%上升至45%,在美國與南韓也分別達到了12.8%和19.3%。
南方科技大學公共衛生及應急管理學院流行病學教授魏晟介紹,我國現階段已經建立了多個監測系統來檢測新冠病毒變異株在人群中的流行情況,例如我們從哨點醫院收治的病例采樣進行病毒測序來監測變異株的狀況,通過醫院報告的病例來瞭解新冠病毒的致病性,也可以通過污水病毒監測等工作收集病毒在人群中流行的信息,並評估其影響。從現有的數據來看,新的變異株的致病性並沒有造成顯著的影響,因此個人層面除了日常的注重個人衛生習慣外,無需過度擔心。
趙衛表示,我國公共衛生機構仍需要持續開展新冠症狀監測,尤其是觀察統計變異株EG.5感染者的症狀。一旦發現重症率和病死率上升,或伴有新的臨床症狀,應及時提升防控級別,儘可能在早期降低變異株的傳播和擴散水平。官方應對公共衛生機構的監測結果中的重大變化組織研判,及時通報。個人尚無需擔心變異株EG.5的影響,可以適當關注官方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