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公廁悄悄大變樣!能不能24小時開放?

小小的公廁,體現著大大的民生關懷。一段扶手、一處坡道、一個SOS按鈕、一座兒童洗手盆,都體現著政府部門關注老人和兒童需求的匠心、細心、巧心。

今年,上海市委、市政府將“環衛公廁適老化適幼化改造”列為為民辦實事項目,要求完成200座環衛公廁適老化適幼化改造,目前全市已累計完成近100座

改造後的公廁,

增設了什麼設施?

怎樣確定點位?

如何徵詢民意?

不妨來聽聽公廁改造背後的小故事。

01

哪怕高1釐米 門檻也要改坡道

在靜安區中興公園的兒童樂園邊,一座改造一新的公廁已投入使用。

昨天(8月10日)記者看到,公廁共有4個第三衛生間,均配備適合孩子使用的高低洗手盆、兒童坐便器、摺疊式兒童安全座椅,台盆和坐便器邊都裝上了扶手及緊急按鈕。

母嬰室中更是溫馨,溫奶器、紙尿褲專用容器、摺疊尿布台等一應俱全。

管理室中,還貼心地配有輪椅、助步器及老人手杖“三件套”。

中興公園的兒童樂園邊,一座改造一新的公廁已投入使用。公廁做了一系列適老化適幼化改造

中興公園公廁里,母嬰室中佈置溫馨,溫奶器、紙尿褲專用容器、摺疊尿布台等一應俱全

細節中,處處體現著“適老適幼”。

台盆所有尖角都裝上了軟矽膠防撞貼,防止兒童撞傷。

適合老年人使用的坐廁從最裡面調整到靠近出入口處,減少老人行走距離。

廁間安裝計時提醒系統,使用時間太長將語音提醒。

就連原本高低落差僅一兩釐米的門檻,也在改造中被磨成了平滑的斜坡,因為“哪怕一釐米的落差,也可能增加老人絆倒的風險”。

保潔員王梅蓉告訴記者,這個公廁客流量大,平時每天約1500人次使用,週末更達1700人次。“這裏靠近兒童樂園,使用者中老人孩子至少占70%。今年4月改造好之後,大家都說高低台盆和寶寶座椅很方便,緊急按鈕也在危急時刻派得上用場。”她說。

公廁共有4個第三衛生間,四周都設有扶手

靜安區綠化市容局環衛管理科科長曹倩介紹,上半年區內已對16座公廁進行適老適幼化改造,包括靜安雕塑公園、南陽路、上海火車站、平順路等處,超額完成全年目標。“我們對於各公廁的使用群體做過排摸,確定了首批改造的公廁名單。比如平順路公廁旁邊是街道社區衛生中心,平時老人多。又如靜安雕塑公園內有上海自然博物館,來玩的孩子特別多。共康四村是個大型小區,60歲以上老人占比高。”曹倩表示,下半年的公廁改造點位還在排摸中,後續將進一步覆蓋推廣適老適幼化改造。

02

改方案設單間 24小時開放

而在徐彙區肇嘉浜路天平路路口,一座“高顏值”低碳環保型公廁掩映在綠化帶中,6月已投入使用,這也是區內首座適老適幼化樣板公廁。公廁採用綠白相間的配色,融入城市綠道中,內部用純白小方磚搭配通透玻璃窗,看上去輕盈通透建築主體採用傳統的氣樓結構和鏤空百葉,既增強通風、高效除臭,又保證了採光。同時,頂端還配置太陽能光伏板,為公廁提供電力。

徐彙區肇嘉浜路天平路路口,一座“高顏值”低碳環保型公廁掩映在綠化帶中

適老適幼化改造方面,除了在每個廁間加裝扶手、改造台盆、將無障礙廁間提升為第三衛生間等“標準動作”外,這座公廁最大的亮點在於一個設計巧妙的“通用廁間”。

徐彙區這座低碳環保型公廁每個廁間加裝扶手、改造台盆等,將無障礙廁間提升為第三衛生間

第三衛生間內,台盆和便器旁邊都裝上了扶手及緊急按鈕

廁間兩邊均有門,白天將外門封閉、內門打開,與普通廁間無異。夜晚公廁關閉後,通用廁間的外門打開、內門封閉,就是一個24小時開放的獨立廁間。同時,外牆亮起燈光,廁間上方指示燈也亮起,為夜歸者提供方便。

設計巧妙的“通用廁間”

為什麼這樣設計?其實是經過了需求排摸和民意徵詢。公廁北臨徐家彙公園,處於徐家彙核心商圈、辦公商務住宅圈的交會處,一路之隔的公交站點有9條線路經過,人流量較大。夜晚周邊商場打烊後,逛街、夜跑、等車的市民,都會到這邊來尋找廁所。“改造前,每天晚上關門時,都會有一兩個人急匆匆趕來上廁所。”保潔員張培妹回憶道。

徐彙區市容環境衛生管理中心設施建設管理科章嫣表示,改造前曾在徐家彙公園和公交站點發放問卷調查,約20%的受訪者希望這座公廁能24小時開放。為此,管理部門特地更改了方案初稿,將一個女廁位設計成24小時開放的獨立空間,男女均可使用。“下一步,我們考慮通過紅外感應裝置等技術,統計夜晚使用的人數,為今後精準分析提供數據支撐。”她說。

03

徵詢居民意見 排摸首批點位

哪些公廁需要進行適老適幼化改造?並不是管理部門“拍腦袋”決定,而是經過實地調研。市質監中心公廁管理科副科長宋剛表示,各區先期進行排摸,優先選擇公園綠地、大型商圈、學校醫院門口等市民確有需求的點位。

“在浦東、楊浦等區都有案例,改造前先聯繫周邊居委會邀請居民開意見徵詢會,發現市民需求普遍比我們預期的更強烈。比如楊浦區控江路西小洋浜12弄9號北公廁,原本方案中只對一個廁間進行適老適幼化改造,但徵詢會上居民提出周邊老年人很多,是否能多改造幾個。我們根據居民心聲,增加了改造數量。”宋剛說。

此外,針對這幾天市民熱議的“公廁24小時開放”話題,管理部門其實也做過調研和探索,並要求在大型商圈、商業街、通宵公交線始末站、在社區中發揮居家功能的公廁、市民反映需求較強烈的公廁等五類區域,優先推進公廁24小時開放及夜間延長開放。

為此,各區進行了壓力測試,排摸夜間使用公廁的人數,在需求量比較大的點位推進24小時開放。開放模式有三種,一是整體24小時開放二是單獨開放一個廁間或第三衛生間三是在不具備物理隔離單間的情況下設置夜間臨時廁所

數據顯示,本市現有環衛公廁近3000座,考慮到安全問題、人員成本、經費問題、發光標識牌更換等因素,目前已實行24小時開放或延長開放(開放時長為17小時至24小時)的公廁共926座,約占總數的31%。其中,已實行24小時開放的有796座,延長開放時間的有130座。

今年,全市計劃推進不少於1000座環衛公廁實現24小時開放或合理延長開放時間。同時,管理部門還考慮對“上海智慧尋廁”小程序進行優化,比如將24小時開放、延長開放的公廁用更醒目的方式標註出來

上海智慧尋廁小程序

圍繞4大類內容 

展開適老適幼改造

據統計,去年上海常住人口2475.89萬人,其中60歲及以上人口占比25%,65歲及以上人口占比18.7%,老年人口已達550萬人。今年,市委、市政府將“環衛公廁適老化適幼化改造”列為為民辦實事項目,要求完成200座環衛公廁適老化適幼化改造。目前全市已累計完成近100座環衛公廁適老化適幼化改造,其中黃浦、靜安、徐彙、浦東為全市第一批完成樣板公廁改造的區

同時,市綠化市容局下發《關於切實做好2023年度環衛公廁適老化適幼化改造的通知》,出台環衛公廁適老化適幼化改造標準和驗收標準(試行),明確適老化適幼化改造可結合無障礙廁間、第三衛生間、通用廁間,確保至少一個獨立廁間滿足老人、兒童如廁需求

改造標準具體項目分為基礎類和提升類。基礎類項目可滿足一般情況下老人、兒童及其他特殊人群如廁要求,是改造和配置的基本內容;提升類項目,各區可根據實際需求選擇,是為滿足不同區域、不同場景、不同群體需求的改造內容。

據悉,本市環衛公廁適老化適幼化改造,主要圍繞通行安全、助力行走、自主如廁、服務優化這4大類、30項內容展開。通行安全方面,包括改造無障礙坡道、移除門檻、拓寬大門、提升視覺觀感度、安裝防撞護角或防撞條、提示標識、地面防滑處理、地面高差處理、改造廁間門等;助力行走方面,包括安裝通行扶手、改進無障礙設施佈局等;如廁體驗方面,包括改造門把手、配置兒童坐便器、安裝便器位扶手、安裝緊急呼叫器、改造衝水設備、改造低位洗手盆、加裝相關輔助設施設備、安裝兒童坐便器坐墊衛生裝置等;服務優化方面,包括加貼標識標誌、安裝托嬰板、安裝兒童安全座椅、配置語音提示功能、設置休息區、配備手杖、配備輪椅或助行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