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災過後,北京門頭溝的古樹還好嗎?

全文1529字,閱讀約需3分鍾 

新京報記者 耿子葉 編輯 張樹婧 校對 朱名恬

近期,門頭溝區啟動了古樹受損勘查行動,8月15日,門頭溝區園林綠化局工作人員,對軍莊鎮西楊坨村、潭柘寺鎮賈溝村的古樹進行了勘查。記者跟隨勘查人員,進行了實地採訪。

這一次的洪澇災害,給門頭溝區的古樹名木,帶來不小的挑戰。門頭溝區共有1720棵古樹名木,除了集中分佈在潭柘寺、戒台寺等景區外,餘下的零散分佈在各鎮街,部分古樹遭遇了洪水的侵襲,受損情況不盡相同。據門頭溝區園林綠化局統計,截至目前,門頭溝區大部分古樹狀況良好,個別古樹的保護設施及生長環境遭到破壞甚至整棵被衝走。

━━━━━

洪水對古樹影響程度不一

經過門頭溝區園林綠化局對災後古樹的初步勘查瞭解到,潭柘寺和戒台寺的古樹和古建完好,未受到洪澇災害的影響。

在軍莊鎮西楊坨村,村里的兩棵古樹已經有200多年的曆史,在這次洪水中,這兩個古槐樹同樣經受住了考驗,古樹本體基本正常。“老槐樹枝葉繁茂,雨水大,枝幹的負重增加了。”門頭溝區園林綠化局綠化科劉彪向記者介紹,過水的支撐杆略有變形,底部出現腐蝕生鏽,加上負重增加,後期要進行更換和加固處理。

▲軍莊鎮古樹。視頻截圖/新京報記者 耿子葉 攝▲軍莊鎮古樹。視頻截圖/新京報記者 耿子葉 攝

在潭柘寺鎮賈溝村,村口老槐樹在洪災過後,依舊翠綠挺拔。這棵老槐樹,是村民們再熟悉不過的“地標”,在村民賈清的印象中,有村的時候就有這棵老槐樹,人們經常來這納涼。

▲賈溝村古樹。視頻截圖/新京報記者 耿子葉 攝▲賈溝村古樹。視頻截圖/新京報記者 耿子葉 攝

這棵承載著賈溝村村民鄉愁的老槐樹,也是門頭溝園林綠化工作者們重點保護的對象。門頭溝區園林綠化局綠化科科長閆新躍介紹,“此前我們就對這棵樹進行了複壯保護,加裝了護欄和支撐,進行了樹洞修補,洪水發生時,這些措施起到了一定保護作用。”

賈溝村洪水高的時候,達到了兩米多高,老槐樹的樹幹上留下不少淤泥。門頭溝區園林綠化局一行對古樹進行了檢查。整體來看,這棵古槐樹長勢不錯,經過洪水的衝刷依舊頑強,底部樹皮有一處小小的“傷疤”,少許樹根裸露在外,需要盡快回填,避免高溫天氣影響生長。洪水過後,古樹的保護圍欄被衝到了河道里,支撐杆也出現了彎折,不過,這棵樹已經納入到古樹名木複壯計劃,這些問題將通過系列複壯措施得到完善和提升。

━━━━━

一樹一策 科學保護

古樹名木是森林資源中的瑰寶,被稱為綠色“活化石”,具有重要的生態、曆史、文化、科學、景觀和經濟價值。隨著人們對古樹認識的提升,古樹也承載了更多曆史見證和鄉愁寄託的角色。門頭溝區的古樹名木,品種以油鬆、側柏、國槐等鄉土樹種為主。

門頭溝區在冊古樹名木中,包括312株一級古樹,1405株二級古樹,還有3株名木,種類多達22種,其中油鬆、側柏、國槐的數量相加占全區古樹總數的74.13%,油鬆占比最高,數量達到41.22%,其次側柏占27.56%,國槐占17.38%。

閆新躍介紹,截至目前,全區9鎮4街均已取得聯繫,降雨後古樹受損情況正在逐步彙總中,根據目前巡查結果,全區大部分古樹狀況良好,此前實施的古樹保護措施,對古樹起到了一定保護作用,極個別古樹、古樹生境或保護措施,受到了山洪影響。

門頭溝區園林綠化局將根據實際推動古樹巡查全覆蓋,並做好古樹受損情況的統計彙總。根據古樹及生境實際,一樹一策、一樹一案,及時採取科學有效措施進行救治保護。同時繼續完善相關應急預案,推進古樹名木複壯和生境整體保護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