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回鄉“放羊”28載 新鄉賢紮根農村走出共富路

轉自: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杭州8月21日電(郭其鈺)清晨7點多,在浙江杭州建德市梅城鎮洋程村,新鄉賢李國祥像往常一樣,哼著小曲兒,走進了大山深處的農場……從大學畢業回鄉“放羊”以來,李國祥已經紮根農村28年。

“為什麼要回老家?當然是因為農村好,山好水好鄉親好。”李國祥抱著自家的公羊小黑仔笑說。

李國祥和自家的公羊小黑仔。建德統戰 供圖李國祥和自家的公羊小黑仔。建德統戰 供圖

時間回到1996年,當時李國祥剛剛從農學專業畢業,懷著對土地、對家鄉天然的親近,他不顧家人的反對和村里人的“冷眼”,從外婆家牽了5頭本地土山羊進行養殖,開始了艱辛的創業路。

春去秋來,隨著羊群一天天擴大,羊群防疫、驅蟲、治療等難題接踵而至。那時的李國祥到處找養殖專家、找村里老人請教,這裏記一些那裡學一點,慢慢地他也積攢了不少養殖技術和“偏方”。

“就是在農業專家指導下,我開始加大防疫、消毒等日常管理力度,清潔羊圈改造設施,引進波爾山羊改良本地山羊品種,養殖之路慢慢步入了正軌。”李國祥介紹。

李國祥在養殖場內查看羊群情況。建德統戰 供圖李國祥在養殖場內查看羊群情況。建德統戰 供圖

從一人致富到反哺家鄉,2010年,李國祥成立了建德市李家大院家庭農場有限公司,他和村里協商租賃了村集體的閑置老茶廠做羊場,同時流轉租賃了村集體200餘畝林地種果園並套種牧草,不僅每年幫助村集體增收50萬元,還帶動更多鄉親走上養殖致富路。

在此過程中,李國祥積極探索種養結合循環利用的生產模式,先後獲得授權實用新型專利3個,軟件著作權2個。然而,就在養殖規模不斷擴大之時,他決定重回課堂,給自己“充電”。

“此前掌握積累的技術經驗已經無法滿足需求,只有不斷學習新的知識和技術,才能成為一個與時俱進的新農人。”李國祥說。

2020年,他成功考入浙江省農藝師學院。兩年後,在榮獲優秀結業生的同時,李國祥還被聘為浙江省農藝師學院創業導師、金華職業技術學院農學院兼職教師。

這一年,已是“導師”的李國祥與同學們組成創業團隊,參加各類創新創業大賽,先後獲得2022年全國大學生生命科學競賽一等獎、浙江省第十三屆“挑戰杯”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金獎。

李國祥和養殖專家合作探討養殖技術。建德統戰 供圖李國祥和養殖專家合作探討養殖技術。建德統戰 供圖

為了讓創新技術與農業實踐相互賦能,李國祥與浙江省農科院養殖專家蔣永清合作成立了專家工作站,與金華職業技術學院合作成立了博士創新站。他的農場也成為浙江省農藝師學院實訓示範基地。

28載“牧羊”生涯,李國祥對土地、對農村那種天然質樸的感情從未改變。

“如果沒有好政策和家鄉支持,就不會有我的今天。所以我通過自己的技術經驗幫助鄉親們走向共同富裕,回饋家鄉實現鄉村振興,都是應該的。”李國祥說。(完)

責任編輯:劉琰(EN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