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問日本核汙染水排海:何時到達我國沿海?海鹽海鮮還能吃嗎?

據央視新聞客戶端,當地時間8月24日13時,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啟動核汙染水排海。東京電力公司在當天召開的臨時記者會上宣佈,當天的核汙染水排放量預計為200到210噸,每天的排放情況將在次日公佈。首次排海每天將排放約460噸,持續17天,合計排放約7800立方米核汙染水。

不顧國內外多年來一貫的反對聲,日本政府終於將「核汙染水排海」從計劃變為實際行動。日本為何這麼急於將核汙染水排海?核汙染水何時到達我國沿海?今後海鮮還能吃嗎?針對以上焦點問題 ,上遊新聞根據公開報導進行了梳理。

一問:為何日本急於排核汙染水入海?

2011年3月,受日本大地震及海嘯影響,日本東電公司福島第一核電站發生最高級別的7級核事故。事後東電公司持續向1至3號機組安全殼內注水以冷卻堆芯,加上地下水和雨水不斷彙入,核電站已儲存約130萬噸核汙染水,且以每天140噸的速度增加。

▲福島第一核電站核汙染水存儲設施。圖片來源/央視財經

▲福島第一核電站核汙染水存儲設施。圖片來源/央視財經

隨著時間推移,目前,福島第一核電站內核汙染水存儲罐接近飽和。東電公司宣稱,福島第一核電站面積有限,已無更多空地用於大量建設儲水罐,現有儲水罐137萬噸的儲存容量2023年秋季將全部用完。而且一旦發生大地震,大量核汙染水存在泄漏風險,因此不得不對核汙染水進行過濾、淨化、稀釋處理後排放入海。

但曾有國際環境組織指出,在福島核電站的第七、八號機組建設預定地、埋土場及周邊有一塊土地可用於建造污水罐。如果建造20個大型污水罐,大約可以存儲48年的污水量。不過,日本政府和東電稱需要時間與福島地方政府和土地所有者協商。

二問:諸多方案中為何選擇排海方案?

實際上,日本核汙染水處理方式,並非只有入海這一種選擇。日本朝日新聞報導,日本政府工作組曾在2016年提出5種處理污水方案,包括注入地層、排入海洋、蒸汽排放、電解釋放、固化填埋等五種方案。分析發現,將污水稀釋後排入大海,是所有可行方案中花費最低、也是最快的方式。

▲5種處置方案成本不一樣。圖片來源/央視新聞截圖

▲5種處置方案成本不一樣。圖片來源/央視新聞截圖

在這5種方案中,將核汙染水排入海里預估需要17億-34億日元,約合人民幣1.02億-2.03億元。最昂貴辦法是將其固態化埋入地底,預估其成本需要大約2431億日元,是排放入海的幾十倍。另外,注入地層需要花費至少180億日元;電解釋放需要花費日元1000億日元;蒸汽排放需要349億日元。

日本化學工程師、日本原子力市民委員會委員川井康郎表示,日本政府對更具可行性的核汙染水處理方案置之不理,選擇成本最低、危害最大的排海方案,這種做法是極不負責任的。

三問:核汙染水「達標」說為何站不住腳?

據央視CCTV-4報導,日本政府和東京電力公司的核汙染水排海方案中,「多核素處理系統(alps)」是關鍵。日方堅持把經過alps處理的核汙染水稱為「處理水」,甚至曾找來日本政客當眾喝。事實上,「多核素處理系統」運行期間不斷出現問題。2016年,該裝置被發現有4處漏水。2018年,所謂「處理水」中鍶等放射性物質被曝超標。2021年,alps用於吸附排氣中放射性物質的濾網近半數出現損壞。

▲日本福島核電站核汙染水排海示意圖。圖片來源/央視網

▲日本福島核電站核汙染水排海示意圖。圖片來源/央視網

今年5月,福島第一核電站港灣內捕獲的海魚許氏平鮋,其體內檢測出放射性元素銫含量嚴重超標,達到每千克18000比基利爾,這一數值已達到日本國內規定標準的180倍。

四問:核汙染水排海將產生哪些惡劣後果?

研究表明,福島核汙染水含有60多種放射性核素,很多核素尚無有效處理技術。德國海洋研究機構研究表明,自排海之日起,相關放射性物質在57天內即可擴散至太平洋大半區域,10年後蔓延至全球海域。大氣循環有可能將核汙染水蒸發到雲層,再化作雨水灑遍地球每個角落,潛在的危害難以估量。

而核汙染水中的放射性氚會被海藻吸收,形成穩定的有機氚,被魚蝦吃掉,走向人類的餐桌。此外,核汙染水中鈷60的半衰期大約是5.27年,其在衰變過程中會釋放出伽馬射線,人如果長期暴露於伽馬射線中,將會引起血液系統的疾病。核汙染水中的放射性元素,半衰期短則十幾年,最長的能達到5000多年。

五問:核汙染水多久抵達我國沿海?

6月22日,一則「有研究模擬日本核汙染水排海擴散過程:240天到達中國沿海」的消息,引發網民熱議。據悉,該研究分析來自清華大學團隊。這項模擬結果表明,核汙染水在排放後240天就會到達我國沿岸海域,1200天后將到達北美沿岸並覆蓋幾乎整個北太平洋。

▲放射性氚的微觀擴散模擬結果。圖片來源/網絡

▲放射性氚的微觀擴散模擬結果。圖片來源/網絡

北京師範大學國家安全與應急管理學院研究員餘雯則認為,據之前對福島核事故的監測,大部分汙染物會向東傳播,然後跨越整個太平洋。其中有一小部分汙染物會通過西太平洋膜態水的傳播向西南方向進入,大概一年半到兩年時間,進入我國海域。

六問:海鹽、海鮮還能正常食用嗎?

近日,南韓海鹽需求量激增。受日本福島核汙染水排海計劃等影響,南韓部分消費者和零售商開始囤積海鹽。對此,大連海事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張晏瑲表示,我國食用鹽與南韓不同,主要來自井鹽,不會涉及汙染區域,居民不用過度囤鹽。

2012年至今,食品中放射性物質監測工作,已納入國家食品安全風險監測範疇。所以大家既要保持警惕,也不必過度擔憂。我們通過正規渠道購買的海鮮,基本都符合國家檢測標準,可以放心食用。

▲通過正規渠道購買的海鮮,基本都符合國家檢測標準,可以放心食用。圖片來源/網絡

▲通過正規渠道購買的海鮮,基本都符合國家檢測標準,可以放心食用。圖片來源/網絡

另外,日本的排核汙染水對我國近海漁業影響很小。因為根據北太平洋洋流圖,核汙染水將隨日本暖流向西北方向漂流,並隨北大西洋暖流率先抵達加拿大海域,隨後擴散至美國西海岸海域,最後經北赤道暖流,抵達中國台灣海域並進一步擴散至中國東海海域。這個過程時間很長,且近海有來自內陸河流的河水注入,進一步減小了影響。但對於我國的遠洋漁業,影響相對較大。因此,在選擇和食用海鮮時,我們應該注意其產地和種類,並根據相關標籤和信息進行判斷。

據央廣網消息,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劉森林也稱,日本核汙染水經過一圈(洋流)後,與我國接觸的水域核放射量會降低很多。劉森林表示,我國民眾對此也不需要太過恐慌。

七問:如何確保日本輸華食品的安全性?

我國一直高度重視日本輸華食品放射性汙染問題,持續開展對日本食品放射性汙染風險的評估並及時應對。我國海關總署之前明確表示,為防範受到放射性汙染的日本食品輸華,中國海關禁止進口日本福島等十個縣(都)食品。對來自日本其他地區的食品特別是水產品(含食用水生動物)嚴格審核隨附證明文件,強化監管,嚴格實施100%查驗。

8月24日中午,海關總署發佈公告稱,為全面防範日本福島核汙染水排海對食品安全造成的放射性汙染風險,確保進口食品安全,海關總署決定自8月24日(含)起全面暫停進口原產地為日本的水產品(含食用水生動物)。

上遊新聞綜合央視新聞、央廣網、澎湃新聞、成都商報、海關總署等

編輯:朱亮

責編:李洋 官毅

審核:馮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