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花娘子」庫淑蘭為何值得被講述

    記得庫淑蘭,欣賞庫淑蘭作品,研究中國民間剪紙為何能夠突破東西方文化隔閡,這些都需要庫淑蘭的名字更多地被談起。

——————————

    隨著作家許海濤所著《成神:中國的畢加索 世界的庫淑蘭》一書的出版,陝西籍民間剪紙藝術傑出人物庫淑蘭的名字,再次被更多人注意到。庫淑蘭是首位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民間工藝美術大師」稱號的中國人,以她為代表的彩貼剪紙已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寫作庫淑蘭是件不容易的事情,她纏過腳,只讀過幾年書,挨過餓,13個孩子只存活下來3個,還有一個脾氣暴躁、愛財如命的丈夫……一名女性所能承受的苦難,她幾乎都經歷了。在她成為名人、擁有「民間工藝美術大師」稱號之後,如何講述她的一生,對寫作者來說是件棘手的事情。《成神》一書作者許海濤選擇了以長篇小說的形式來進行表達,看似虛構,其實虛構不過是借文學的手段,來更真實地記錄一位值得被銘記的人物。小說採取第三人稱的寫法,也解放了作者的顧慮,使得《成神》順利且完整地寫作並出版。

    貧瘠的土壤滋生一位世所罕見的藝術人物,人們通常會將此形容為「有如神啟」,庫淑蘭幾乎未經任何學習與訓練,拿起剪刀就剪出了傑作,符合人們對「天才」的所有想像,但如果瞭解陝西剪紙的歷史與傳統以及曾經的普及程度,便會知道「剪花娘子」庫淑蘭的誕生不是偶然現象,她能夠在無數剪紙高手的群體中脫穎而出,恐怕在於她更多地擁有一種處理苦難的能力,還有一種潛藏於內心的文化自覺的態度。

    和諸多世界級的藝術大師們一樣,庫淑蘭對生活的苦難不以為苦,無論週遭的環境有多逼仄、壓抑,都不會影響她唱歌、剪紙,興致好的時候還會舞蹈,當讀者為她被生活所捶打而揪心的時候,她正處在超越凡俗的精神境界當中,為能夠創作出一幅好的作品而振奮不已。庫淑蘭是一盞被點亮之後就會萬古長明的燈,但這盞燈於她在世時,最重要的作用是照亮她自己而非別人。庫淑蘭比誰都知道,唯有剪紙,唯有她手中的剪刀,才會幫她清潔掉不願接受的一切,擁有她自己所期望的一名優秀女性該享有的一生。

    在中國的神話體系與語境下,「成神」的過程從來都是一條遍佈荊棘的窄路,對於「成神」庫淑蘭已經不滿足世人對她的欣賞與追捧,她要為自己的「藝術神話」增添主要情節:從懸崖掉下來之後宣佈自己「成神」,晚年突然喜歡錢、無錢不剪,只為有生之年看見親手所建的「庫淑蘭作品展覽館」得以建成。不得不說,庫淑蘭不但可以規劃自己的創作,更能在人生關鍵時刻掌握自己的命運,她如有「神力」,卻在有了這種力量之後,仍然屈從於所處的環境,比如唯有回到自己破舊的窯洞才能順利創作,這不禁讓人想到,只有身上同時具備人性、神性、悲劇性的凡人,才有可能成為流芳百世的藝術家。

    畢加索的「朋友圈」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是阿普利奈爾,梵高擁有他忠誠的弟弟提奧,庫淑蘭身邊也有一位類似的人物——他是本書的講述者,也是現實中一位在文化館工作的館員。他的名字叫文為群,沒有他的發現、鼓勵以及全力推舉,庫淑蘭很可能仍然只是當地小有名氣的剪紙高手而無法成為享譽世界的藝術大師。有了他,庫淑蘭則集齊了成為一名大師的所有特點,她的橫空出世以及被後人唸唸不忘,便順理成章。

    記得庫淑蘭,欣賞庫淑蘭作品,研究中國民間剪紙為何能夠突破東西方文化隔閡,這些都需要庫淑蘭的名字更多地被談起,被更多人所認識,而《成神》這本書,則起到了一次不小的推動作用。

韓浩月 來源:中國青年報

2023年08月29日 11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