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建聯退役,中國男籃08黃金一代正式謝幕

易建聯告別21年籃球生涯。 吳江 攝易建聯告別21年籃球生涯。 吳江 攝

8月29日23時56分,廣東男籃前國手易建聯通過社交媒體宣佈告別21年籃球生涯。從2002年加入廣東男籃一線隊開啟職業生涯,易建聯效力CBA(中國男子籃球職業聯賽)16個賽季,目前總得分榜排名第2、領跑總籃板榜,隨廣東男籃7奪總冠軍,還在NBA闖蕩過5個賽季。

易建聯代表中國男籃征戰過4屆奧運會,2019年男籃世界盃成為中國隊的孤勇者,最後一戰砍下27分成為「絕唱」。8月18日深夜,國手周琦加盟廣東男籃塵埃落定,令外界期待易建聯新賽季能否與周琦聯手,然而這一場面終究無法實現。

斷跟腱助廣東奪第十冠

征戰CBA長達16個賽季,易建聯共出戰625場,總得分12781分,目前排在第2,籃板6159個,歷史第1。阿聯還是CBA歷史總雙雙王、常規賽籃板王以及季後賽封籃王。他5次榮膺常規賽MVP,其中在2013—2016年連續4個賽季獲此殊榮,還當選2004—2005賽季、2012—2013賽季和2018—2019賽季總決賽MVP。

易建聯在告別文的最後感謝當年的「9號新秀」,21年的堅持,初心未忘。曾經的聯盟新秀,成了中國籃球當之無愧的大哥,易建聯在CBA賽場留下太多高光時刻。最令人難忘的當數2019—2020賽季,廣東男籃總決賽第3場以123比115戰勝遼寧男籃,奪得隊史第10冠。易建聯在第3節還剩53秒時罰球不中試圖爭搶籃板,啟動後突然倒地,之後被扶出場外。頒獎儀式上,阿聯由蘇偉背著進場,坐在椅子上等候,最後扶著隊友的肩登上領獎台,與主教練杜鋒共同舉起總冠軍鼎。這場比賽,他貢獻了14分和8個籃板。奪冠夜就醫,易建聯被診斷為跟腱斷裂,缺席了之後的一個賽季。

2021—2022賽季,易建聯與廣東男籃續約1年,重傷歸來,他30場常規賽交出場均16.2分和8.6個籃板的數據。上季,阿聯將合約再續1年,32場常規賽場均數據降至10.8分和6.5個籃板,但穩定軍心和為年輕球員作表率的作用無可替代。

易建聯隨廣東男籃7次奪得CBA總冠軍。 圖/新華社易建聯隨廣東男籃7次奪得CBA總冠軍。 圖/新華社

家門口世界盃成孤勇者

2004年,易建聯首次入選中國男籃,當年就隨隊參加了雅典奧運會。到了北京奧運會,阿聯逐漸成熟,與姚明、王治郅組成了中國男籃「移動長城」,幫助球隊取得第8名的歷史最好成績,這支中國男籃被稱為08黃金一代。易建聯是其中堅持最久的一人。他還作為球隊絕對核心,又征戰了倫敦和里約兩屆奧運會。如今,隨著他正式告別,當年的12人全部退役。

易建聯宣佈退役後不久,他在2019年世界盃的「最後一舞」登上影片平台熱播榜。

2019年9月8日,中國男籃在廣州迎戰排位賽對手尼日利亞隊。易建聯沒有被排進正選,但上場後馬上體現作用。這場生死戰,阿聯下半場砍下22分,一度一隻腳已經邁進東京奧運會。但對手在最後3分多鍾里打出得分高潮,一波帶走了比賽,中國男籃以淨勝分劣勢輸給伊朗,無緣直通東京。易建聯全場拿下27分和6個籃板,最後時刻被換下,全場高喊他的名字,向這位老兵致敬。

這屆家門口的世界盃,被認為佔據天時地利的中國男籃卻慘遭滑鐵盧,多名主力引起球迷不滿,而易建聯作為隊長,克服腳傷困擾,每場都傾其所有,表現無可指摘。

那之後,易建聯遭遇重傷,經歷了漫長的康復,34歲重返賽場,競技水平下滑。2021年6月,時任中國男籃主教練杜鋒曾將易建聯召入奧運落選賽和亞洲盃外圍賽的集訓名單中,但阿聯最終因傷病提前離隊,再未出現在國際賽場。

上季季後賽廣東不敵廣廈,成為了易建聯(左)生涯最後一戰。 圖/新華社上季季後賽廣東不敵廣廈,成為了易建聯(左)生涯最後一戰。 圖/新華社

廣東無緣複刻「易琦」聯手

8月18日23時57分,中國籃協宣佈周琦與趙睿互換東家;8月29日23時56分,易建聯宣佈退役。不到兩週內,中國籃壇接連放出深夜重磅消息。正值又一屆男籃世界盃,中國男籃再次陷入絕境,易建聯揮手告別,觸動了太多人的淚點。

2023—2024賽季CBA國內球員註冊將於8月31日17時截止,易建聯宣佈退役的時間點值得玩味。上季廣東男籃在季後賽8進4總比數1比2不敵浙江廣廈隊,20年來首次無緣4強,當時易建聯能否再戰一年就令球迷牽腸掛肚。

新京報記者瞭解到,今年休賽期,宏遠球會一直在爭取續約易建聯,雙方保持溝通,情況一度非常樂觀。而在易建聯官宣退役後,總經理朱芳雨、主教練杜鋒,包括廣東男籃官方社交媒體都提到尊重他的決定。

朱芳雨在個人直播中透露:「阿聯退役,我也是11點多才知道,沒有任何提前量。」博主「易建聯中文網」則表示:「替大哥向大家轉達幾件事,首先很抱歉沒有提前告知大家這件事,他自己也是經過了很長時間的糾結和衡量,才最終做下的決定。」

朱芳雨稱,廣東男籃會為這位功勳球員舉辦退役儀式,9號波衫將永久高懸在主場上方。

新京報記者 劉晨

編輯 張雲鋒

校對 陳荻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