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生命接力:醫生跨省「護心」,為患者實施心臟移植手術

9月2日,一顆心臟經過多方護送,最終抵達了天津市第一中心醫院,為患者帶來了生的希望。

黃先生是一個患有擴張性心肌病和心力衰竭的病人。8月初轉到天津市第一中心醫院時,病情已經十分危重,只能依賴強心藥物和器械輔助來維持生命。醫生診斷,他的病情已處於終末期心衰,隨時都有生命危險,心臟移植是治療終末期心衰最有效的辦法。

患者只能一邊在醫院接受治療,一邊等待合適的心臟出現,來延續生命。

心臟移植手術已進行到後期,患者即將迎來新生。圖源:天津市第一中心醫院心臟移植手術已進行到後期,患者即將迎來新生。圖源:天津市第一中心醫院

淩晨:奔赴救命之途

9月1日晚10點,天津市第一中心醫院醫生,從器官獲取組織(Organ Procurement Organizations,簡稱OPO)官網上獲得消息——北京一名器官捐獻者的心臟和黃先生相匹配。

心血管外科、心肺移植科醫生柴軍武,迅速與北京醫院對接。時間每一秒都很寶貴,溝通過後,9月2日淩晨4點多,柴軍武和同事兩人組成的「小分隊」到達天津西站,乘坐最近車次的高鐵前往北京。

「心臟的供體缺血時間是有嚴格限制的,6小時以內必須要讓心臟複跳。」8點30分左右,柴軍武到達心臟捐獻者所在的醫院。北京當地醫院也根據時間,順利取出供心。

然而,返程並不順暢,交通擁堵似乎在阻擋生命的傳遞。心臟獲取後的時間尤其重要,不能耽誤太久,柴軍武立即聯繫了北京交管部門。「附近的交警很快就趕到了。有騎電單車的,有開警車的,各個路段的交警都在為我們開路。」

北京交警的接力下,半個小時的時間完成了一小時的車程。最終,他們順利趕到北京南站。

中午:進行生命之交

天津市第一中心醫院的醫療團隊採取了分路行動。一支隊伍迅速前往北京接收供心;同時另一支隊伍留在醫院,進行手術前的準備。

患者躺在手術台上,隨時等待著手術。「我們原計劃買到達天津南站的高鐵,但發現比預計到達的時間要長。」柴軍武告訴新京報記者,到達北京南站後,為了盡快到達,他們又受到了北京鐵路的幫助,臨時補票,坐上了最近車次的高鐵。

「我們臨時改到了天津站,高鐵站工作人員幫助聯繫了車次,整個過程十分順利。」10點45分,柴軍武和同事組成的運送供心的小分隊,順利到達天津站。

中午12點半,這顆來自北京的心臟已經到達了患者黃先生的身邊。手術準備開始,天津市第一中心醫院的醫生們正在精心策劃、準備著,以確保一切順利進行。這顆心臟將成為生命的新源泉,為黃先生注入新的希望和活力。

新京報記者 吳夢真 編輯 楊海 校對 盧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