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擬將國名改為「巴拉特」,好端端的為什麼要改國名?新名字有什麼含義?

印度人要改名其實不是一天兩天了,此前就有人向印度最高法院申請改名,只不過被駁回了。

當時修改的兩個選項就是「巴拉特」(Bharata)或「印度斯坦」(Hindustan)。

修改理由是「India」這個詞源於外國語言,帶有殖民特色,而「巴拉特」或「印度斯坦」更反映印度歷史傳統。

當時印度最高法院法官以,印度憲法已明文規定「印度」(India)就是「巴拉特」(Bharat)為由,駁回了這項申請。

除了「India」是源自於英國殖民,還有一個改名原因是印度得名的大河——印度河,如今大部分流域都位於印度的死敵巴基斯坦境內。

雖然印巴分開也不過七十多年,但是雙方大打出手多次,在宗教、文化、地理上都是互相為敵,印巴國內民粹主義迭起,更改國名也有這方面的考慮。

印度精英認為,印度有一百多個民族,有超過1652種語言和方言。

這麼多的民族和語言中,會說英語的人口只佔很少一部分,大部分印度人對於外來英語的India認同度很低,反而是巴拉特「Bharat」這個詞在印度各民族和地區中知名度較高。

為了團結印度國內大多數的民族,將India改成bharat可以說是一種最簡單、成本最低的方法。

當然,印度總理莫迪直接在G20會議上更改印度國名,其實還有一個原因——莫迪受到了國內反對派的巨大壓力。

在今年7月,印度的一個旨在2024年大選推翻莫迪的反對黨,宣佈成立一個新聯盟,這個聯盟的名字就叫INDIA!

為了爭奪選舉話語權,莫迪另闢蹊徑,開始張羅給印度改名。

莫迪部下,北阿坎德邦最高民選官員Pushkar Singh Dhami在X上說:「(改名)這是對(印度國內一些人)奴隸製心態的又一次打擊,」

而反對派議員沙希·塔魯爾同樣在X上表示:「希望政府不要愚蠢到完全放棄「印度」,因為「印度」在幾個世紀以來積累了不可估量的品牌價值。」

可以說印度國內雙方關於「印度」與「巴拉特」名稱之間的爭端愈演愈烈,背後的根本原因在於爭奪2024年印度大選。

那麼巴拉特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巴拉特(Bharat)其實就是婆羅多,也就是印度最著名的史詩《摩訶婆羅多》中的那個婆羅多。

婆羅多是古印度非常著名的帝王,他當了國王后,他的國度被稱為Bharatavat-sa,意思是婆羅多子孫之國或婆羅多族之國。

《摩訶婆羅多》講的就是婆羅多子孫後代為爭奪王位互相打仗的故事。《摩訶婆羅多》書名的意思就是「偉大的婆羅多族的故事」。

而「婆羅多」也就是「Bharat」的字面意思是「承載/攜帶」,實際意為「尋找光明/知識的人」。

在印度如今的憲法里,第一條就指出「India」和「Bharata」都是印度的意思。

印度改名的這場大戲現在剛剛開始,至於印度要不要改名,還得看印度大選誰佔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