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降雨過後的秋天,為什麼要警惕「過敏」?
秋季過敏有多猛?止不住的噴嚏、不間斷地擤鼻涕、越揉越癢的眼睛……
雪上加霜的是,經過夏天的雷暴、強降雨等天氣,秋季過敏可能更高發。
9月2日,內蒙古呼和浩特經歷暴雨後,多家醫院的「雷暴哮喘」患者增多。
8月31日,呼和浩特市賽罕區氣象局就發佈提醒,城區花粉濃度持續上升,較去年同期值均偏高,創今年新高。
9月3日,呼和浩特市花粉濃度報告
受訪專家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世紀壇醫院變態反應中心主任醫師 王學豔
北京老年醫院耳鼻喉科主任醫師 李長青
夏天強降雨後,秋季更容易過敏
氣候剛從夏天的炎熱轉向涼爽,不少人可能發現自己「感冒」了:流鼻涕、鼻炎、咳嗽等症狀相繼出現,一些人盲目地將其歸結為受涼。
事實上,出現上述症狀可能是過敏的重要信號。並且,經過夏天的強降雨等極端天氣,過敏原的釋放和散播都會加劇。
今年夏天,多地出現強降雨、雷暴等極端天氣,這也是加劇秋季過敏的因素之一。
近期出現的「雷暴哮喘」就屬於過敏,指的是雷雨天氣或緊隨其後出現的支氣管哮喘急性發作或加重,可表現為局部地區哮喘的大規模暴發,症狀輕至重度不等。
這類疾病通常發生在花粉高峰季節,雷暴哮喘患者中,季節性過敏性鼻炎患病率高達60%~99%。
雷電使花粉破裂成更小顆粒,在雨水中分解並釋放過敏性蛋白質,使空氣中變應原含量升高,更容易入侵呼吸道,進而增加過敏概率。
2016年,發生於澳州墨爾本的「雷暴哮喘」,哮喘發作的急診就診量是往年同期平均就診量的6.7倍,哮喘患者住院量是往年同期平均住院量的9.9倍。
強降雨後,還會增加環境中黴菌對於身體的刺激。如果家居環境遭暴雨、洪水汙染,要盡快進行充分烘乾,並使用具有除黴菌功效的清潔劑等;同時,要及時扔掉被黴菌嚴重汙染的物品。
秋天「致敏性」比春天更強
9月份最常見的過敏原是花粉、黴菌還有塵蟎,夏秋季雜草開花的季節一般集中在8月~9月。
從致敏性來看,秋天和春天的過敏有以下區別:
1
花粉類型
春季的花粉多是樹木花粉,顆粒較大,常掉落在地上,風吹起後被人吸入引發過敏。
秋季花粉大多來源於雜草,尤其是蒿屬、藜科/莧科、葎草等,顆粒小且乾燥,易漂浮在空中,讓人防不勝防。
春季花粉濃度雖然高於秋季,但秋季花粉的致敏性更強,蒿草花粉就是重要的致敏原之一,部分人群只接觸少量蒿草花粉就可發生嚴重的過敏反應。
2
黴菌滋生
秋季晨露或降雨殘留、落葉和腐爛植被有助黴菌滋生。當人接觸或吸入黴菌孢子時,也易出現過敏。
3
氣候乾燥
秋季空氣乾燥且紫外線較強,皮膚易流失水分、屏障功能減弱,常出現乾性濕疹和過敏性皮炎。
此外,秋季也是室內過敏高發期,這主要跟缺乏通風,造成室內塵蟎、皮屑過多,引發過敏反應有關。
過敏有5種非典型「信號」
通常情況下,過敏時鼻部、眼部症狀會同時出現。
過敏性鼻炎
病變位於鼻黏膜,可表現為持續不斷地打噴嚏,鼻塞、鼻癢、流清水樣鼻涕,甚至伴有眼部瘙癢、流淚、灼熱感、結膜充血等過敏性結膜炎表現,可持續2周或更久,且多數不會自愈。
過敏性皮炎
表現為面部、四肢等暴露皮膚上出現紅斑、丘疹,伴有不同程度的瘙癢、紅腫。如果皮膚上出現風團,但24小時內能消退,可能是蕁麻疹。
以下5種症狀看似和過敏扯不上關係,實際上也是過敏所致:
黑眼圈:這可能是過敏引發的睡眠質量差導致;
「擠眉弄眼」:這種表現是為了緩解鼻癢、眼癢;
頭痛:多是由於鼻甲肥大,黏膜水腫刺激鼻腔神經引起;
喉嚨癢:這是過敏原刺激咽喉部黏膜所致;
面部浮腫:可能是面部過敏、淋巴回流受阻導致。
過敏人群做好3個防護細節
如果出現過敏症狀,要及時到醫院變態反應科就診,檢測過敏原。
能測出過敏原的話,要注意日常遠離致敏環境,儘量控制病情;如果測不出,無論過敏表現是輕是重,都要做好預防及控制。
遵醫囑用藥
一般來說,過敏季來臨前的1~2周就要服用抗過敏藥,比如鼻噴激素、減充血劑、抗組胺藥物等。
建議鼻噴激素、色甘酸鈉滴眼劑提前1~2周使用;預防眼癢、耳癢、喉嚨癢等症狀,可提前一週口服抗組胺藥。
即使已出現症狀,馬上規範用藥仍可降低過敏症狀。
室內外各有防護要點
在室內時,過敏人群要關緊門窗,如要開窗通風,可選擇花粉濃度低的清晨。
如有必要出門,需戴好口罩或護目鏡,症狀嚴重者可佩戴「鼻用過濾器」,回家後立刻洗臉、洗手、換衣服,必要時可進行鼻腔衝洗。
出行前先看天氣
每天提前關注「花粉監測預報」,注意花粉濃度播報,高峰期儘量減少外出。
此外,過敏的嚴重程度常與氣象相關,比如下雨時明顯減輕甚至無症狀,天晴後加重。
臨床中,只要儘早就診、明確過敏原、規範治療,症狀都能得到控制。如果放任不管,過敏可持續更久,甚至有誘發哮喘的風險。▲
本期編輯:張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