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癌、致畸、致突變!面對核廢水,我們如何保護下一代?

8月24日,日本政府正式啟動福島第一核電站核汙染水排海,引起了廣泛的公眾關注和全球爭議。面對來勢洶洶的核污水,大眾對於這種不可見的危險因素感到越發擔憂:會不會引起胎兒畸形、流產及死胎?會不會引起癌症?不能吃魚產品了?該如何進行預防?

核輻射致癌、致畸、致突變

核污水是指從核能站和核技術應用過程中產生的廢水。核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放射性同位素,例如銫、鍶、鈹、鈷、鐳等,它們具有強烈的輻射能力,可以對人體造成嚴重危害。核輻射放射性物質可以經過消化道、呼吸道和皮膚這三條途徑進入人體。進入人體的放射性物質,在人體內繼續發射多種射線引起內照射,當放射性物質達到一定濃度時,便能對人體產生損害。

廣東省婦幼保健院醫學遺傳中心副主任醫師朱娟指出,人體遭遇核輻射後,可能導致體內的DNA鏈發生斷裂。在較高的輻射劑量下,核輻射就像是同時發射出億萬顆細微的高速子彈,擊穿人的身體,打斷DNA鏈,一旦DNA發生斷裂,導致細胞的損傷和死亡。

「核輻射對DNA的影響是非常嚴重的,它可能會導致生物體的遺傳信息發生變化,進而影響細胞的正常生長和分裂,甚至導致感染、癌症等疾病的發生。」朱娟說,核污水的排放可能會有「三致」——致癌、致畸、致突變,這取決於核素的擴散範圍和濃度,後者又取決於核汙染水排放的速度、數量,以及核汙染水中的核素種類、劑量(濃度)等。

孕期輻射暴露導致流產、死胎

核輻射本質上是電離輻射過程,妊娠期輻射暴露的風險主要有流產、死胎以及胎兒生長受限、小頭畸形、腫瘤以及遠期智力障礙等。導致不良結局的風險大小和程度取決於胎兒的暴露孕周和暴露劑量。

朱娟還認為,輻射暴露的遠期影響,主要考慮是否增加腫瘤發生率,有回顧性資料顯示,早孕期10-20 mGy的胎兒輻射暴露劑量可能會使生後白血病的發生風險增加1.5-2.0倍,但白血病的原因眾多,是否為孕期輻射暴露導致的發生率增加尚不清楚。

據研究顯示,當輻射暴露劑量>100mGy時,可致流產、畸形、智力發育障礙等,但通常診斷性檢查達不到該劑量;<50mGy的射線一般不會對胎兒造成傷害,這個劑量及以下是相對安全的。在各種輻射檢查中,輻射量:X線檢查<CT<核醫學檢查,而B超檢查和磁共振成像檢查不存在電離輻射,因此孕期大可放心做B超檢查。

面對核輻射污水,我們該如何預防

在日本啟動核汙染水排海後,我國海關總署發佈《關於全面暫停進口日本水產品的公告》,決定自2023年8月24日(含)起全面暫停進口原產地為日本的水產品(含食用水生動物)。8月25日,市場監管總局加大水產品安全管理監控。

朱娟認為,我們可以從兩個方面來預防核污水造成的影響,首先是減少暴露機會。核污水排入大海,受到直接影響的就是魚類、貝類等海洋生物。「備孕期、妊娠期及哺乳期女性都應從正規渠道購買海鮮產品,要從飲食上避免食用某些含有大量汞的魚類,如鯊魚、劍魚、大鯖魚/青花魚、方頭魚等。尤其是減少食用產自日本相關地區的食物,避免食用產地、來曆不明的魚蝦、貝類,以免對自身健康產生危害。還需儘可能減少與核污水相關的活動,避免接觸核污水汙染地區的食品、水源。」

其次,就是加強飲食管理。朱娟建議,保持合理的飲食結構,增加富含維生素C、E和硒等對核輻射具有保護作用的營養素攝入。可以適當多吃胡蘿蔔、海帶、西紅柿等富含維生素的果蔬,及瘦肉、動物肝臟等優質蛋白,可以促進細胞再生,減輕放射損害。還可以適當增加無機鹽(主要是食鹽)的攝入,以促進飲水量增加,加速放射性核素隨尿液、糞便排出而減輕傷害。

最後,專家還表示,核污水對胎兒的影響一旦發生,則是嚴重和不可逆的,我們應該加強對核污水的關注,採取有效的預防策略和減少暴露機會,定期產檢及超聲監測,以保障胎兒的健康和安全。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張華 通訊員 王舒華

圖/視覺中國

來源 | 羊城晚報·羊城派

責編 | 王沫依

校對 | 趙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