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世界盃第18名到全勝奪冠,德國男籃靠什麼笑到最後?

德國男籃首登世界盃冠軍領獎台。 圖/新華社德國男籃首登世界盃冠軍領獎台。 圖/新華社

9月10日晚,2023年男籃世界盃落幕,德國以83比77擊敗塞爾維亞,隊史首次獲得男籃世界盃冠軍。過去18屆世界盃(世錦賽),先後有阿根廷、美國、巴西、蘇聯、蘭斯拉夫、西班牙6支球隊奪冠,德國成為歷史上第7支冠軍球隊。

德國男籃並非世界大賽領獎台常客,2014年世界盃無緣參賽,2019年世界盃只獲得第18名。教練赫伯特於2021年上任,短短兩年時間內將德國打造成頂尖強隊,2022年歐洲盃獲得季軍,本屆世界盃更是先後擊敗澳州、斯洛文尼亞、拉脫維亞、美國、塞爾維亞等強隊,以8戰全勝的戰績奪冠。

歷程

唯一不敗球隊,8戰全勝登頂

本屆世界盃開打前,國際籃聯的官方實力榜單將德國男籃排在第2位,僅次於美國。不過,德國的奪冠之路並不輕鬆,多場比賽都是涉險過關。

小組賽階段,德國與芬蘭、澳州、日本同處E組,是公認的「死亡之組」。首場比賽順利擊敗東道主之一日本,但球隊折損了重要得分手弗朗茨·辛度華拿,後者一度因傷缺席了4場比賽。次輪對陣擁有9名NBA球員的澳州,德國以3分優勢險勝。

擊敗芬蘭晉級16強後,德國逐漸找到狀態,復賽對陣格魯吉亞、斯洛文尼亞兩支歐洲球隊,分別贏了26分、27分,順利入圍8強。進入淘汰賽階段,隨著對手實力越來越強,德國迎來真正的挑戰。

8強對陣最大黑馬拉脫維亞,若非大衛斯·巴爾坦斯投丟最後一個三分球,德國已經止步8強。準決賽挑戰美國,仍是直至最後時刻才決出勝負,德國球員奧伯斯特投進關鍵三分球,加上美國核心愛華士致命失誤,德國得以隊史首次晉級世界盃決賽。

昨晚與塞爾維亞的巔峰對決,兩隊在上半場打得難解難分,德國一度在下半場建立起兩位數的優勢,但在最後39秒,塞爾維亞將分差縮小至2分。關鍵時刻,施羅德挺身而出,幫助德國驚險贏下比賽。

淘汰賽階段的3場比賽,德國總計贏了10分,奪冠過程可謂凶險。不過,能夠連克眾多強敵,成為本屆世界盃唯一不敗球隊,以8戰全勝的戰績登頂,德國的冠軍榮譽實至名歸。

施羅德(左二)率德國隊奪冠,個人當選世界盃最佳球員。 圖/新華社施羅德(左二)率德國隊奪冠,個人當選世界盃最佳球員。 圖/新華社

戰史

德國成新王者,21年前曾獲銅牌

過去18屆男籃世界盃,先後有6支球隊奪冠。其中,美國、蘭斯拉夫均是5次奪冠,蘇聯獲得3次冠軍,巴西、西班牙都曾2次奪冠,阿根廷則是首屆世界盃冠軍。

由於德國是首次闖入決賽,塞爾維亞此前只在2014年世界盃入圍決賽,最終不敵美國獲得亞軍,昨晚的決賽開打前,已經確定會產生新的世界盃冠軍。隨著德國勝出,球隊成為男籃世界盃歷史上第7支冠軍球隊。

相較於西班牙、塞爾維亞、法國等歐洲傳統強隊,德國在世界大賽上的整體表現並不亮眼。奧運會從未登上過領獎台,歐洲盃(歐國盃)唯一一次奪冠是在1993年,至於世界盃賽場,只在2002年獲得過一枚銅牌。

21年前,奴域斯基場均砍下24分,當選賽事得分王,德國在準決賽不敵阿根廷後,銅牌賽擊敗新西蘭,隊史首次站上世界盃領獎台。

隨著奴域斯基狀態下滑、正式退役,德國男籃一度人才斷檔,沒有領軍人物的他們陷入隊史最低谷。過去兩屆世界盃,德國先是無緣2014年世界盃,2019年世界盃小組賽不敵法國、多米尼加,最終無緣16強,只獲得第18名。

轉折點出現在2021年,在奧運落選賽脫穎而出、東京奧運會獲得第8名後,德國迎來現任教練赫伯特。2022年男籃歐洲盃,德國獲得季軍,極大程度提升了球隊的信心。舞台來到2023年男籃世界盃,德國一路過關斬將,最終獲得隊史世界盃首冠。

弗朗茨·辛度華拿(右)在決賽中得到19分。 圖/新華社弗朗茨·辛度華拿(右)在決賽中得到19分。 圖/新華社

陣容

施羅德領銜老班底,總有人挺身而出

與4年前獲得世界盃第18名的陣容相比,這支德國男籃並沒有大換血。施羅德、奧伯斯特、泰斯、蒂曼、沃格特曼、馬多·洛、吉菲等7人經歷了2019年的慘敗,正是以這批隊員為班底,德國從低谷中崛起,站上了世界盃最高領獎台。

榮膺本屆世界盃最佳球員的施羅德自然是球隊的絕對核心,屢屢在關鍵時刻拯救球隊。不過,在衝擊冠軍的過程中,德國男籃幾乎全員大心臟,最終能夠奪冠,與每位隊員的發揮密不可分。

比如小組賽次輪對陣澳州,除了進攻端狀態火熱的施羅德,在決定勝負的關鍵時刻,是後備後衛馬多·洛連續得分,幫助德國贏下比賽。8強對陣拉脫維亞,施羅德手感低迷,26投4中僅得到9分,是傷癒復出的弗朗茨·辛度華拿挑起球隊大梁,率領球隊險勝。值得一提的是,辛度華拿兄弟都擁有美國大學籃球和NBA背景。

準決賽對陣美國的最後2分鐘,愛華士、里夫斯連續得分,一度將分差縮小至1分,是奧伯斯特挺身而出,用關鍵三分球終結了比賽懸念。決賽險勝塞爾維亞,施羅德在最後時刻連續突破得分、造成殺傷,左右了比賽勝負,沃格特曼、弗朗茨·辛度華拿等人的籃板和偷球同樣關鍵。

與歐洲籃球的典型代表塞爾維亞、拉脫維亞等球隊相比,德國隊的風格可謂「半歐洲、半NBA」,他們的打法既保持了整體性,關鍵時刻球星又能接管比賽,這成了他們贏波的保障。

至於教練赫伯特,無論是對陣拉脫維亞時側重限制對手外線,還是面對美國、塞爾維亞時發揮內線優勢,他的排兵佈陣、臨危不亂也是球隊屢屢險勝的關鍵。直至冠軍到手,赫伯特持續半個月的緊繃神經才放鬆下來,他坐在地上大口喘著粗氣,在鏡頭前顯露出疲憊的一面。

世界盃奪冠的同時,德國男籃拿到了奧運會門票。明年的巴黎奧運會,兵強馬壯的他們完全有實力首次登上領獎台甚至奪冠,迎來隊史最輝煌的時期。

新京報記者 徐邦印

編輯 王春秋

校對 趙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