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中國調研行·黃河篇丨「我就是要展現黃河的美」——攝影師36年拍攝黃河記錄時代變遷
新華社濟南9月13日電 題:「我就是要展現黃河的美」——攝影師36年拍攝黃河記錄時代變遷
新華社記者楊文
巨大的轟鳴聲像火車從身邊飛馳而過,黃河水奔流直下,擊打兩岸崖壁,形成巨大的瀑布……36年過去了,劉福海回憶起第一次來到壺口瀑布場景,「天下黃河一壺收」的景象依然歷歷在目。那一年,33歲的劉福海和同事背著相機,從濟南專程來拍攝黃河壺口瀑布。
壯美的壺口瀑布深深吸引了年輕的劉福海。從此,他與黃河攝影結下不解之緣。
「我要拍攝更多母親河的圖片。」後來,劉福海索性辭去工作,專職從事黃河攝影。作為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中國藝術攝影學會會員,從1987年到現在,劉福海一直堅持拍攝以黃河為主題的作品,僅壺口瀑布就去過40餘次。
記者日前見到劉福海時,他剛剛結束外地的拍攝工作,返回位於山東省濟南市天橋區的工作室里。最近幾天,他又忙著準備講稿,去給社區居民、學校學生等講述拍攝黃河的故事。
長達幾米的黃河攝影長卷、印有壺口瀑布的鎮尺和絲綢錦畫……劉福海工作室里陳列著很多有關黃河文化的藝術作品。
似火焰,又如絲綢;時而溫柔清冷,時而奔騰咆哮……劉福海鏡頭中的黃河千變萬化。記者看到一張以《萬馬奔騰》命名的攝影作品,黃河水流湍急,在特定的曝光下,一股股流水彷彿一匹匹奔騰的駿馬。
要拍出好作品並不是件容易的事。曾經為拍攝黃河「冰瀑」,劉福海和他的團隊冒著嚴寒守在壺口瀑布邊,從白天等到第二天淩晨,終於拍到了這一獨特美景。
「能不能近一點,再近一點?」有一次,為了尋找最佳攝影機位,劉福海光著腳走進黃河灘塗,離岸邊越來越遠,突然一腳踩空,大半個身體陷進淤泥裡。「我第一反應就是保護好相機,這裡面可有太多珍貴的照片了。」劉福海舉著相機有驚無險地爬了上來,但腳底被碎石劃破了,他堅持完成拍攝才回城里處理,結果傷口感染,因此留下了病根。
「拍了幾十年,我見證了黃河生態環境不斷改善,老百姓生活越來越好。」劉福海深有感觸地說,黃河沿岸一些地方曾經很貧窮,交通不便,種的東西也不容易運出去;如今鄉村土路變成了寬闊的旅遊公路,老百姓吃上了「旅遊飯」。
每一次拍攝,都記錄了不一樣的黃河,每一張照片背後都有一個故事。「你看這張,是在夕陽西下時拍攝的,金光灑滿河面,波光粼粼,連騰起的水霧都是金色的;再看這張,是在黃河入海口拍攝的,‘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複回’,多麼壯觀……」說起自己的作品,劉福海滔滔不絕。
「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我就是要展現出黃河的美,讓更多人看到黃河的美。只要身體允許,拍攝就一直在路上。」今年69歲的劉福海說,他最近還和一些高校合作創作黃河文創產品,努力發掘和闡釋母親河的文化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