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省理工前校長:不應切斷美中大學聯繫

美國《外交》雜誌9月13日文章,原題:美國大學不應該切斷與中國的所有聯繫 美中自從上世紀70年代末恢復外交關係以來,兩國領導人都認識到兩國大學在研究和教育方面共同努力、促進繁榮和友誼的價值。然而,今天,美國政策製定者非常擔心美國大學實驗室的科技發展可能會轉移到中國,以至於他們一步一步地阻礙學術交流。

保持兩國科學家之間的聯繫可能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重要。北京和華盛頓的關係已經形成一種危險的對抗,可能會損害兩國和世界。大學可以為穩定這種關係作出貢獻,美國大學和美國政府應該避免誇大風險。

美國大學促進國與國之間相互瞭解的一個最重要方式是培養來自世界各地的學生。來美國的國際學生比去其他任何國家都多,中國和印度是美國最大的外國學生來源國。不幸的是,作為一個國家,美國近年來一直在破壞自己的政策,不鼓勵優秀學生到美國學校就讀。

中國在科學和工程領域是世界上另一個超級大國,對研發的綜合投資僅次於美國。由於目前中國研究的質量,在同行評議的科學和工程期刊上,中國研究人員是美國研究人員最常見的國際共同作者。因此,全面限制與中國同行的合作將意味著限制美國自身的進步。

有時候,當涉及到中國時,美國學者需要防範的是他們自己的政府。2018年,美國司法部啟動了“中國行動計劃”。許多學術科學家和工程師因為在中國出生或有中國血統而對這些調查感到恥辱。美國政府和大學領導人都有責任確保合理的國家安全擔憂不會導致無差別的政策,從而使大多數學術交流無法進行。不同類型合作涉及不同級別風險,應該對它們進行相應評估。即使是在中美競爭激烈的科學和工程領域,兩國也有可能在基礎性、不會導致競爭的研究上聯手。這種合作所產生的科學進步是公開發表的,能夠造福世界。

大學有通過教育、研究和共同解決問題架起橋樑的獨特能力。因為它們使用科學和學術的共同語言,在對話似乎不可能的時刻,它們有時是唯一仍然能夠建立這些橋樑的機構。(作者為麻省理工學院前校長雷歐·拉斐爾·萊夫,陳欣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