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心!河南刑警何建強因公犧牲

8月24日,研判分析、走訪排查、跨8個區縣追蹤犯罪嫌疑人;8月25日,布網蹲守,抓獲犯罪嫌疑人;8月26日、27日,突審犯罪嫌疑人;8月28日上午,在宜陽縣鹽鎮鄉現場勘查,分析案情;8月28日下午,重要保安任務執勤……這是河南一名基層民警生前最後的軌跡。

他叫何建強,生前擔任洛陽市公安局刑事偵查支隊副支隊長,8月28日22時30分,他在執行重要保安任務現場發生交通事故,經搶救無效,因公犧牲,生命永遠定格在56歲。從警36年來,何建強榮立個人二等功1次,個人三等功3次,個人嘉獎4次,先後獲得全省優秀人民警察,全省公安機關「中原衛士杯」破案追逃競賽活動先進個人、全省科技工作先進個人等榮譽稱號。

【不知疲倦,時刻保持臨戰狀態】

1987年,從洛陽人民警察學校畢業後,何建強被分配到洛陽市公安局原刑警大隊特警隊二分隊工作,正式成為一名人民警察。

「不管是颳風下雨,還是酷暑嚴寒,一旦發生案件,他逢案必到,逢案必勘,時刻保持著臨戰狀態。」洛陽市公安局刑事偵查支隊民警孫宗偉告訴記者,何建強對待工作非常敬業、執著、細緻,干工作特別拚,身體里有股永遠使不完的勁兒。

2021年5月,宜陽縣發生一起命案。案件發生後,何建強立即帶領刑事技術偵查人員趕赴現場開展工作。案發現場地處偏僻,現場勘查環境十分惡劣,何建強迎難而上,組織六次大規模勘驗現場,手工清理現場每一塊磚頭、每一個部位,最終提取了大量重要物證。他同時開展偵查,調取現場附近5公里的監控,尋找知情人、目擊者,排查4000餘人、800餘輛車。經過19個晝夜的連續奮戰,終於鎖定犯罪嫌疑人,案件成功告破。

考慮到他年齡大了,專案民警多次勸何建強休息,別這樣熬,可他卻說:「沒事,我身體還行。」

「每次有任務,他總是衝在前,干在先,從不知疲倦,在他看來,偵查破案是刑警的天職。」洛陽市公安局刑事偵查支隊民警郭瑞說。

參加工作以來,何建強一直戰鬥在刑偵工作第一線,先後參與偵辦了眾多重大疑難複雜、有影響的大要案。他帶領命案重罪大隊不斷強化命案攻堅機制,嚴厲打擊各類嚴重暴力犯罪,快偵快辦現行命案,洛陽市現發命案多年保持發一破一。他帶領刑事技術大隊以智慧新刑技建設為引領,完成刑事技術綜合應用體系建設,加快推進「一長四必」向「六快」轉變,有效提升了新刑案件現場勘查能力。多年來,在他的不懈努力和全力推動下,洛陽市公安機關現場勘查錄入率100%。

【抽絲剝繭,從不放過任何細節】

熟悉何建強的人都說,他幹活很拚,善於摳細節,幹啥事情總是鍥而不捨。

1997年3月,洛陽龍門發生文物被盜案,由於現場足跡遺留位置不好,常規提取很可能破壞足跡,必須先進行拍照固定,他和同事們不分白天黑夜,來回穿梭於現場昏暗房間,加班加點研究探討,反復試驗,終於提取到清晰完整的足跡照片,為足跡鑒定奠定了基礎,也為一舉破獲案件提供了有利條件。

2012年6月份,在偵辦一起命案中,犯罪嫌疑人被訊問時胡言亂語,極不配合。如何快速鎖定真相?何建強將目光投向嫌疑人所穿的一件舊大衣,而這件大衣也成了突破案件的關鍵。

「這件大衣十幾年未洗,斑跡、汙跡遍佈,前期勘驗人員先後檢驗60餘處均沒有發現死者的痕跡。」洛陽市公安局刑偵支隊民警何軍回憶道,何建強結合死者受傷部位,親自手持勘驗燈仔細查找,在大衣下襬處找到了三處針尖大小的疑似血痕。經檢驗,血跡確為死者所留。正是這三處不起眼的血痕,成了案件突破的關鍵證據。

2003年10月,汝陽縣發生一起投毒案,何建強冒著大雨一遍、兩遍……反復勘查現場,製作了1000餘張物證照片。在處理盛農藥的油壺殘片上的字跡時,由於長時間的摩擦,字跡已不是很清楚,何建強利用現有設備和光源,反復拍照實驗,一次不行,兩次,兩次不行,三次,最終拍出了最清晰的字跡,為確定並抓獲嫌疑人提供了證據支撐。

「我們把勘驗工作做得細一點,就可以避免偵查工作走彎路,讓案件破得快一些。」何建強經常這樣給同事們說。

【心繫群眾,用心解決急難愁盼】

「小事不要怕麻煩,群眾的事再小也是天!」這是何建強經常教導身邊年輕民警的一句話。

2019年,在全市公安機關組織的嚴厲打擊「三車一瓶」專項行動中,他錨定「打團夥、破系列、端窩點」目標,帶領刑事技術人員立足案發現場,著眼收贓渠道、銷贓窩點等各個環節,全力服務保障全市公安機關刑偵部門實施全鏈條打擊,全年共協助破獲案件680餘起,抓獲「三車一瓶」犯罪嫌疑人478人,有效遏製了此類案件的高發態勢。

2016年至2020年間,何建強瞭解到欒川縣周某身患殘疾,丈夫去世、大兒子患精神疾病、小兒子沒有工作,家庭十分困難,就認真研究醫療扶貧政策,幫助周某減輕就醫經濟負擔,同時幫助其小兒子解決就業難題,定期購買米面油等生活物資前去探望,他5年不間斷的幫助,使周某一家徹底擺脫了困境。

除了惦記群眾,何建強的心裡還裝著學校的孩子們。他在工作之餘,專門組織民警到河南科技大學法醫學院,為學生進行「大學生心理疏導干預」,解答學生們心理上存在的困惑,引導學生們嗬護心理健康,熱愛法醫專業,找準人生方向和事業目標,幫助他們積極健康成長。同時積極開展「防範電信網絡詐騙專題教育」講座,向同學們講解如何有效預防詐騙,增強同學們的自我防範意識和詐騙識別能力。

一樁樁、一件件的小事雖然微不足道,但群眾看在眼裡,記在心裡。聽到何建強因公犧牲的消息後,受他幫助過的群眾、學生無不潸然淚下。

【淡泊名利,同事心中的「好大哥」】

在同事眼裡,何建強是一位和藹可親、淡泊名利的「好領導」,是一位關愛體貼、樂於助人的「好大哥」。

查閱檔案發現,從2012年擔任刑事偵查支隊副支隊長以來,何建強沒有一次立功表彰。這與他屢破大要案、屢創佳績不符。原來,他將本該屬於自己的榮譽,都讓給了年輕同誌。他總說,刑偵工作是個整體工作,工作上取得的成績,是大家齊心努力的結果。

何建強的愛人患有癌症,需要照顧、治療,可他從沒有因此影響工作、麻煩他人,獨自一人默默承擔起了所有。但對別人的事情,他總是很上心,熱情幫助解決。

2008年汶川地震期間,洛陽市公安局刑偵支隊民警張建雲到四川省江油市執行公務。「當時我的孩子只有3個月大,突發疾病,何支隊聞訊後立即聯繫醫院,幫助安排治療。」說到這事,張建雲聲音哽咽、兩眼噙淚,「他總問我們累不累,家裡有什麼困難。總是想著別人,卻不顧自己。」

每逢農曆新年值班期間,為了讓家住外地的同事回家團圓,何建強就會勸大家:「有現場,我去,你們安心回家孝順父母。」洛陽市公安局刑偵支隊民警何軍說,他總是把方便讓給他人,把麻煩留給自己。

對待同誌,何建強悉心關愛、熱情幫助,讓大家從心底感覺到單位這個大家庭的溫暖。不管誰家裡有事,他都會跑前跑後,想辦法解決。同事患病住院,他會協調醫院專家會診治療;同事家中發生變故,他會第一時間到場幫助解決問題和困難;同事在外地出差,家中孩子生病,他會第一時間安排及時就醫。

他熱愛工作,幹了一輩子刑偵,不言放棄;他心細如髮,善於抓住繁枝細節,突破全案;他身先士卒,總是衝在前,干在前;他關心同誌,總是將困難留給自己……從警36年,何建強一心撲在刑事偵查一線工作上,把對黨和人民的忠誠、對公安工作的無限熱愛,熔鑄為36年從警生涯的無悔付出和無私奉獻。

大河報·豫影片記者 邵可強 通訊員 孫雅瓊

(來源:​大河報·豫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