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相思》小夭塗山璟討論假意真情,不是隱喻而是兩種思維的碰撞

伊說說,認真追劇、專注劇評品人生百味,願你不用身披盔甲,也能抵擋萬千生活不易。

《長相思》里小夭和塗山璟討論桑甜兒的婚姻選擇這一段對話,我們細聊一下吧。

桑甜兒認識串子,是瑲玹想要打探小夭的背景,找到桑甜兒,給她錢讓她接近串子,然後套串子的話,結果讓小夭發現了。

串子說他非桑甜兒不娶,小夭信,但是小夭不信桑甜兒。不過,桑甜兒夠坦蕩,給小夭說得明白。她是沒想到串子這麼堅決地要娶她,所以她也願意嫁給串子。

桑甜兒是青樓女子,擺在她面前的選擇並不多,最好的結局也就是能被贖身嫁人,但是這嫁人能得富貴便沒了自由,一生都是別人豢養的寵物。這也是桑甜兒雖然沒有真心,卻也要嘗試的原因。

可以說,嫁給串子是她人生中的一個意外獲得的機會,她只是勇敢地抓住了這個機會,並且勇敢地走下去。

塗山璟看到了桑甜兒的這一點,說她很勇敢,而小夭是不能理解的。此時的小夭,經歷了三百年的流離失所,是不相信任何人,也不相信人與人之間有什麼真情。她內心的確有柔軟流動,但是都被她自嘲的心硬包裹了起來。

其實,桑甜兒的選擇,在很大程度上,對小夭是觸動的,小夭沒想到桑甜兒明明不喜歡串子,卻為了串子的這一點真心,就願意把自己一生都交付出去。

小夭對塗山璟說,桑甜兒同意嫁給串子就是一場豪賭。她說,桑甜兒是虛情假意接近串子,串自以為是真心,便會對桑甜兒好,桑甜兒看到串子對自己好,也會投入一些真心,這樣循環下去,最終假意也成了真心。

但是,小夭擔心的是,一旦這中間的一個環節出了問題,兩個人至少有一個人是要命的。桑甜兒和串子是人族,沒有小夭的壽命長,小夭說她可以看到結局。

塗山璟聽完小夭的話,並不是很認同,他說,桑甜兒很勇敢,雖然是虛情假意,但是也給了真心一個機會。

塗山璟聽完小夭的話,並不是很認同,他說,桑甜兒很勇敢,雖然是虛情假意,但是也給了真心一個機會。

小夭看著塗山璟,表情意味深長,說,你會這樣想。

很多人都把桑甜兒的婚姻說是小夭和塗山璟的隱喻,伊說說並不這樣認為。相反,桑甜兒和塗山璟都是擊破小夭內心的硬殼,釋放小夭柔軟的人。

這裏先來討論塗山璟和小夭這段對話,關於桑甜兒的故事,感興趣的小夥伴可以移步《長相思》里不起眼的弱女子,活出了小夭想要的生活,也可以期待一下,後面我還會寫一篇關於桑甜兒的文章。

小夭和塗山璟的對話,可以看成固定型思維和成長型思維的碰撞。

在《終身成長》這本書里,對人的思維方式分為兩個大的概念,固定型思維和成長型思維。

書中有這樣一段文字,對於固定型思維者來說,戀愛的關係要麼好要麼壞,是自然發生,如果你們合適是不需要努力的,但對於成長型思維者來說,一切都是可培養的,戀愛關係也是可以成長和改變,兩個人之間的不可避免的差異是需要磨合的。

小夭的看法傾向於固定型思維,而塗山璟的思維就是成長型思維。這是塗山璟和小夭的不同之處,也是塗山璟幫助小夭成長的點,重新建立對人和感情的信任。

這個重建的過程就是塗山璟和小夭湊從生情到深愛的過程。塗山璟說要守著小夭,小夭是不相信的。在去抓朏朏的時候,小夭就心裡暗自嘲笑,這世上沒有誰會等誰一輩子。

她在玉山等瑲玹和父王來接她,等了七十年,她沒等到。她偷跑下山,也可以說是她放棄了等待,所以她覺得連自己都做到等一輩子這種事情,還有別人能做到嗎?

結果塗山璟不僅等還要找到小夭,根本沒有離開或者說放棄小夭。這是小夭第一次相信了塗山璟,是不會丟棄她的人。可沒過多久,瑲玹帶著阿念找上門來,小夭以為能依靠塗山璟,結果塗山璟不見了。

在塗山璟的認知里,先別讓自己身份被識破最重要,或者說不要給小夭的生活帶來麻煩最重要,結果小夭更在意的是不離不棄。

從此塗山璟就再也不離開小夭,帶著小夭逃跑也是義無反顧,讓小夭有了信任感。

這個過程本就是一個成長型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有衝突矛盾,不是第一時間下定論,就像小夭,她在事情發生有失望的時候,會想到看,我就說會這樣吧,果然就是這樣。

但是塗山璟不是,他會在事情發生後,再去努力調整和修改,這就是塗山璟說的他可以做先付出的那個人。

除了塗山璟,還有桑甜兒也是成長型思維,真別小瞧了桑甜兒,她的幸福是她自己努力換來的,是真心佩服她。

小夭自從離開清水鎮做回了皓翎大王姬,就再也沒有回過清水鎮。很多人質疑小夭的冷漠,可是誰注意到,當時小夭想逃跑,都要先安排好老木串子麻子的生活,把一切都託付給桑甜兒,才安心逃走的。

她不是冷漠不回來看老木他們,是她知道從此再也沒有玟小六了,她做回皓翎大王姬,就和清水鎮的一切沒關繫了。

小夭再回清水鎮,是相柳把她從豐隆婚禮上帶走後的事情。鄰居家有位老婆婆,她和老婆婆說了很久的話,才發現這是桑甜兒,但是她沒有相認。

此時,老木他們都走了,只有桑甜兒看著兒孫繞膝頤養天年。她對小夭說想要什麼就一定得相信這個東西是存在的,否則就不會付出真心,就像種地,春天不播種秋天也無法收穫。

這就是桑甜兒活了一輩子快到生命盡頭的感悟,她曾經也和串子鬧到要分開,看一時她是覺得串子做錯了,可是這一世快要過完的時候,看一世又覺得沒有錯了。

小夭再去找塗山璟的時候,幫助塗山璟找出孩子是塗山篌和防風意映的證據,都是受桑甜兒的啟發。

小夭再去找塗山璟的時候,幫助塗山璟找出孩子是塗山篌和防風意映的證據,都是受桑甜兒的啟發。

她告訴塗山璟,桑甜兒對她說,人活一世,就像在荒山野嶺走路,誰都沒辦法知道前面的路會遇到什麼,所以才會找同行之人,得相互攙扶才能走得更好。

在很多年里,小夭覺得這種同行,是有風險的,所以總是把自己置於一個冷靜的旁觀者位置,抱著我看看你怎麼做,才能決定我怎麼做的心態,但是現在她明白了,她這樣的想法是消極地等待,還自以為是清醒。

小夭曾經對瑲玹說過,不期待就不會失望,可是不期待也是一種不信任對方的表現,也可以說是有固定型思維傾向的。

小夭曾經對瑲玹說過,不期待就不會失望,可是不期待也是一種不信任對方的表現,也可以說是有固定型思維傾向的。

寫這篇文章的時候,並不想把成長型思維和固定型思維的概念講得太枯燥,還是想用塗山璟、小夭以及桑甜兒各自對同一個事情的思維方式做對比,讓小夥伴感受到兩種思維方式的不同。

當然在《終身成長》這本書的最後章節,也一再強調,不要把這兩種思維看成對立和必須劃清界限的事情,而且也不要給自己的想法輕易貼上固定型思維的標籤,更不要覺得固定型思維就是否定了自己,自己做錯了什麼。

恰恰相反,擁有成長型思維,是不會認為固定型思維的可怕。在生活中,我們面對一件事情,會同時出現這兩種思維,我們只要有意識地用成長型思維去思考問題和行動,努力克服固定型思維的念頭和想法,便能讓自己的思維方式得到改善。

今天的我比昨天的自己更好,這便是最大的成長。

(圖片均來源於電視劇《長相思》截圖,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