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會《京韻紅樓》再登國圖藝術中心, 升級打造最美太虛幻境

新京報訊(記者劉臻)2023年秋天,《京韻紅樓》音樂會經過全面升級打造,將作為第十四屆曹雪芹文化藝術節開幕禮演出,於9月22日至23日在國圖藝術中心音樂廳上演,為觀眾呈現舞台上最美的太虛幻境。據悉,去年10月,該音樂會在北京國圖藝術中心音樂廳首演,三天演出下來,觀眾紛紛表示,餘音繞樑,意猶未盡。

演出海報。演出海報。

作為國粹「京劇」與國學「紅樓夢」兩大傳統文化IP的融合再現,音樂會《京韻紅樓》在諸多《紅樓夢》舞台藝術作品中獨樹一幟。音樂會改編王立平為87版電視劇《紅樓夢》創作的12支曲,使其與京劇融合,用京腔京韻賦予人們耳熟能詳的紅樓歌曲以全新的藝術韻味。《京韻紅樓》製作人李東介紹說,《京韻紅樓》的緣起就在位於國家植物園深處的曹雪芹西山故里。「那年,位靈芝、王立平和我在曹雪芹西山故里的芹溪茶舍,一邊播放著幾個北京京劇院的學生的戲歌,這些戲歌是用王立平先生為87版電視劇《紅樓夢》創作的12支曲改編的,非常好聽,一邊聽位靈芝老師介紹籌備當年藝術節的情況,這時我希望把這些戲歌在藝術節上進行更好更完美的展示,於是就向位靈芝老師推薦了北京京劇院。也因此,就讓我、位靈芝老師以及北京京劇院圍繞《紅樓夢》,開始了這段緣分。」

位於國家植物園深處的曹雪芹西山故里。

北京曹雪芹學會秘書長、《京韻紅樓》的出品人位靈芝認為,《紅樓夢》本身是一部意蘊非常深厚的文學作品。如何在短時間內將其作品中的各種人物之間的關係,以及人物之間的各種「情」通過音樂的方式表達出來,是件非常難的事。而且只靠音樂,又很難將原著中的人物形象生動化、形象化。「因此,當李東向我推薦了北京京劇院時,我認為太好了,可以用北京京劇院演員的表演將原著的人物以及音樂需要傳遞的韻味充分地展示出來。」

《京韻紅樓》音樂會由北京京劇院的一眾青年演員進行演繹。

《京韻紅樓》音樂會用紅樓音樂加京腔京韻,配以京劇特有的「唱念做打」程式,由北京京劇院的一眾青年演員進行演繹。在反復的角色揣摩和精心排演中,演員們早已化身「紅樓夢中人」,以獨特的舞台造型,專業的表演素質,各有千秋的裝扮、神采、身段、唱腔、韻味,為觀眾呈現一個「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紅樓時空。北京京劇院演員、林黛玉扮演者鄭瀟坦言,自己從小就看《紅樓夢》,到現在最少有幾十遍了。自己曾經在家裡多次滾動播放《紅樓夢》87版電視劇,對王立平先生創作的影視劇插曲已經爛熟於心,張口就唱。而且每次播放每次聆聽每次演唱,都會有新的感悟。「比如在我演唱紫菱洲歌、探春遠嫁等片段的時候,都會非常激動,因為這些歌曲背後所蘊含的感情已經深深刻在了我的心裡。」

北京京劇院演員、林黛玉扮演者鄭瀟和《京韻紅樓》製作人李東。

除了令人耳目一新的歌曲演唱,音樂會中還有許多技藝精彩的表演段落,比如僧道功夫戲、晴雯撕扇舞、京胡協奏曲等,都曾在首演中收穫了現場觀眾的掌聲。就像《紅樓夢》原著小說一樣,《京韻紅樓》音樂會編劇也以「大旨談情」為主題,以紅樓重要人物、經典情節為內容,以開篇描述空空道人心路歷程的「16字偈語」(因空見色,由色生情,傳情入色,自色悟空)為線索展開。

作為《京韻紅樓》的出品人、編劇位靈芝介紹,這場音樂會的編排對應《紅樓夢》的行文及思想脈絡,將《紅樓夢》的主旨和曹雪芹的哲學思想滲透其中。她認為,在傳統文化轉化成藝術作品的過程中,特別重要的一點就在於對其內在精髓的提煉:「由王立平先生創作的紅樓音樂作為當下紅樓文藝的典型代表,與國粹京劇這一經典文藝形式創新融合的《京韻紅樓》音樂會,是讓中華傳統文化‘活起來’,走向更廣闊的舞台的大膽嘗試。去年首演的成功已經證明了此次嘗試的價值,接下來,希望通過一輪輪演出的打磨,讓更多觀眾通過《京韻紅樓》讀懂曹雪芹、感悟紅樓之美。」

編輯 吳龍珍

校對 劉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