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放屁就是肝不好?出現2個症狀需警惕,或是疾病預兆

老王這幾天很尷尬,原本好好地隨著旅遊團出門玩,沒想到「屁事不小」,一路上屁聲不停,偶爾放出的屁還帶有一陣味道,隱隱作嘔。隔壁的張大媽見到這,就提醒老王要回去檢查檢查肝,肝臟出問題了就容易放屁多。老王很疑惑,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一、屁的成分是什麼?它是如何產生的?

屁,其實就是腸道內的氣體混合物。放屁的專業名詞為「肛門排氣」,是十分正常的生理現象。

屁的化學成分包括氮氣(約佔59%)、氫氣(約佔21%)、二氧化碳(約佔9%)、甲烷(約佔7%)以及氧氣(約佔3%),還有一小部分其他化學物質(約佔1%),如吲哚、糞臭素、硫化氫、氨氣等惡臭氣體。

屁中99%以上的氣體都是無色無味的,只有不到1%的氣體才是臭雞蛋氣味的「罪魁禍首」。

一般來說,每天有5-15個屁都是正常的,但若每天放屁超過20個,且長期持續,則要注意觀察是否由飲食引起,若非飲食因素,則要考慮疾病原因,不能掉以輕心。

二、為什麼有時候放屁更多

1.吃飯速度快

吃飯時,過於匆忙,狼吞虎嚥的時候,容易產生過多口腔空氣,從而導致放屁次數增多。

2.腸胃功能失調

一些人由於腸道菌群失衡,消化食物時容易產生過多氣體,從而導致頻繁放屁。另外,患有胃腸炎、大腸炎等腸道疾病的人,由於食物殘渣無法被及時消化吸收,會在體內產生大量氣體。這些氣體隨著腸道擠壓被排出,導致放屁增多且味道難聞。

3.久坐不運動

長時間久坐不活動可能導致消化系統的運動減慢,食物在腸道內停留時間較長,這可能增加氣體的產生和積聚。且久坐不活動可能導致胃腸道動力功能減弱,使食物消化和排氣變得不順暢,從而增加了放屁的頻率。

4.長期便秘

便秘情況下,腸道內的糞便停留時間過長,從而引發氣體積聚,導致屁的頻率增加。此外,便秘還可能引發腸道菌群失衡,進一步增加氣體產生和排放。

三、這兩種屁需要特別注意

相對於放屁的數量,更需要關注的是屁的味,要是出現下面兩種情況,就要提起注意力了。

1.惡臭味的屁提示細菌感染

惡臭味的屁可能提示放屁者腸道內存在細菌感染。在這種情況下,細菌感染可能引發腸黏膜受到細菌毒素的損害,導致大便排出時可能帶有壞死黏膜上皮細胞。此外,患者通常還會經歷腸絞痛、裡急後重、發熱等症狀,這些症狀表明腸道存在問題,需要及時就醫進行進一步評估和治療。

2.腥臭味的屁提示消化道出血

腥臭味的屁可能提示消化道出血,這時血液可能會積聚在患者的胃腸道中,而胃酸及腸道細菌會將血液分解,有時候排出的糞便可能會呈現出柏油狀。此外,腸道內存在惡性腫瘤時,屁也可能帶有腥臭味。

需要提醒,如若發現放的屁奇臭無比,且非飲食因素導致,就一定要引起重視,因為它們可能暗示著潛在的健康問題,如腸道炎症或者胃腸功能障礙等問題,建議及早就醫以獲得專業的診斷和治療。

四、總是放屁,和肝到底有沒有關係

放屁不一定是肝不好,但肝不好的人群中大約有8成以上都存在放屁量增加的情況。此外,若肝臟受損,發生病變,以下症狀是比較常見的信號,需要及時留意。

1.皮膚異常

包括肝掌、蜘蛛痣和黃疸。其中,肝掌通常表現為手掌上的皮膚呈現紅色,與周圍皮膚顏色不同。這種紅斑可能是由於肝臟問題引起的血管擴張和血流增加所致。肝掌往往出現在手掌的中心部位,有時也可能出現在手指和指甲周圍。

而蜘蛛痣通常表現為皮膚表面的血管突出並向外擴展,形狀類似蜘蛛的腿,常出現在面部、頸部、上胸部和手臂等地方。

另外,肝臟異常可能導致膽道受阻,膽紅素排泄受阻,引發黃疸,通常表現為眼睛、皮膚和尿液發黃。

2.食慾不振

肝臟受損通常導致消化功能下降,嚴重情況下可能伴隨食慾不振、噁心和嘔吐等症狀。這是因為肝細胞受損,導致膽汁分泌減少,影響了脂肪的消化。

3.易疲勞

長期食慾不振和消化吸收受阻可能導致疲勞、注意力不集中、頭昏耳鳴等症狀。這些症狀常與肝臟問題有關。

4.出血

肝臟異常可引發凝血因子合成問題,容易導致牙齦出血、鼻子出血等出血症狀。

上述症狀是與肝臟健康問題相關的常見跡象,但需要注意,不同的肝臟問題可能表現出不同的症狀。如果存在肝臟問題的疑慮,建議諮詢醫生以獲得專業的評估和治療建議。

最後,小艾想說的是,屁雖然遭到嫌棄,但確實是身體的「晴雨表」,所以在合適的地點有屁也不用憋著。日常也可以多喝水,促進腸道蠕動,緩解放屁的尷尬。

  • 參考資料:
  • [1]《你憋回去的屁,都去哪兒了?看完再也不敢憋了!》.科普中國.2023-06-11
  • [2]《經常「放屁」是肝不好嗎?提醒:放屁多,或與這5個原因有關》.內蒙古疾控.2022-09-16
  • [3]《屁事不小!一天放幾個屁才正常,消化內科大夫告訴你》.生命時報.2018-02-27
  • [4]《肝好不好,看手掌就知道?識別肝臟的「求救信號」》.生命時報. 2023-03-18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