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創意靈感來自呼倫巴爾和民族團結

    徐偉晶的文創小店。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石佳/攝    徐偉晶的文創小店。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石佳/攝

http://vod.cyol.com/vod/data/video/202309/18/916e8df7-47c5-4c05-dea3-caf53d8e427a/transcode_2371c5e4-30f0-2980-5b58-7af9b795.mp4/av-g.m3u8

    在內蒙古呼倫巴爾古城的步行街里,一家獨具特色的文創小店吸引來不少年青人打卡,他們挑選著冰箱貼、帆布袋、茶杯等文創產品,還在明信片上印下印章、寫上祝福,寄給遠方的家人或者朋友。

    這家青春小店的老闆出生於1986年,名叫徐偉晶。2014年,徐偉晶選擇文旅行業作為創業方向。她當過導遊、做過旅行社,如今她投身文創行業,立誌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內蒙古深厚的民族團結進步底蘊相融合,設計開發出優秀的文創產品。今年以來,徐偉晶在呼倫巴爾市海拉爾區、滿洲里市開了3家文創店,店裡大多數產品都是由她和團隊自主設計的。這幾家「不起眼」的小店,通過提成、代賣等方式,為百餘名青年提供了一個增加收入的平台。

    徐偉晶是土生土長的呼倫巴爾人,呼倫巴爾集聚著鄂溫克族、鄂倫春族、達斡爾族「三少民族」,這些民族又有著獨特的民族文化。徐偉晶在調研中發現,有些民族特有的紋飾、圖騰都能在中華文化中找到起源,「我們做文創產品就是要在個性中尋找共性」。《中國紋樣》《非遺藍皮書》《內蒙古史誌》等書,徐偉晶都反反復複地讀,從中尋找靈感。她和團隊還一個個地拜訪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先後開發出民族團結進步主題、紅色文化主題、綠色發展系列主題、非遺保護系列主題、十四冬系列等文創產品。徐偉晶選用金屬材料改良鄂倫春族剪紙技藝,開發出便於攜帶、易於保存、銷售價格適中的金屬材質剪紙書籤文創產品,一經上市便被內蒙古博物院選為專供文創產品。她和團隊設計的百年滿洲里瓷杯榮獲中國旅遊商品大賽銀獎,呼倫巴爾四季邀請冰箱貼榮獲中國文旅商品優秀獎,幸福呼倫巴爾茶器榮獲內蒙古自治區文旅商品銀獎。「這些產品之所以能夠獲獎,是因為它們直觀地講述了呼倫巴爾民族團結的故事。」徐偉晶說。

    「您好,這邊結賬,一共消費35元。」今年26歲的張夢雨在文創小店裡忙碌著,她不僅是店員,也是徐偉晶的合夥人。張夢雨除了每個月3500元的固定薪金以外,店裡每賣出一件文創產品,她都有3%的提成。張夢雨覺得自己不單單是打工人,也算是半個老闆,「來消費的都是青少年,店裡的工作氛圍也很輕鬆愉快」。

    「別看我這裏只有30平方米,這可是一個小型的青年創業孵化器。」徐偉晶驕傲地介紹自己的創業模式,她聘請了14人的設計團隊,負責文創產品研發,目前自有知識產權20餘項,研發文創產品1000餘款。「只要產品賣得好、賣出去,設計師就能有提成。」徐偉晶覺得在創業過程中,帶動年青人一起掙錢,激發大傢伙兒的幹勁,創業路才能走得更遠更久。

    剛剛過去的旅遊旺季,徐偉晶的3家小店一天能營收3萬多元,其中最暢銷的一款產品是冰箱貼——設計靈感源自滿洲里市地標式建築套娃酒店,冰箱貼採用金屬材質,整體小巧精美。在研究年青人的消費習慣之後,徐偉晶發現,年青人在買文創產品時,更加註重質感和好看,而不是低廉的價格,她拿店裡的另外一款塑料材質的冰箱貼作對比,「這款10元,幾乎賣不出去,但這個要賣35元,每次上架十幾個,很快就賣完了。」

    這間小店還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小小陣地。小店裡設置了一個打卡區,擺放著十幾枚印章,印章上的圖案除了呼倫巴爾的美景,還講述了「三千孤兒入內蒙」「齊心協力建包鋼」「烏蘭牧騎」的民族團結故事,還有「小小石榴籽」章。中青報·中青網記者翻開即將寄出的明信片,看到每張明信片上都印有這些圖案,從書寫的筆跡來看大多都是青少年,這些帶有民族團結印記的明信片郵寄到全國各地,也象徵著民族團結的故事散播到全國青少年心中。

    作為呼倫巴爾市青聯委員,徐偉晶一直在探索如何用年青人喜愛的方式講好民族團結故事,「希望能在這些小朋友心中埋下民族團結、關愛他人的種子」。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石佳 來源:中國青年報

2023年09月19日 05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