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高新區益州小學校長李玲: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色彩|校長來了

封面新聞記者 何方迪

成都向南的“大動脈”,車流不息的益州大道,分佈著一所橫跨東西兩側的小學:益州小學。一根人行天橋連接起兩個校區,周圍高樓大廈林立……11年前,這裏還是一片工地。

城市經濟蓬勃發展,產業不斷升級,人口湧入帶來對優質教育的渴求,益州小學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加速發展並壯大。

全國文明校園、全國首批5G未來學校、成都市“未來學校”試點學校……是這所新銳學校取得的矚目佳績。但在校長李玲眼裡,“讓孩子快樂學習,給孩子一個更值得回憶的童年”,是益州小學面對城市更新時,給出的堅定辦學回答,“活著就是生命的本質,好的教育是讓孩子奔赴山海,找到屬於自己的山巔。”迎著初秋時節的微微涼風,記者走進益州小學。

成都市益州小學校長 李玲

用心對待生命

每個孩子都能以自己的方式發光

“每個孩子不可能都是第一,但每個孩子卻是我們的唯一。”走進益州小學,二十三個大字鐫刻在益小教學樓的主題牆面,一眼便能望到,沒有華麗的slogan,只有對教育最純粹的洞察。

李玲說,“作為益小的校長,我希望能做到人人一讀就懂,字字在理入心。”以人為本的生命觀是益小在建校之初對家長、社會的鄭重承諾,“不挑選生源、不爭搶排名、不聚集資源”,以科學有效的方法,關照每個孩子真實的成長。

何謂最真實的成長?一名學生讓李玲曆曆在目。那時,她在被譽為“成都五朵金花”之一的龍江路小學任教語文,班上有一個男孩,每次交上來的作業本沾滿油漬,難以入目,質量堪憂。

為此,李玲專門找了一天上門家訪,“走進門才發現他的家堆滿雜物,光線昏暗,幾乎找不到可以寫作業的地方。”心疼之餘,她把更多精力和愛傾注在這個男孩身上。

“既然他厭學,那我就哄著他學。”李玲把他叫到辦公室,只要完成作業,就獎勵一顆糖果,為了督促他,她還讓女兒陪著他一起學、一起玩……小學畢業發佈成績那天,李玲站在操場遠遠對著教學樓呐喊:“娃娃,你的語文也是優秀!”聽到喜訊後的男孩在5樓開心得又蹦又跳,內心的堅冰在這一刻融化。

“再後來,他長大了。幾年前抱著一束花來找我,他現在在一個髮廊工作,有一技之長,靠雙手創造價值,我覺得很好。”李玲說。

“多一把評價的尺子,多一個成功的學生。”對學生多元價值的保護和發展,也成了李玲日後建設益州小學教育理念的一顆種子。

李玲和學生在一起

一心一“益”辦校

豐富經曆成就“有想法的校長”

現在,李玲仍保持著每週上課的習慣,基於語文科目開發的創新實踐課程深受同學們的歡迎,誌願者課程、小富翁財經素養課程、對外交流課程等。有意思的是,學校靈活設置長短課,有35分鍾的常規課,有40至70分鍾的選修課,也有10分鍾的微課堂。

外界評價益小校長很有能力以及想法,李玲說,這和她多年不同崗位的鍛鍊有關,曆任龍江路小學、龍江路小學(南區)教導主任、副校長,中間也有掛職上級單位的經曆,拓寬了她教育管理的視野。

如果再把時間線往前拉,上世紀80年代,15歲的她以優異成績從初中畢業,一道選擇題擺在了眼前:是去報讀“鐵飯碗”中師,還是選擇成都四中(現成都石室中學)?“我的外公曾公派留學法國,姨媽也是老師,受家裡熏陶,最後選擇了教師這條路。”

上個世紀的成都師範學校,儼然基礎教育人才培養的搖籃,彙集了當時最優秀的初中畢業生,如今成都不少耳熟能詳的校長便是從這裏走出。經過筆試、面試(當時的面試還要考形體、綜合素質),李玲踏入了學校大門。

“學校很重視實訓,理念是‘一專多能’。”李玲回憶道,“除了文化課,還要學琴棋書畫和形體舞蹈,我當時選修了形體課,二年級是單科實習,三年級全科實習。在這樣的環境下,大家都得到了全面發展。”李玲至今記得當時在成都實驗小學實習時,憑藉出色的課堂表現,老校長蘇文鈺勸說她留下來,最後她還是選擇了離家更近的人民北路小學。

因熱愛彙聚

他們用11年孕育自主成長之路

2012年3月,是李玲與益小結緣的日子。這一年,她告別龍江路小學,與數位誌同道合的教育工作者吹響“集結號”,共同開啟了十餘年建設益州小學的篳路藍縷。“樂活教育,給孩子們一個值得回憶的童年。”這句話寫在了她的工作筆記上。益小文脈就此生根。

學校發展的11年,亦是成都高新邁入經濟質量高地的11年,面對優勢教育品牌崛起,益小用心打造每一個空間,讓每一個角落都充滿育人的氛圍,都充盈生命的律動,讓孩子在充滿活力的校園里汲取知識、發展能力、創造故事。

學校對每位教師做到有定位、有規劃、有激勵。也為各類教師提供發展平台、培訓機會,提升教師整體育人素養,打造卓越教師團隊。在益州小學教師誓詞中,李玲寫下了“從起步走向卓越,沒有最好,只有更好,追求卓越,精益求精”這句話。這是全體師生經過長久的實踐而達成的成長共識。

從小會議室到新校區的演播廳,從一個校區到橫跨益州大道連接兩個校區,從一個年級兩個班到3000多名學生,益小吐露的新芽逐漸成長為一顆大樹,學校先後獲評全國文明校園、全國首批“5G未來學校”、四川省文明校園、四川省綠色學校、成都市文明校園、成都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校園文化建設示範學校、成都市“新優質”學校、成都市陽光體育示範學校、成都市藝術教育特色學校、成都市“未來學校”試點學校等榮譽稱號。

“關愛孩子健康發展,放棄唯第一論的初心。在這點上,我們的心是齊的。人心齊了,才可以在短時間內產生很高的執行力,才能做出成績。”李玲說。

記住來時路

有始“益”有終

一所有生命力的學校,總會緊跟時代步伐,在發展中叩問教育的本質。

學校本部和新校區分別在益州大道兩側,一座人行天橋串起了兩校區,雙通道設計的封閉隔離式通行空間:一側供社會通行、一側供師生通行,師生通行的區域被巧妙改成了“空中教室”,是學校STEAM教育和綜合實踐活動開展的重要場域。

“空中教室”

近年來,學校辦學口碑和社會美譽度不斷提升,益小也在“提質擴容”中努力滿足更多居民對優質教育的需求。身處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帶來的機遇和洪流,李玲表示,“我們已經過了高速發展的時期,現在,是時候慢下來了。”她的“慢”並非停滯不前,而是在日常點滴的師生共處中,堅守內涵,複盤課程與項目,總結辦學經驗,在思考中沉澱,在蓄勢中謀定,為下一個“益”十年,續寫新章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