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融十年 智驅未來丨微博首席運營官王巍:AIGC時代,讓媒體行業機遇與挑戰並存

來源:川觀新聞

記者 蔣京洲 攝影 向宇

今年ChatGPT的爆火,讓AI技術走入了大眾視野。在輿論普遍關注討論的潮流之下,圍繞AI開發拓展的各類應用,也給各行各業的產業流程再造和格局重塑帶來深層湧動。對於媒體行業來說,AIGC應用(人工智能生成內容)造成的影響尤為深遠。

在9月15日召開的「深融十年 智驅未來」2023新型主流媒體建設天府年會上,微博首席運營官、新浪移動首席執行官王巍表示,無論是技術層面還是應用層面,AIGC最近兩年來都獲得了快速的發展。它為媒體融合帶來了新的可能,媒體的內容生態、業務流程可能都會被重塑。

 微博首席運營官、新浪移動首席執行官王巍 微博首席運營官、新浪移動首席執行官王巍

生產要素深刻變革——

有些崗位會被弱化甚至消失

AIGC如何改變媒體內容生產?王巍分別從生產力和生產關係兩個要素來加以考察。

AIGC為內容生產力帶來肉眼可見的提升。「我們看到,內容生產力經歷了由PGC(專業內容生產)、UGC(用戶內容生產)到AIGC的巨大演變。」 在生產關係方面,AIGC通過不斷提高生產效率、擴大生產規模,生產關係由「少數人掌握製作工具和渠道」,轉變為更多的人獲取低成本的工具、平台,這也促進了內容的廣泛傳播和共享。同時,內容消費者也從「被動接收」,變成了「主動參與和創造」,實現了生產和消費的雙重革命。

王巍認為,未來我們或許會迎來AIGC的完全自主創作階段。也就是說,AIGC無需人類干預,能夠獨立生成新聞、音樂、繪畫等創意內容,它不再是助手,而是獨立的創作主體。

AIGC還能帶來很多過去不存在甚至難以想像的、新的工作模式和方法。王巍介紹,過去只有團隊甚至一個大型公司組織才能完成的全面化和持續內容生產,未來可能只需要一個或者少數幾個人。這將改寫整個行業的底層邏輯,整個行業面臨從商業模式到組織模式、人員角色與分工乃至運作流程上的再結構化,有些崗位會被弱化甚至消失。

技術發展引發的爭議——

大模型幻覺與侵權風險

所謂「大模型幻覺」,通俗來說就是AI會「一本正經地胡說八道」。王巍介紹,AIGC生成的內容很難保證是真實且準確的,它可能會自作主張地虛構原始材料中沒有的事實。有觀點提醒,這一問題並不能隨著模型本身的進化加以解決,只會變得更加隱蔽和難以察覺。

大模型幻覺來自於大模型的訓練數據還是來自於模型本身,或者與這兩個因素都有關係?目前這還是個開放問題,尚未有定論。但讓人擔憂的是,並不確定隨著大模型的技術發展,幻覺問題是否能被徹底解決。

王巍認為,大模型幻覺導致生產出很多似是而非的虛假內容,這是傳媒行業必須要注意的重要問題。這些內容如果多了,對信息平台的公信力會造成損害。

此外,AIGC的廣泛使用帶來還會帶來另一個問題,就是AI生成內容的版權歸屬及個人隱私泄漏等社會問題。AI用以訓練的數據本身是否涉及侵權?人機共生創作出的內容版權歸屬於誰?使用AIGC內容是否會面對侵權風險?這一系列問題目前都有爭議,有待法律進一步加以規範和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