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全面取消限購支持購房需求 能否緩解庫存壓力?

9月19日,武漢市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等六部門聯合發佈《關於進一步促進我市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通知》。該通知也被當地業內稱為「漢十條」,包括全面取消限購、支持多孩家庭購房、設立房企「白名單」等十條措施,內容從需求側和供給端發力,支持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

在業內人士看來,當前武漢市場呈現去庫存壓力大、區域冷熱不均,特別是新房、二手房價格依然處於築底回穩過程中。在「組合拳」效應下,住房需求將得到充分釋放。不過,也有業內人士預計,未來武漢樓市仍然面臨較大的去庫存壓力。

9月19日出台的「漢十條」,包括全面取消限購、支持多孩家庭購房、設立房企「白名單」等十條措施。圖/IC photo

庫存壓力較大,武漢全面取消限購

從「漢十條」具體條款看,既有購房補助等普惠措施,也有個性化的制度設計,充分體現因城施策思路。

在限購方面,武漢此次全面取消二環內住房限購。至此,武漢實現全域不限購、不限售,可以滿足各類購房家庭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漢十條」的創新舉措包括,多孩家庭購房貸款,第二套住房認定為首套住房,購買的第三套住房認定為第二套住房;對已有兩套住房的家庭,在掛牌出售或出租一套的前提下新購一套住房的,購房貸款時認定為第二套住房。

此外,「漢十條」提到,今年底之前,購房有額外1萬元補助優惠,換購家庭補助1%增值稅,10月房交會期間還有購房契稅補貼。企業紓困方面也有大動作,自持的商辦物業可以整體轉讓,已出讓存量地塊可收回重新規劃利用,鼓勵產品創新,建造好房子;設立房企「白名單」,落實差異化監管等。

對此,中指研究院華中市場分析師李國政認為,自8月底以來,已有南京、福州、濟南、鄭州、瀋陽等省會城市,陸續出台穩增長促消費措施,包括全面解除限購限售等,武漢「漢十條」措施發佈,也在市場預期之內,而且創新舉措比較突出。

「新政利好剛需及改善家庭,可以預見,在多方合力的組合拳效應下,住房需求將得到充分釋放,全面提振房地產消費與企業投資,武漢樓市的‘金九銀十’行情值得期待。」李國政如是說。

對於武漢提出的全面取消限購,鏡鑒諮詢創始人張宏偉認為,這是因為武漢新房整體市場廣義庫存達到48個月以上,也就是在4年以上,這是所有「強二線」城市中去庫存壓力最大的一個。儘管武漢的整體市場容量比較大,但這兩年由於政策調控之下市場需求減半了,因此,武漢市場仍然面臨較大的去庫存的壓力。

新房、二手房價格仍處築底回穩過程中

據李國政介紹,「金九」開局,武漢第一時間跟進落實「認房不認貸」,此外,首套房首付降至2成、二套房首付全面降至3成,加上江夏區、東湖高新區等「一區一策」措施加快推進實施,市場信心與成交有明顯提振,9月上半月新建住房成交36.03萬平方米,環比增長11.6%,同比增長9%,呈現復甦形勢。

不過,李國政認為,總體來看,武漢市場呈現去庫存壓力大、區域冷熱不均、發展起伏比較大等特點,特別是新房、二手房價格依然處於築底回穩過程中。

事實上,雖然今年以來,武漢在不斷調整政策的背景下,仍未改變房價下跌的態勢。9月15日,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8月武漢新建住宅價格環比下跌0.50%,二手住宅下跌0.80%。

同時,武漢新房成交量呈大幅下滑。據武漢房管局公佈的數據,2023年7月份,武漢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量僅有4881套,環比6月減少約21%,僅佔3月份成交量的約1/3;到了8月,武漢新房成交9398套,環比上漲39.35%,同比下降24.93%。其中,8月新建商品住宅成交7175套,環比7月上漲47%,但仍然僅是3月份成交量的50%。

業內:武漢政策組合拳力度或進一步加強

「武漢的主力庫存在三環以外區域,這些區域去庫存壓力非常大,主要是一些剛需樓盤。主城區三環內的改善項目競爭相對沒有那麼激烈。」張宏偉認為,就武漢9月份市場表現來看,即使當下「認房不認貸」、首付比例下調,預計武漢的市場也難有較大的起色,改善需求也是表現一般,僅有極個別高端改善項目能吸引購房者入場。

在張宏偉看來,就武漢樓市來說,政策組合拳力度還有待進一步加強,預計未來武漢樓市仍然面臨較大去庫存的壓力。因此,預計幾個月後也就是2024年3-4月,武漢仍然會有其他政策組合拳出台,以刺激當地樓市回溫,加大去庫存的力度。

隨著無錫、武漢加入全面解除限購的行列,根據中指研究院監測顯示,9月1日-19日,瀋陽、南京、大連、蘭州、青島、濟南、福州、鄭州、合肥、無錫、武漢11個城市全面取消限購;而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杭州、蘇州、廈門、成都、長沙、天津、海口、三亞等城市依舊存在限購。

從政策趨勢來看,中指研究院市場研究總監陳文靜認為,核心城市仍有優化空間——二線城市有望全面取消過去在市場過熱階段出台的限制性政策;一線城市政策調整取決於市場恢復程度,未來有望按照「因區施策」原則,優化限購政策。另外,降低首付比例、降低房貸利率加點數、降低交易稅費等同樣是一線城市政策優化方向,同時,京滬普宅認定標準已十年未做調整,也存在優化空間。

新京報記者 袁秀麗

編輯 楊娟娟 校對 柳寶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