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壇書市回歸,愛在過去與未來之間

10年後,北京地壇書市於今年秋天歸來,自開幕之日起持續在社交網絡上刷屏。
作為2023北京文化論壇的配套活動,「我與地壇」北京書市為期11天,共迎來讀者48.7萬人次。
地壇書市似有一種特別的魅力,深深吸引著這座城市的愛書人。我和身邊朋友幾乎都是去逛過一次還不滿足,接連背著大背包、推著露營小推車去「二刷」「三刷」,在書海中尋寶,流連忘返。
如今,國內圖書市集眾多,早已成為不少城市的文化生活新「標配」、熱門打卡地。去圖書市集「擺攤」,快成了很多出版人的工作新內容。讀者對圖書消費需求呈現出多樣化的特點,逛書市是和生活體驗緊密結合在一起的:選書買書、欣賞精美文創、喝可口飲品……以及體驗舒服的露天環境與濃鬱的文化氛圍。
從1993年到2013年,北京地壇書市曾經連續舉辦了20多年,成為北京市民喜聞樂見的群眾性圖書文化盛會,在廣大讀者記憶深處留下了不能忘卻的文化印記和獨特情懷。
10年不見,再度回歸的地壇書市格外「圈粉」「出圈」,且贏得廣大年輕讀者的青睞。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這個頗有積澱和底蘊的北京本土書市招牌,既保持著那份獨有的古典美感,讓市民在舊地重拾過去的美好回憶和閱讀情懷;又在當下增添了生動鮮活的氣息,營造耳目一新的閱讀體驗。
地壇是千年古都的九壇之一,至今已有470餘年歷史,位於北京中軸線北延長線上,是傳統文化地標式建築。
地壇令人唸唸不忘的,不僅是這一座擁有紅牆綠蔭、古香古色的園子本身。「我與地壇」情結,賦予這個地標與眾不同的氣息與意義。
「在滿園瀰漫的沉靜光芒中,一個人更容易看到時間,並看見自己的身影。」地壇是史鐵生先生在殘疾後的人生低谷期時常思考人生、尋找生命意義的地方,是支撐他身殘誌堅、奮進不止的精神家園。史鐵生創作的《我與地壇》《我的遙遠的清平灣》等名篇享譽文壇。本屆書市以「我與地壇」為主題,契合了史鐵生的人生態度和精神追求。
地壇書市上,《我與地壇》圖書本身就賣得很火,與此同時,一隻設計美觀的「我與地壇」文創帆布袋也成了「寵兒」。在某社交App上,許多打卡書市的人都會曬出帆布袋和書,引來評論區大呼「想要」的網民們,紛紛詢問如何能買到。
書,自然是書市的靈感。我看到,本屆地壇書市誠意滿滿,展棚密集,每家展位堆滿了圖書。尤其一些老版本書籍,被熱情市民團團圍住,都希望自己能尋到難得的寶貝。離開地壇的時候,個個提著一大袋、一大包的書,更有推著滿噹噹一推車的。
據介紹,此次書市展場總面積1.5萬平方米,設置8大專區350個展棚,208家參展商集中展示展銷40餘萬種精品圖書,再創歷史新高。
除了選書,地壇書市這次讓大家很「上頭」的項目,還有集章打卡、古舊圖書和文創產品公益競買等。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當屬公益競買活動,也專門沉浸式體驗了一下舉牌「競拍」全程。這次拍品涵蓋文創產品、木版水印作品、精品舊書、系列簽名本、系列連環畫等,而所募資金將全部用於汛期受災地區的災後重建。
雖然書市剛開幕頭兩日一直在下雨,但這場舊書與文創公益競拍活動,讓路過的讀者遊客們好奇駐足圍觀、參與。每次拍賣師揮下成交槌,都讓現場充滿熱烈氣氛。
比如,我在現場看到,當展示20世紀70-80年代出版的聊齋誌異故事連環畫八種時,帶著孩子的家長和青年愛書人讓這套書的競拍在現場掀起一陣熱潮。競價先是兩位數:52元、58元、68元……然後迅速升階到三位數賽區:100元、120元……最後直接衝到了180元。
而中國書店的文創「片羽存真」系列,亦是高人氣拍品。古籍零頁殘片被置於典雅畫框中,兼具收藏價值和觀賞價值。
走出公益競拍場地,外面整條路上都擠滿了快樂買書的讀者。我還看到,為了能集齊書市所有的章,大家大排長龍隊,耐性等候。
走在地壇書市,身邊熙熙攘攘,抬頭望去,清幽的草木與絢麗的繁花,則成為詩意雋永的背景。有書香,有景緻,有如此多熾熱的愛書人,誰能不愛這樣的地壇?誰能不愛這樣豐富多彩的北京?
沈傑群 來源:中國青年報
2023年09月21日 04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