衝鋒,為了下一個勝利

    在某實戰化演練中,中隊官兵快速登車前往任務地域。張真榮/攝
    在某實戰化演練中,中隊官兵快速登車前往任務地域。張真榮/攝    在某實戰化演練中,中隊官兵快速登車前往任務地域。張真榮/攝

    「我是百戰百勝連第6703名戰士……」在武警第二機動總隊某支隊五中隊,每當有新隊員入隊,都會在「百戰百勝」「常勝連」兩面鮮紅的戰旗前舉行莊嚴的宣誓儀式。

    這兩面榮譽戰旗是中隊官兵的精神圖騰。五中隊前身隸屬於八路軍120師獨立第一旅,革命戰爭年代參加140多次戰鬥無一敗績。中隊1949年被西北野戰軍授予「百戰百勝」稱號,1951年被授予「常勝連」稱號。

    在五中隊的門前,書寫著「敢打硬拚」4個大字。這些年,中隊先後圓滿完成維穩、保安、演習演訓等一系列重大任務,先後榮立集體一等功兩次,獲評武警部隊首批「四鐵」先進中隊、第26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集體」。

    前些年,「百戰百勝連」開始面臨轉型,由連到中隊,名稱的變化帶來的是脫胎換骨的改變。「五連的歷史我們捍衛,五中隊的未來我們開創。」在常勝精神激勵下成長起來的新時代中隊官兵,圍繞精兵利刃的建設目標,開始了新的衝鋒。

    忠誠

    在五中隊,每逢新幹部入隊、新隊員入列,上的第一堂課是「常勝」傳統,去的第一個場所是「常勝」史館,學的第一首歌是「常勝」隊歌。中隊常態開展「常念領袖關懷、常思肩上責任」系列主題活動,定期組織「強軍有我、崗位建功」主題群眾性大討論,舉行「在戰位向黨報告」演講比賽,創新理論學習方式。

    「從自發打鬼子的農民武裝,到主動‘找黨干革命’成為八路軍,從烽火硝煙的戰場到轉型發展的標兵,鐵心向黨是我們不滅的信仰,聽黨指揮是官兵不變的軍魂。」中隊原指導員繆斌說。

    在五中隊榮譽室里,珍藏著一個「傳家寶」,那是完整保存的自1964年以來的100餘本黨支部會議記錄本,裡面記錄了中隊黨支部開展的812次批評和戰士給中隊黨員幹部提的8600多條建議。

    「在我們中隊,評功評獎、考學入黨這些涉及官兵切身利益的敏感事項,托關係、找門路從來都不管用,反而讓人瞧不起。」中隊原中士副小隊長朱宇雷說,大家都自覺用戰鬥力標準衡量長短,能者上、庸者讓。

    「轉型5年來,中隊11名立功個人、5名提干戰士,個個都是比武有名、任務有功的訓練尖子。」他說。

    在五中隊還有這樣一個傳統,每天晚點名時,總是第一個呼點「周黑子」,全中隊官兵齊聲答「到」。周黑子是中隊的老前輩,在1948年攻打邠縣戰鬥中,他率領全班9名戰士,機智勇敢地奪取了守城敵人最高指揮部,俘虜敵少將指揮官及其官兵250人,而全班9人無一人傷亡。1951年,他被授予「全國戰鬥英雄」。敢打善戰的周黑子是官兵們的偶像,中隊里還專門設有「周黑子英雄班」。

    2018年中隊開始轉型,所在的大隊為了配強戰鬥力,對全大隊戰士進行綜合考評,每個小隊的成員都進行了重新配備,中隊「周黑子小隊」也不例外。由於年齡偏大,中士薑良霞總評排名靠後,大隊黨委作出決定:薑良霞從小隊轉崗到大隊部炊事班。

    薑良霞軍事素質並不差,若不是年齡偏大,或許還可以繼續留在小隊里。戰友們不忍心看著老大哥離開,他們打算一起向時任中隊指導員金黃磊報告。

    「我不想給組織添麻煩,周黑子老班長以實際行動教育我們:黨要我幹啥就幹啥,我絕不講半個‘不’字。改革是為了提高戰鬥力,只有把最強的力量納入‘周黑子小隊’,才能擔負更加艱巨的任務、贏得更多的榮譽。」薑良霞的一席話讓戰友們心服口服,也讓中隊幹部聽後感歎不已。

    「說不想留,那是假的,但只要把周黑子精神融入骨子裡,在哪個單位都像在‘周黑子小隊’一樣。」在和戰友們一起保障全大隊夥食的同時,薑良霞每天下午體能訓練時都比戰友多衝一趟山路、多做一組器械訓練,是支隊遠近聞名的「拚命三郎」,因為那是「周黑子小隊」的傳統。

    「只要跟黨走,一定能勝利。」學習中隊86年來的戰史,官兵們這樣總結勝戰密碼。

    戰士羅勝分到五中隊後,黨支部安排他去擔負保障工作。2019年中隊部分官兵抽組參加上級任務後,人員出現短缺。在黨支部徵求羅勝轉崗狙擊手的意見時,他沒有絲毫猶豫:「一定在戰鬥班幹出個名堂,絕不辜負組織的信任!」

    為鍛造精湛的射擊技能,據槍、瞄準、擊發這些枯燥的動作,他練了數萬次,手上磨出厚厚的老繭。半年後,總隊組織「巔峰」狙擊手比武,羅勝所在的狙擊小組斬獲了第一名。

    2019年,支隊奉命執行某重大緊急任務,中隊全體官兵人人遞交請戰書,29名即將滿服役期的隊員毅然推遲返鄉、主動請纓參戰。抽組官兵星夜兼程奔赴一線,以實際行動踐行「聽黨話、跟黨走」的錚錚誓言。

    中隊長楊仕武說,「打仗能勝,比武能贏」的血性膽氣一直在中隊一茬茬官兵中傳承。前年7月,在支隊組織的「八一」比武競賽中,最後一項戰術操舟課目對總成績至關重要。但連續的高強度作業,參賽隊員體力消耗很大,就在大家快要堅持不住時,不知道是誰大喊一聲:「百戰百勝連沒有孬種,絕不會放棄!」

    這一聲呐喊,彷彿是發起衝鋒的號角,所有參賽隊員精神一振,他們不由得握緊了手中的槳,奮勇向前劃行,最終圓滿完成了競賽,成績比第二名快了30多秒。

    轉型

    「攻堅戰,只要五連一上去敵人就潰不成軍;追擊戰,他們能忍餓耐渴,長期勇猛迅速地連續追擊,直到把敵人消滅乾淨;殲滅戰,他們會出敵不意地給敵人以迅雷不及掩耳的打擊,然後全殲敵人。」這是當年一次英模大會對百戰百勝連過硬戰鬥作風的評價。

    一代代中隊官兵永葆常勝傳人的本色,始終堅持用「平時像打仗一樣訓練,戰時像訓練一樣打仗」標準要求自己、守護榮譽。

    2018年,百戰百勝連面臨轉型,由原來的「連-排-班」變為「中隊-小隊」,使命任務、行動理念、備戰要求、訓練模式完全不同。第一次測試,中隊只有25%的官兵達到預備隊員標準。

    「就算有天大的困難,也要殺出一條路來。」中隊黨支部帶領官兵發揚「困難面前有五連、五連面前無困難」的光榮傳統,主動向支隊請纓擔負新大綱先行先試任務,向部隊轉型發起衝鋒。

    作為轉型先鋒,中隊官兵率先參加搭乘直升機訓練。這項訓練課目包含4個內容,其中有3個都是高風險、高難度。中隊成立黨員突擊隊,按照由易到難推進、模擬條件組織的組訓思路,摸索出5種模擬訓練方法,僅用兩週時間,就實現了「全員過關」。

    得知原雪豹突擊隊隊員朱劍雄調入了支隊三中隊,時任中隊長張斌斌連續半個月,每天都會帶著筆和小本子找他請教如何開展訓練。看著一位中隊長放低身段,天天跑來當「學生」,朱劍雄很受感動,將自己的經驗傾囊相授。

    回去後,張斌斌把基礎比較好的訓練尖子和教學骨幹集中起來,先後在中隊成立了「課題攻關組」和「教學示範班」,針對訓練中的高難度課目展開攻關研訓,並向支隊積極爭取赴雪豹突擊隊參觀見學機會。中隊里懂專業、會教學的「明白人」越來越多,在最短時間內打開了改訓的局面。

    在上級組織的年終驗收考核中,攀登成了全中隊面前的一個「攔路華(Rover)」。作為中隊首批對應專業院校畢業的新幹部,楊仕武主動請纓,擔負這個課目的教練員。他連續一週白天在攀登樓摸索訓練方法,晚上泡在專修室研究專業理論,終於探索出符合中隊實際的訓練方法,並帶出了一批會講會教的小教員。經過一段時間的苦研精練,中隊順利接受上級考核,全員一次性通過。

    「大綱優秀才是起點,逼近實戰才能勝戰。」五中隊還在練兵場上立起「五連標準」:快反射擊不算上靶率算射殺率,抓繩上標準增加兩米,特種射擊時間縮短0.3秒……中隊官兵100%通過等級評定、100%精通多種槍械、100%具備一專多能。

    不到1年時間,中隊參與試訓探索的8項高危訓練課目規範被推廣,為支隊轉型發展蹚出一條新路。2018年10月,中隊擔負某大項活動執勤任務,全體官兵用「全時響應、無一失誤」的優異表現圓滿完成任務。

    2019年,上級抽調中隊24人擔負某重大任務,但對於一向積極爭取任務的五中隊來說,名額太少了,遞交「請戰書」的官兵很多。中隊官兵自發比武打擂,選拔代表「出征」。正是憑著這種聞戰則喜、忠誠使命的精神,中隊近年來21次參加演習演訓,5次緊急出動搶險救災,次次圓滿完成任務。

    勝戰

    五中隊的很多官兵,都忘不了2018年的第一次「魔鬼周」訓練。當時,經歷3天的長距離行軍、長時間高強度訓練,不少隊員出現磨襠、腿抽筋、腳底磨泡等症狀,又一個全副武裝10公里奔襲後,不少隊員體力明顯透支。

    還沒有來得及喘口氣,導調員再次吹哨「全體集合」,所有中隊被帶到了一處凹凸不平的石子路上,開始進行「艱難爬行」課目訓練。時任五中隊指導員金黃磊默默地走出隊伍,拖著已經腫成饅頭的左腳來到出發地線,在全體官兵的注視下俯下身子爬了起來。緊接著,五中隊的官兵主動出列跟上……

    接下來的4天時間,隊員們每當想要放棄的時候,總會抬頭看一看隊伍最前側那個一瘸一拐的黨支部書記。毫無意外,五中隊最終捧回了的支隊首屆「魔鬼周」極限訓練「最強中隊」獎牌。

    20世紀60年代,中隊生活艱苦,幹部把米、面讓給戰士吃,自己悄悄吃蘿蔔纓、地瓜梗。「幹部吃苦在前,戰士利益優先」的優良傳統,在中隊一直延續至今。

    2020年魔鬼周訓練,隊員吳澤武在負重牽引橫渡課目中,因為體力耗盡帶著20公斤裝具落入水中。危急關頭,中隊長楊仕武迅速放下裝具,轉身一頭紮進湖里,他左手一把抓住吳澤武的衣領,右手奮力向岸邊劃,其他隊員齊心協力把兩人拉上岸。直到戰友脫險,楊仕武才感到鑽心的疼,原來他的雙腳已被碎石劃得鮮血淋漓。

    「真正的精兵,既要有一腔熱血,更要有勇有謀。」楊仕武經常說。為了提升手槍限時快速射擊課目成績,時任六小隊長汪文超巧借打火機,完美複製實彈射擊時扣動扳機的感覺,摸索出了手指練習器輔助訓練法。

    中隊95後「創客」群策群力,將電子蜂鳴器與光傳感器組裝安置到靶紙上,研發設計了自動報靶器,實現空槍射擊練習結果即時反饋……大家打出了一系列科學施訓的「組合拳」,使中隊成為支隊首個特種射擊課目總評達到「優秀」的中隊。

    憑藉過硬的成績,五中隊連續34年被評為先進中隊,先後榮立集體一等功兩次、二等功8次、三等功41次。

    2022年5月,五中隊被評為第26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集體」。他們把獎章和證書領回中隊後,並沒有開慶祝會,而是關起門來「揭短」,對照更高標準和要求,查擺中隊建設存在的不足和短板。

    「走下領獎台,一切從頭來!」時任中隊指導員、現大隊副教導員繆斌說,「成績只能代表過去,我們要常懷歸零心態,把榮譽丟到腦後重新開始。」

    他的話說出了五中隊全體官兵的心聲,「新徵程上,我們要高擎‘常勝連’‘百戰百勝’榮譽戰旗,以全時待戰、隨時能戰的勝戰追求,在矢誌備戰打贏中書寫新的榮耀。」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裴楠 通訊員 王浩亮 來源:中國青年報

2023年09月21日 07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