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武談兵|阿聯酋或參與韓隱身戰機項目,“獵鷹”能飛到中東?
近日,據媒體報導,阿聯酋塔瓦尊經濟委員會向韓國方面表示,有意作為合作方,參與韓國KAI公司KF-21“獵鷹”戰鬥機的研發項目之中。如果KF-21項目最初的合作方之一——印尼退出的話,阿聯酋願意擔負起前者所負責的項目份額。如果計劃順利推進,韓國將成為第二個實現隱身戰鬥機出口的國家。

KF-21在氣動佈局上參考了美國F-22“猛禽”的成熟設計。
KF-21的優勢所在
目前,國際軍貿市場上唯一進入量產階段且處於在售狀態的隱身戰機就是美國F-35系列戰機。美國出於自身利益以及國際關係等方面的考慮 ,並不是誰想購買就能夠獲得批準,甚至連土耳其這樣的北約盟國,因為採購俄羅斯S-400防空導彈系統等問題,其訂購的F-35A依然被美方扣留並計劃轉售給其他國家。所以,對於世界上很多渴望得到隱身戰機而自身又沒有研發能力的國家來說,這個潛在市場是相當可觀的。
與美國F-35以及中國FC-31“鶻鷹”、俄羅斯S-75“將軍”相比,KF-21在總體性能方面固然存在一定的不足和缺陷,但是其優勢也比較明顯,這也是該機能夠得到阿聯酋這樣的“中東大戶”青睞的主要原因。總的來說,KF-21的優勢表現在幾個方面:技術成熟、風險小、研發進度快、售價較低、性價比高、機型齊全、全面採用北約技術標準、彈藥以及零部件通用性好,等等。
KF-21在氣動佈局上參考了美國F-22“猛禽”的成熟設計,而機載設備、發動機以及機載武器等選用的都是現有技術和產品型號。其中,發動機選用的是源自美國GE公司的F414-GE-400K,這也是目前世界上綜合性能一流的中等推力渦扇發動機。而包括機炮、空空導彈等機載武器,韓國KAI公司則直接選用美國以及歐洲的貨架產品,包括20毫米6管“火神”機炮、“流星”中距空空導彈、IRIS-T近距空空導彈等。最被外界詬病的地方是KF-21只是模仿了美國F-22“猛禽”的外形設計,但是其在隱身的細節設計上做得很差,也沒有設置機腹彈倉,所有的中距空空導彈都是採用半埋外掛方式。所以,很多觀點認為KF-21根本稱不上是第五代隱身戰機,充其量只是一架具有一定隱身設計特徵的第四代戰機而已。

事實上,這些既是KF-21的天生不足,同時也賦予了其不同的優勢之處。比如,KAI公司為KF-21選用了大量成熟技術和設備,包括最核心的有源相控陣火控雷達也是從其他國家引進技術完成研製的,這就大大降低了整機的研發風險,並且有助於減少研製費用。而KAI公司的主要工作就是完成KF-21的各個子系統整合以及飛行性能測試與改進,而不必像其他國家那樣所有子系統和設備都要自己全新研發。
採用成熟技術帶來的最大好處除了風險小,KF-21的研發進度也相當快:整個項目從2015年開始啟動,2018至2019年完成設計審查,2021年首架原型機組裝完成下線,2022年7月成功首飛。之後,KAI公司一口氣生產了6架原型機(4架單座型,2架雙座型),到2023年6月全部完成首飛。尤其是在2023年,KF-21原型機陸續完成了超音速飛行、機載武器發射等測試,KAI公司甚至迫不及待地稱該機已經具備初步的作戰能力。
應該說,KAI公司在KF-21項目上採用的“循序漸進”式發展策略是很明智的。對於韓國這樣一個航空工業並不算很強的國家,不可能一步到位就研發出比肩F-35、 F-22這樣的先進第五代隱身戰機。所以,KAI公司通過Block1/2/3等三個階段,預計從2022年到2030年完成從非隱身的第四代戰機到真正的第五代隱身戰機的跨越。

阿聯酋的國防自主
對於阿聯酋來說,該國軍方可以接觸到大量的歐美先進軍機。但是,唯獨在隱身戰機這類先進武器裝備上,阿聯酋多次向美國求購而不得。所以,屢屢受挫後,阿聯酋只能退而求其次,在2021年向法國達索公司訂購了80架“陣風”戰機,這也是該型戰機迄今為止最大的一批外銷訂單。
其實,在隱身戰機的採購上,阿聯酋也有其他選項。比如,俄羅斯就曾經在2021年將S-75“將軍”單發第五代戰機的全尺寸模型送到了阿聯酋杜拜航展上進行公開展示。此外,中國航空工業集團有限公司也多次在杜拜航展上展示了FC-31“鶻鷹”雙發第五代隱身戰機模型。不過,阿聯酋最後還是對亮相最晚的韓國KF-21更感興趣。
與中俄兩型戰機相比,KF-21全面採用北約技術標準,可以掛載和發射幾乎所有歐美製式機載武器彈藥,而且售價預計將控製在6000萬美元左右,可謂是性價比很高。同時,KF-21從一開始就設計有單座和雙座兩個型號,對於亟需先進雙座高級教練機的阿聯酋空軍來說非常重要。而更重要的在於,阿聯酋通過深度參與KF-21項目的研發以及生產過程,不僅可以在本國建立起這款先進戰機的組裝線,還能夠以此為契機,為打造本國的航空工業奠定一定的基礎。

近年來,海合會各國已經不再滿足於單純地從其他國家進口成品武器裝備,而是力圖構建起本國的國防工業基礎。在這一方面,阿聯酋做得可謂風生水起。2021年,阿聯酋宣佈啟動全新的國家工業發展戰略規劃,其中將國防工業作為重中之重,以EDGE集團為代表的一批阿聯酋本國軍工企業迅速崛起。在2023年5月的馬來西亞蘭卡威航展上,筆者就看到了阿聯酋本國軍工企業展出的不同類型的先進武器裝備,包括自動步槍、狙擊步槍、製導炸彈、無人機、巡飛彈、無人車以及小型水面艦艇等。這些武器裝備不僅可以滿足阿聯酋本國軍隊的需求,還實現了出口。目前,阿聯酋從世界第三大武器進口國降至了第九位,另一方面則成為了中東及西亞地區第三大武器出口國。
不過,我們也要看到,阿聯酋本國軍工企業目前生產的武器裝備類型還很少,而且基本上沒有大型主戰武器裝備,大多數還是以彈藥以及小型無人裝備為主。所以,阿聯酋在國防工業發展上的下一步規劃,必然是形成大型主戰武器裝備的研發生產能力。但是,阿聯酋本身的重工業基礎是比較薄弱的,不只是硬件上的生產設施以及設備建設,連從事國防工業設計、生產的人才團隊也非常缺乏。因此,阿聯酋通過與韓國KAI公司的合作,以韓國企業為師,從引進技術為契機,再進行消化吸收,進而逐步形成自主設計生產能力,這才是正確的發展道路。
此前,阿聯酋已經在2017年從韓國採購了一批K239“天舞”模塊化火箭炮,後來又在2021年耗資35億美元採購KM-SAM“天弓”-2中程防空導彈系統。所以,雙方在武器裝備以及軍事技術上已經有過成功合作的範例。在2023年1月韓國總統尹錫悅訪問阿聯酋期間,雙方還簽訂了一系列國防工業合作協議,其中的重點就是航空工業。雙方已經決定以韓國在研的MC-X為 基礎,聯合研發一款先進的大型雙發軍用運輸機。這也是因為自美國C-17大型運輸機停產以後,阿聯酋空軍很難再採購到先進的噴氣式大型運輸機,而韓國空軍也有類似的需求,雙方正好一拍即合。

由於美國在出售F-35戰機上搖擺不定,阿聯酋已經決定增購法國“陣風”戰鬥機。
綜上所述,無論是阿聯酋對於建立本國國防工業體系的迫切需求,還是阿聯酋與韓國之間長期以來的軍事技術合作,都為KF-21項目的再次攜手並進打下了很好的基礎。另外,印尼作為KF-21項目最初的合作方,在該項目上的態度一直搖擺不定,特別是長期拖欠應當付給韓方的研發費用,令韓國方面非常惱火。這也是韓國政府以及KAI公司希望尋找新的合作夥伴的原因之一。按照韓國與印尼雙方最初簽訂的協議,在KF-21項目全部研發費用中,韓國政府出資60%,而KAI公司和印尼各出資20%。所以,印尼要付給韓方約13億美元的研發費用,並且承諾該機定型量產後至少訂購50架。
不過,印尼後來不僅長期拖欠費用,還要求以貨物的方式衝抵部分款項,這也導致KAI公司在第五架KF-21下線之時,公開將機首側面的印尼國旗抹掉,在印尼明確表態將支付全部款項後,才在該機首飛時恢復了印尼國旗。而就在2023年8月,印尼國防部長訪美期間,與波音公司簽訂了採購24架F-15EX的諒解備忘錄,再加上此前印尼與法國簽訂了42架“陣風”戰機合同,付給韓國的KF-21項目研發費用恐怕又得拖一拖了。
鑒於韓國與印尼合作“不爽”,韓國政府以及KAI公司也明確表示雙方的合作僅限於KF-21非隱身狀態的Block1。由此,筆者分析阿聯酋應當會參與KF-21準隱身狀態的Block2階段,即設有內置彈倉,實現彈藥掛載內置化,預計在2026至2028年完成研發。之後的KF-21 Block3階段完全隱身狀態,雙方有可能會繼續合作,從而實現阿聯酋空軍擁有真正隱身戰機的目標。更為重要的是,在Block2階段,韓國與阿聯酋就可以將KF-21推向中東歐、北非以及其他中東國家市場,實現合作共贏。作為一款比F-35便宜至少1/3、隱身性能比第四代戰機有大幅提升、機載設備處於主流水平的準隱身戰機來說,KF-21對包括波蘭在內的眾多國家都具有很大的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