鬧崩了?西方國家對印度發起圍攻丨看天下

加拿大和印度「撕」起來了。

18日,加拿大外交部宣佈驅逐一名印度高級外交官。印度政府不甘示弱,19日對等驅逐一名加拿大駐印度高級外交官。

引爆此番外交爭端的是印加雙方的老問題——錫克教。這一次的中心人物是一名錫克教領袖尼賈爾。

尼賈爾出生於印度,後移居加拿大,後來成為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省著名的錫克教領袖。印度於2020年將尼賈爾列為恐怖分子,因為他涉嫌與旁遮普地區爭取獨立建國的「卡利斯坦運動」有聯繫。但他的支持者稱這些指控「毫無根據」。

今年6月18日,尼賈爾在加拿大一座錫克教寺廟外被多名歹徒槍殺。加拿大警方稱這起事件是「有針對性的」,但至今未逮捕任何人。

據悉,尼賈爾是近幾個月來第三位意外去世的錫克教著名人物。這起殺戮在加拿大等國引發抗議,一些錫克教徒認為,印度政府參與其中。

此事也導致印加雙方再添新怨。

錫克教是世界第五大宗教,創始於15世紀末,發源地是印度旁遮普邦。多年來,印度境內的錫克教徒要求在旁遮普邦建立名為「卡利斯坦」的獨立國家。但在印度,錫克教徒是一個宗教少數群體,約佔印度人口的2%。

除印度西北部旁遮普邦以外,加拿大的錫克教徒數量最多,2021年在加拿大約77萬人報告其宗教信仰為錫克教。他們在加拿大繼續進行的「卡利斯坦運動」也比較活躍。出於各種原因,加拿大政府一直沒有過於干預本土錫克教徒的「和平抗議」。

這也就導致印度與加拿大因為此事嫌隙不斷。

今年6月,印度批評加拿大允許一場花車巡遊重現1984年英迪拉·甘地遭暗殺的畫面,認為這美化了錫克教分離主義者的暴力行徑,損害印度主權和尊嚴。前幾天,加拿大國際貿易部長伍鳳儀宣佈推遲原定於下個月訪問印度的行程,兩國還相繼宣佈,暫停兩國的貿易談判。

加拿大總理特魯多本月出席在新德里舉行的G20峰會時,還遭到了印方的「冷臉」。據悉,印度總理莫迪只與他進行了簡短的非正式會面。按照特魯多的說法,當時他提到了尼賈爾謀殺案,並敦促印度政府「與加拿大合作,查明事件的根源」。而不少媒體也報導稱,莫迪「面斥」了特魯多。根據印度外交部的聲明,莫迪也向特魯多表達了對加拿大錫克教分離主義運動的「強烈擔憂」。

當時兩人可以說是不歡而散。

回國後的特魯多展開「報復」,指控印度特工「跨境殺人」,直接宣佈驅逐印度外交官。

加拿大外交官員稱,這名被驅逐的印度外交官涉嫌參與暗殺尼賈爾,該人是印度情報部門駐加拿大的「負責人」。幾小時後,印度外交部發表聲明否認加拿大政府的相關指控,稱其「荒謬、別有用心」。

加拿大的指控是十分嚴重的,將在全球產生「爆炸性影響」,如果坐實,印度將會被加入「在海外暗殺政治對手的國家集團」,就像沙特被指策劃了2018年在土耳其謀殺記者卡舒吉一樣。

事件會如何發展尚未得知。不過,有美媒分析指出,如今加拿大和印度之間愈加緊張的關係,可能會給美國總統拜登帶來問題,因為後者一直試圖討好莫迪以共同反對中國。

目前很難確定美國等其他加拿大盟友是否會追究印度的責任。不過,分析認為,一方面,情報機構掌握的「可信指控」與警方為審判收集的證據不同,孰是孰非一時難判。但是,跟著美國混的加拿大敢如此大張旗鼓地指控印度,背後是否有一定程度的授意和支持還很難說。另一方面,在西方盟國對俄羅斯實施廣泛製裁併日益尋求對抗中國之際,美國和歐洲國家不會樂於與另一個大國印度發生衝突。

不過,印度在俄烏衝突以後確實讓西方很頭疼,又想拉攏又不斷被惹惱。例如,在美國及其盟友試圖打擊俄石油和天然氣貿易時,印度直接宣佈將從俄羅斯進口更多能源。

所以,西方是否真的打算繼續「圍攻」印度還不好說,畢竟它對所謂的「印太戰略」舉足輕重。

來源 | 羊城晚報·羊城派

撰文 | 冷爽

圖片 | 澎湃新聞等

責編 | 林麗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