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研手記丨老舊小區沒有早餐點?如何協商議事共解“早餐難”
【編者按】
調查研究是我們黨的看家本領。以紮實的調查研究推動高質量發展,是對人民負責、站穩人民立場的應有之義。
建於上世紀90年代的閔行區新虹街道沙茂居民區,是上海典型的老舊小區。周邊配套少、早飯無處買,成為小區居民急需解決的急難愁盼。通過探索建立議事治理模式,聯通上級部門尋找意向商家,徵集民主意見選定設攤點位和早餐車品牌……新虹街道沙茂居民區黨總支問需於民,尋計於民,紮實推進為民辦實事,最終讓早餐車項目穩穩落地。一起來看新虹街道沙茂居民區黨總支書記劉俞倩的調研手記。
協商議事、多元參與,共解“早餐難”問題
新虹街道沙茂居民區黨總支書記 劉俞倩
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新虹街道沙茂居民區下轄沙申新村、茂盛花苑兩個小區,建造於上世紀90年代,是典型的老舊小區。
近年來,隨著社會發展,小區內外公共設施配套的相對滯後與居民對生活品質不斷攀升的需求,成為居民區主要矛盾點。小區車位不足、車輛亂停亂放、消防通道堵塞、停車難、早飯無處買等,這些都是急需解決的急難愁盼問題。其中反映最強烈的就是附近沒有早餐店,早點無處買困擾著大家。
組建議事平台,探索議事治理模式
面對新老問題交織、民生矛盾難題,我們堅持黨建引領、凝聚共識,通過組建“沙茂議事彙”平台,探索形成“四位一體”加社區議事會“4+1”治理模式,即居民區黨總支有的放矢拋出問題;議事會討論問題;“四位一體”會議確定方案內容及落實主體;主體落實處理;落實處理結果反饋至議事會,形成閉環。
我們始終聚焦民生問題,不斷提升居民的滿意度和幸福感,走出一條老舊小區治理“新路子”。我們以居民議事彙為平台,問需於民,尋計於民,發動居民線上線下討論,探索破解早飯無處買難題,引導做好早餐車項目落地企業的選擇題。

聯通上級部門,多元參與群策群力
新虹街道正在向社區徵集“美好社區•幸福家園”創建項目,區委組織部、區房管局、社區黨建辦、社區自治辦、房管所等相關部門來居民區實地走訪聽取對美好社區創建的意見和訴求。
我們心想,這是個好契機,順勢而上,把這個訴求一併也提了上去,希望能得到相關部門的資源和支持。聽到居民的心聲,上級部門很關切,及時幫忙聯繫到區經委,區經委又牽橋搭線提供了幾個意向早餐車商家。
早餐車品牌如何選擇?早餐車設攤點位選在哪裡?根據區經委提供的意向商家明細,沙茂居民區兩委組織議事彙成員共同召開議事會,決定向居民開展民主意見徵集。
居民們積極發動,以樓棟為單位,由各樓棟的樓組長及樓棟誌願者收集彙總意見,議事成員經討論最終達成共識,選擇了“龍神”作為供應商,將設攤點位選在了公交車站附近。早餐車於2023年3月正式營業,每天客流量在六七十位左右,為沙茂居民及周邊上班族提供營養早餐。

通過實地走訪,動態調整設攤點位
早餐車項目雖然是一件小事,但也需要考慮到方方面面。最初的設攤點位,有些居民反映不方便,瞭解情況後,我們又立即安排人員到現場實地勘查,對設攤點位進行重新調整,確保居民的便利。看到早餐車落地,聽到居民說終於可以在家門口買到熱乎乎的早餐了,有一種說不出的成就感和幸福感。

在工作中,我們逐漸認識到:只要有利於百姓的事,我們就要努力去辦,而且要千方百計辦好。作為社區書記,重任在肩,絲毫不敢懈怠,一想到居民的殷殷期盼,看到居民對我們和社區工作的大力支持,套用一句老話,那就是“累並快樂著”。
通過協商議事,整合多元力量,聚集群眾智慧,敞開大門,讓群眾“說事”“議事”“理事”,提出意見建議,把身邊的事協商好、解決好,讓實事項目更加公開透明,使更多居民參與到社區治理中來,引導居民“有事好商量”,有序參與社區治理,讓民生項目、實事項目的實施更加公開透明,讓協商民主形成的“金點子”結出高效治理的“金果子”,這不僅是沙茂居民區黨總支基層治理的一種工作方式,更是紮實推進為民辦實事的生動描寫。
(原題為:《調研手記丨老舊小區早飯難買?我們一步步來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