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減少辦案對民營企業生產經營的影響 建立涉企強製措施“防火牆”

華龍網訊(記者 餘誌斌)今(21)日,重慶市舉行推動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系列新聞發佈會(第二場)——強化民營經濟法治保障。如何減少依法辦案對民營企業正常生產經營活動的影響?重慶政法單位相關負責人進行瞭解答。
市公安局政治部主任、新聞發言人程效介紹,公安機關將嚴格規範立案,嚴格把握法律界限,嚴禁以刑事手段插手、干預經濟糾紛,防止執法權力的濫用。清理化解掛案,對符合法定情形的,依法撤銷案件或者作其他處理;對具備進一步偵查條件的,加快偵查進度,盡快偵查終結。審慎適用強製措施,準確認定涉案財產範圍,嚴格區分犯罪嫌疑人個人財產與家庭成員財產等,堅決防止超權限、超範圍、超數額、超時限查封、扣押、凍結。對已經採取強製措施的,要求偵辦單位逐個案件、逐項措施進行甄別,確實與案件無關的,立即解除有關措施。對於店面、廠房、生產線、機器設備、原材料等經營性涉案資產,在採取必要的保值保管措施,且不影響正常執法辦案的條件下,可以允許繼續合理使用。建立提級管轄審批機制,對涉企新型犯罪案件,要求實行提級管轄,從市公安局層面牽頭偵辦;對國家重點扶持的高新技術類重點企業等,依法採取查封、扣押、凍結等措施的,要求區縣公安局審核後,一律上報市公安局批準,建立涉企強製措施的“防火牆”。
“我們將聚焦減少查封扣押凍結措施對企業的影響,善意文明執行。”市高法院副院長李生龍介紹,市高法院將堅持效率優先,實行簡案快執、類案專執、繁案精執,加快案件流轉,開通財產查控、資產處置“綠色通道”,最大程度縮短辦案週期。堅持文明執行,依法審慎採取查封、扣押、凍結等強製措施,降低對涉執案件關聯企業生產經營的不利影響。對於因資金流動性困難不能清償債務,有挽救價值的中小微民營企業,引導各方當事人達成減免債務、延期支付的執行和解協議。堅持集聚合力,與公安、檢察、發展改革委、不動產登記中心、市場監管局等部門常態化開展打擊各類惡意逃廢債行為,提升打擊拒執力度。堅持上門服務,依託“一街鎮一法官”工作機制,積極協助因公司治理不規範或受行政管理、社會管理、政策壁壘等外部因素影響生產經營困難的企業,提出合理司法建議,助力提升抵禦風險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