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顏值”更有“氣質” 甬涼東西部協作助力涼山金陽縣絲窩村蛻變

王旭雷 顏語 封面新聞記者 羅石芊

9月初秋,海拔2500米的四川涼山金陽縣南瓦鎮絲窩中心村綠意盎然。駐村剛滿2個月的第一書記陳芳看著一處處景觀,感慨地說,之前曾來過這個村,但這次來駐村,卻差點就不認識了。村子變化太大了,漂亮乾淨,村民的認同度也越來越高。

村子裡的基礎設施煥然一新

鄉村振興示範村的創建,使絲窩中心村的“氣質”變得高雅起來。一串串小風車在景觀長廊中微微起舞,硬化的道路兩邊矗立起彝族風格的太陽能路燈,一排排兩層樓的白色彝家小院依山而建,巨大的“三鍋莊”立在村頭,成了文化符號。

甬涼東西部協作以來,浙江省寧波市鎮海區投入幫扶資金500多萬元,對公共基礎設施和人居環境進行全面改造升級,建成了公共廁所、污水處理站等基礎設施;投入垃圾運輸設備4台、太陽能路燈100盞等;升級改造便民服務室、村衛生室,新建休憩涼亭、文化牆、文娛廣場;在集中安置點實施綠化工程,累計種植5萬餘株花草苗木,不僅美化了環境,還有效治理了廢棄荒坡。

絲窩中心村

隨著村容村貌、環境衛生的升級換代,絲窩中心村還積極推行基層治理“積分製”,持續鞏固移風易俗成果,推進基層治理和文化振興工作。

如果把村容村貌的改變比喻為“面子”“顏值”上的脫胎換骨,產業發展就是鄉村振興的“裡子”和“氣質”。

在創建示範村過程中,絲窩中心村一開始就確定了以產業發展為內核。2021年和2022年,鎮海投入東西部協作資金1000多萬元,擴大中藥材滇黃精和滇重樓的種植面積,建立中藥材現代農業產業園。擴種了中藥材(滇黃精)51畝,新建中藥材(滇重樓)育苗基地1個,完善園區內生產機耕道2公里、農業水利灌溉15公里和蓄水池8座等產業基礎設施。截至目前,產業園種植總規模已達107畝。

絲窩中心村中藥材現代農業產業園

中藥材的種植,改變了當地以青花椒、玉米、土豆為主的產業結構,土地效益明顯提高。南瓦鎮鎮長陳友祖算了一筆賬:土地流轉每年每畝有600元的租金,在產業園里務工有務工工資,中藥材收成後,除了增厚集體經濟外,農民還可以進行分紅。

產業發展的聯農機制使村莊周圍70多戶農戶受益。2021年以來,該村集體經濟累計收益28.4萬元,土地流轉費增收22萬元,務工增收52.4萬元。

在產業園的示範帶動下,一股內生的力量正在萌生。農戶吉子土者在園區里學技術,學好了就從園區里引種苗,並自籌資金8萬元,種植了2畝中藥材,經濟效益大大超過玉米和土豆。目前,村里共有3戶農戶大膽“試水”。

金陽縣相關負責人表示,絲窩中心村鄉村振興示範村建設是基於產業振興的鄉村振興,它聚合了多方力量,這些產業發展的支撐力量將源源不斷地為鄉村振興提供持續發展的內在動能。